经济管理学院举行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答辩会(下)

文摘   2024-11-15 20:00   湖北  
内容提要

11月13日晚,经济管理学院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候选人答辩会在人文社科楼M501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三宝、副院长罗小锋、教师代表及各班学生代表担任评委。




按照《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要求,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初审,共有14名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进入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终审候选人答辩环节。候选人主要从学业情况、科研经历及成果、实践经历、志愿服务以及成长感悟等方面进行展示汇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三宝、副院长罗小锋,教师代表齐振宏、熊学萍、包玉泽、王淅勤、唐梅、徐娟、贺娟、邹萍、聂飞、池韵佳、肖小勇、陈倩、周晶、李晶等出席答辩会并担任评委。

根据投票结果,最终王珂等12位硕士生脱颖而出,成为202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候选人。







2301农经王珂:

悟人文农经之道,担经世济民之任




王珂构筑自我专长、知行合一,多次参加乡村振兴研究院暑期调研,在农村调研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经过实践和大量文献阅读,她撰写3篇论文,累计斩获荣誉20余项,参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业强国”论文工作坊和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2024年年会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林木渔草业现代化研讨会。此外,她勇担社会责任,投身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曾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武昌区少年宫校外辅导员,组织志愿活动40余次,服务2000余人,并受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2201农经宋聪聪:

炼“三味”真火,淬青“聪”岁月




宋聪聪以“读文献以阔眼界、常交流以启思维”勉励自己要勤读文献、思考问题,他累计参与6项课题训练,参与湖北、河南等6个省份关于“农药化肥减量行动”“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田野调查,团队累计收集6省5000余份数据;个人累计形成100多页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材料。经过科研训练和实地调研,他在《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口粮与利润导向如何影响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兼论环境意识的调节作用》。为拓宽国际视野,他与学院老师一同前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作暑期访学并顺利结业。他分享道:“通过国际合作,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三农’发展成就。”





2201农经朱新宇:

三“课”启新,三农筑梦




“勤读”课堂、“力耕”课堂、“立己”课堂,是朱新宇在华农求学的三个课堂。他积极撰写学术文章,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研究与发展管理》《食药用菌》分别发表1篇论文。他坚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前往江西武宁、湖北浠水、随县等地进行食用菌调研,走过20+个县(市),40+个乡(镇),访谈300+位农户,50+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与农业经营主体深入交流,先后参加撰写食用菌产业相关报告10余份,累计达6万字。





2201农经代小芳:

勤学不辍,芳华待灼




代小芳深知扎实的基础是开展科研的基石,为此她阅读经济学相关书籍10余本,累计文献阅读500多篇,代码训练上万行,最终完成了第一篇小论文初稿,经过反复打磨最终被《世界农业》录用。经过反复训练和积累,她已完成6篇论文的撰写,并在第三届香樟数字经济论坛进行论文汇报。她还参与了中国农业大学的课题项目,深入到嘉鱼和通城县的农村地区进行实践调研,与农民面对面深入交流,让她更加坚定了为“三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2202经济学张旭东:

学以明志,研而致远




张旭东从论文《微观调研数据中医疗花费数据的准确性》历时两年才成功发表为切入点讲述了自己的曲折科研路。在近一年的科研中,研究假设仍然没有得到检验,研究陷入了瓶颈,他和导师将过去一年的成果推倒重来,运用Benford分析法从零开始构建论框架,最终在论坛上报告了论文的初步结果,得到了论坛学者的赞许。历时两年,他经历两次拒稿后最终将论文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勤读力耕”,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202经济学张拓:

张帆启航,去拓荒!




