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结构设计说明
1)工程地点、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
4)楼屋面荷载取值是否满足规范及功能要求。
02-勘察与基础部分
a)岩土参数的选取:
b)地下水位选取:
1)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计及计算所采用的抗压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水位。
2.2-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
03-地下室部分
1)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
2)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
3)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
3.2-地下抗震措施:
2)地下其他层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但不应低于四级。
3)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采用三级或四级。
4)各部分分别按各部分上部结构抗震等级采用。
5)无上部结构时可采用三级或四级。
3.3-结构布置:
2)地下室顶板上有覆土绿化,宜采用建筑找坡的形式满足排水要求。外墙及地库顶板车道处,应结合覆土厚度考虑消防车、载重车最不利轮压影响并考虑扩散角折减。
3)地下室顶板的塔楼室内部分活载应分两种工况考虑:1)按实际取值,进行整体分析;4)考虑施工临时堆载取5.0kPa,不与使用活荷载及装修荷载同时考虑。
5)结合景观图纸复核。一般限定80%面积景观标高满足结构计算要求,不允许大面积堆高导致大面积使用轻质材料换填,发现问题及时与景观专业沟通。另外,景观标高过低处(例如水池),需验算局部抗浮。
6)地下室顶板采用梁板式或无梁楼盖,需提供确切的经济技术比选报告。梁板式需结合机电管线排布,满足建筑净高要求。无梁楼盖需考虑采用经济板厚以及经济拉通配筋率。
7)地下室的柱子尺寸是否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最优。一般纯地下车库的柱子需做成矩形,提高停车舒适度的要求。
8)地下室外墙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当地下室外墙外侧有防水保护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可取25mm,否则需取50mm。裂缝计算按30mm考虑。
9)地下室抗浮设计可采用多种方案,如增加结构配重,设置抗拔桩以及抗浮锚杆等。需通过比选报告来确定适合本项目最经济合理的抗浮方案。
10)结构是否超长结构,是否采取相应的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措施。
11)楼板空缺或错层处水平力的传递是否有可靠措施。
12)避免地下室设变形缝。确需设缝时,应明确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
13)后浇带水平荷载的传递是否要求支护设计考虑,封闭时间及要求是否明确。
04-主体结构
1)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2)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
3)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4.2-框架剪力墙结构:
1)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2)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3)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按高规(JGJ3-2010)8.1.3条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
4.3-其他:
1)结构布置应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如净高、柱网等).
2)结构计算参数取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合理、经济。
3)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布置、抗震措施是否符合JGJ3-2010第10章的有关规定。
4)结构布置应尽量控制不规则项,尽量避免结构超限。
05-其他特别说明
1)是否需要进行风洞试验、震动台试验、节点试验等。
2)对需要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或者其他需要进行专项论证的项目进行说明。
3)与地铁、高架、铁路等相邻项目是否满足相关主管部门要求。
06-总结
2、提高建筑质量: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材料选择、结构布置、连接方式等,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3、避免安全隐患:通过审图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和安全隐患,如结构强度不足、地基处理不当等,并要求设计单位进行修改,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或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4、优化设计方案:审图不仅限于检查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还包括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建议。可能会提出更经济、更高效的设计方案,帮助节约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5、满足功能需求:商业项目的功能需求多样,审图过程中会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人流动线等,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这些功能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6、促进多专业协调:商业项目通常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结构、机电、给排水、消防等。审图过程中,确保各专业设计之间没有冲突,提高项目的整体协调性和实施效率。
7、符合法规要求:审图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避免因违规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关注“AIST结构技艺”,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