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教育   2024-11-11 10:15   广东  

注意: 如需下载资料电子版请扫下图二维码添加老师入群领取


一、
1.B
【解析】A项,狭隘(ài);C项,私塾(shú);D项,附和(hè)。
2.C
【解析】烘堂大笑——哄堂大笑。
3.C
【解析】A项,语义重复,"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即可。B项,不合逻辑,"防止"与"不要"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与语义不符,应去掉"防止"或者"不要"。C项,表述正确。D项,搭配不当,"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可将"发扬"改为"发展”。

4.B
【解析】“不毛之地”指不长庄稼、草木的土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此处望文生义。
5.B
【解析】通读所给的五个句子,可知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论述对象是“阅读”。首先,找出具有概括性的句子,分析可知,句②和句③符合条件,但句②中“这种”一词,说明该句应是对前文的总括,故句③应放在段首,句②应放在段末。句⑤中的“这种循环往复”紧承句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分析句①和句④,可知前者说经典的价值,是“因”,后者说经典值得精读,是“果”,故二者的顺序应是①④。故答案为③⑤①④②。
6.③   ①

二、
(一)
7.C
【解析】两首诗词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前者通过描写秋季特有的苍劲辽阔之景,表达了作者开阔豁达的心胸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后者通过描写秋天衰败凋落、肃杀寂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远在天涯、思念家乡的羁旅愁思。
8.《秋词》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同样是写秋,《秋词》意境开阔,语气豪迈,诗人豁达乐观之态溢于言表。而《天净沙·秋思》中所取之景尽显秋天之衰败凋敝,尤其是“枯”“老”“昏”“古”“瘦”等词的运用,更是尽显作者的羁旅哀思和远在天涯的寂寞寥落。


9.B
【解析】在文章结尾,经过老者点拨后,作者开始坦然接受白发,不再将其当成一种负担。
10.
①同母亲聊天时,第一次看到母亲的白发 
②惊讶、内疚、自责 
③发现自己的白发层出
 ④震惊、羡慕、释然
11.两者不矛盾(1分),从第③④段,作者看到妻子的白发而产生惊讶、内疚、自责之情,感慨生命流逝,把白发比作“枯草”,表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1分)。文末,老者的话让作者懂得人生的不同阶段各有各的美感,不必为时光流逝、年华不再而伤心,作者顿时醒悟,心中释然(1分)。后面把白发比作“芦花”,可见作者懂得了欣赏自己中年时期的美,表现了作者认识和心境的转变。(1分)

(三)
12.B
【解析】从第②段“话还得从 20 多天前说起”可知,这一段写的是20多天前的事情,小说第③段又说“这天”,即时间回到当下,所以第②段采用的是插叙的叙述方法。
13.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面条长和细的特点,体现了郝大娘精湛的厨艺(1分)。

(2)“忐忑”一词是对郝大娘的心理描写,贴切地体现了郝大娘因为食材所限,只能给白求恩做一碗山药面条,又怕白求恩嫌弃而惴惴不安的心理(1 分),表达了郝大娘对白求恩的愧疚和崇敬之情(1分)。


14.内容上:表现出在物资匮乏的抗战时期,做长寿面的不容易,展现了郝大娘做长寿面时力求完美的心理,塑造出郝大娘善良、慈爱和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1分);结构上:为下文写郝大娘送面时的忐忑不安作铺垫,同时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拿什么做呀?白面呢?兵荒马乱的年头,本来打得就不多的麦子,早被岗楼上的日军汉奸搜刮走了。该打个荤卤吧,可肉呢?别说没肉,连村里的鸡鸭猪羊也早被岗楼上那群坏人吃光了”表现出抗战时期做长寿面的不容易;“面揉熟了,筋道有劲儿,切出的面条才能长而不断、煮而不烂,吃了才喜庆”“白大夫救了多少人的命呀。这样的好人就该长命百岁啊”细致地刻画了郝大娘做长寿面时力求完美的心理,塑造出郝大娘爱憎分明、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浇上已打好的白菜素卤。缺了肉,多放了香油”为下文写郝大娘送面时的志忑不安作铺垫,同时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15.示例:①白求恩是一位尊重百姓,受百姓爱戴的人。从郝大娘就算条件再艰苦,也要给白大夫做碗生日面,而白求恩吃完面后,还给她鞠了个躬可以看出来;②白求恩是一位爱岗敬业的人。从“白求恩手拍着大脑门道:‘不是嘛,这三天忙得都忘了”可知,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求恩因忙于工作忘记了自己的生日,经由别人提醒后的恍然大悟,展现了白求恩敬业的人物形象;③白求恩是一位积极、乐观的人。从“这是战争时期,没有那么多讲究,长寿面就免了。再说,我们刚打了胜仗,这就是最好的生日祝贺。今天又做完了伤员们的手术,这生日过得多有意义呀”可知,白求恩积极乐观。(言之有理即可)

(四)
16.阿长    父亲
17.菩提祖师    行者
【解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第一题中【甲】【乙】两句话分别取自鲁迅先生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西游记》在中考名著阅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所以学生在平时应加强对《西游记》的阅读和理解性记忆。熟悉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

写作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精讲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知识、试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重点、考点、知识点,小学语文记忆技巧、考试技巧、家长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