“学习似船骨,扎实可破冰。校内外的学习有助于夯实基础,帮助开展后续的研究。”在读期间,张拓总共撰写8篇论文,在《产业经济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集聚外部性、企业动态演化与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篇论文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汇报。他以实践作船锚,走出校园,跟随导师开展乡村调研。受到调研启发,他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反映农村现实问题。





2202经济学于雅雯:

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于雅雯深耕细作,以研促思,深度参与1项省级科技专项和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计算机仿真方法,使用跨学科遥感数据,研究农技推广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她成功获批国家计算机软著1项,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发表论文1篇,基于调研数据参编《农业农村现代化调研报告》,并通过参加4场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扩宽研究视野。她以创求变,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铜奖等省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2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她和团队4次前往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数字乡村建设,深入20余个村庄开展入户访谈,实践调研心得《青年党员“自找苦吃”,在调研中绽放青春之花》发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2202经济学胡宇翔:

羽翼渐丰,腾翔苍穹




胡宇翔以学术为“翼”——攀登科研之峰,他累计阅读100+篇中英文文献、记录10000+字科研笔记,撰写《基于虚拟仿真的探究式案例教学设计——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区际产业转移、地理特征与承接地空气质量——基于中部六省地级市数据的研究》等8篇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工作论文刊发在JCR一区期刊。以实践为“羽”——舞动青春之美,他参加湖北长阳高山蔬菜调研,这段实践经历让他开始关注蔬菜价格的波动传导研究,以此为研究切口,立志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203企管王世豪:

青衿之志,勇毅前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王世豪深知在科研道路上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相关的外部工具至关重要,他深入学习Stata、Python等数据处理工具,为论文撰写和科研创新打下基础。进入华农两年,他以第一作者等身份在《财经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JCR1区的SSCI论文以“举牌”切入,验证了中国控制权市场变迁的现实有效性,并进一步证实控制权的动态变迁如何通过外部治理而非内部压力影响企业行为。





2203企管马榕:

一棵小树成长的故事




马榕从播种、扎根、萌芽、生长四个阶段分享了自身成长经历。她累计撰写《碳市场建立对非控排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碳市场建立能促进非控排企业低碳转型吗?—来自董事网络的证据》等学术论文5篇,主持课题1项,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23)汇报论文《闻警自省:环保约谈对企业环保投资的溢出效应》。她还以图片形式展示了一次次被拒稿、返回修改记录的“成长印记”并表示自己还会继续抽枝展叶,茁壮成长。





2303企管陈云川:

扶云直上,山山而川




读研期间,陈云川精读百余篇中英文文献,撰写三万字科研笔记,参加40余场达尊讲坛,参与撰写2篇论文。同时,他参与建成科技小院1个,完成2次基金申报工作,并参与4本书籍的编纂。他前往江西、安徽等地调研10余次,访谈34名头雁学员,形成40多万字的访谈记录,最终发表百优案例一篇,累计在光明网等国家级媒体发表新闻稿16篇。此外,他和团队成员撰写的案例获得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案例大赛全国铜奖,入选中国乡村振兴案例库。





2304农管渠宗儒: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渠宗儒以实地调研为切口开展学术科研,2023—2024年先后跟随团队成员前往湖北、河南等省份,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农户膳食营养健康”等方面内容,开展了连续2年的田野调查。通过实地了解“三农”的发展现状,并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撰写并发表《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为的影响》《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影响—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2篇科研论文。


最后,副院长罗小锋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各位候选人在科研、志愿服务及学生工作等方面的优秀表现。其次,罗小锋主要从展示、检视和求是三个方面强调了国奖答辩的意义。他提到,“展示”不仅是对自己各方面成果及经历的展示,更能够从不同候选人的展示中发现差距,从而寻找差距背后的原因;“检视”是指向内审视不足并弥补,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鞭策自己;第三个是“求是”,他强调,展示和检视的最终目的是“求是”,作为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要培养“求是”的素养和能力,找到能解释问题的机理,助力今后不同领域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罗小锋从自己导师的身份出发,谈到导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肩负的使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导师会给予支持、鼓励和鞭策,让学生学习科研路上树立信心、勇攀科研高峰。


END

文字|徐桂梅

图片|李婷 曹琪瑶

编辑|李婷

审核|崇延磊

(原文链接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狮山红叶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