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全给孩子。但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如何更加智慧地批评孩子?如何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孩子受挫时,父母应怎样引导?
培养孩子需要知道的30个细节,家长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童年时期的心灵是极度敞开的,父母如果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孩子,容易使他(她)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她)什么地方做得很棒,而不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更有前进的动力。经常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看似“激励”,其实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别让他(她)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小时候得到的爱越是有条件,孩子长大后自我价值感就越低。即使他(她)的决定很怪,有时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实践之后,孩子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在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前,家长要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做,独立完成。虽然更耗时,但与你帮忙快速做完相比,孩子会更有成就感。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时,父母要帮忙找一些摆脱负面情绪的方法。听音乐、阅读或与朋友交谈等,可能会有助于让孩子从失望中重新振作,调整心情。过分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容易使他(她)产生“物质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要知道,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是难以持久的。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你积极面对困难时,孩子就会感染这种乐观情绪。不要整天唉声叹气,给孩子一种“无法承受”的感觉。一个和谐、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如果家长整天吵架,不仅会让孩子闷闷不乐,还会对他(她)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找到让孩子帮助你的方式,例如做饭时,可以让他(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勺子递给你、把餐盘放到桌上等,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也要尽一份力。当孩子想从你这里获得安慰时,不要推开他(她)。因为当孩子不断感受到爱和支持时,就会更自信、更独立。当孩子与别人产生矛盾时,教他(她)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想对方为什么如此做事说话,能解开孩子心中的很多困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是人的天性,告诉孩子不用事事计较,原谅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一份好心情。父母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尝试改变,让他(她)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同时也要学会承受事物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是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孩子能理解别人的“不同”,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体会宽容带来的快乐。关心、爱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如果“过度保护”就容易剥夺了孩子探索的乐趣,也容易让他(她)变得更加神经敏感,胆小怕事。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进行教育,但要把握分寸并注意言行。长期生活在暴怒、斥责、谩骂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学习父母的“暴力言行”。假如父母总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孩子可能会当真,以为最信赖的人不要自己了,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怀疑。爬小土坡,跳小水坑,尝试把秋千荡得更高……让孩子在这些不会造成太大伤害的“冒险”中突破自己。家长如果还是很担心,暗暗保护就好。跟孩子一起设立合理的规则,其他成员执行时,尽量行为一致,保持公正。遇到特殊情况需放松要求时,家长也要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她)的感受,但不是“投降”。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比如,跟孩子约定出去玩的时间,约定时间内可尽情玩耍;一旦时间到了,就要提醒他(她)自觉停止。要求孩子达到某个目标时,想办法把你提的要求和孩子自己的需求联系起来,给孩子一个动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完成,切记不是直接用物质去“利诱”孩子。情境模拟游戏能锻炼孩子的自控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模拟在商店、学校等场景,一旦孩子走神,就要提醒他(她)回到角色中来继续完成任务。给孩子讲讲或带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情形,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同时让他们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父母应从小给孩子足够的探索金钱的空间,让其通过“练习”,体会出何为“好的消费习惯”,磨炼出理财的能力。想让孩子得到快速成长,各方面都更趋于完善,父母不但要会教、善教,更要在适当的时候“示弱”,甚至“装傻”。这其实是另一种推动孩子成长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与主动性。给孩子单独上阵的机会,使他(她)敢于在任何时候表现自己,与别人相处时,不再羞涩、害怕。比如,独自尝试去购买商品,让孩子负责迎接并招待客人等。孩子间起争执,家长不要急着替孩子去解决。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己进行交涉。经历过几次之后,孩子就知道怎样保护自己,也能用友好的语气对待朋友了。和孩子下棋、玩游戏时,总是想办法让孩子获胜。其实,这样做只会使孩子变得无法接受失败,当他(她)真正遇到挫折时,便会一蹶不振。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尝试,但随意性也强,做事容易虎头蛇尾。交给孩子的事,哪怕再小,家长也要监督,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想要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把握好教育、培养孩子的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