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频繁;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走出国门,与国际友人进行交流;历史、地理、政治,我们可以以此为鉴,避免相同的错误再犯。还有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语文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
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说,一项针对大学新生进行的一年一度的长期调查发现,在过去10年里,学生们说自己上大学的首要原因就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学生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人文学科的招生。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过去10年里普遍回避人文专业,转而青睐商业、法律和健康等以职场为导向的专业。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语文学科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和能力;二是发展思想,涵育情感。”
意思是, 语文学习首先要培养自己阅读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但仅仅这些还不够,语文学习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精神生活的质量,通过语文的滋养来升华自我,感悟人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考试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目标,
但更重要的是语文是一种素养、一种力量
“写作”这两个字从来都不只意味着考卷,更是贯穿我们一生的一种需求。不管你将来读什么专业你总要写论文去总结研究成果;不管你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你总要先有一份流畅的简历才能打开求职的大门;不管是否有工作要求,你总要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才能不断地有所进步……
02
广为流传的许多知名段子都表达出对于语文阅读理解的批判。
比如“某作家读完自己的文章后,也没有做对题”……
“鲁迅先生写院子里有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能有什么特殊情感”……等等,言外之意好像我们学习语文是为了“大家来找茬”,全无半点实际意义。
03
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文学科“没用”,但却是人“发自内心的本能需求”,是与人的本能联系在一起,人文学科存在的理由恰恰是因为它没有任何必须存在的理性道理,只是因为人类发自本性需要它,它是发自内心的。
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这样比喻过:
对于人文学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个比方:一个家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其次是厨房。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我想,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讨论得最起劲的,恐怕还是齐白石画的虾。这就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期的时候,文史哲这些学科的萌芽就差不多存在了。
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已经开始懂得跟女孩子说一些逻辑不连贯但是真情实感的话,这样的表达方式后来被称为“诗歌”,那就是文学的起点。
一个亲密的人过世了,大家觉得很舍不得,一定会举行适当的仪式。根据考古发掘,从很早起的墓葬中,一个家庭男女老幼会葬在一起,他们的头颅边上会摆放一些彩色的石子。这些表明,我们远古的祖先已经在考虑灵魂的问题,考虑人类从哪里来、死后又去哪里,这是哲学的起点。
又比如,人们记性有限,时常忘记,所以,我们的祖先先会“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这是史学的起点。
这些都说明了人文学科的存在是因为人性的需求,它跟物理、化学、政治学、经济学这些学科不同。这些学科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分立出来的,它们能带来一些实际的、非常具体的好处。
比如,物理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各种新的动力来源,经济学可以告诉我们怎么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甚至政治学、经济学都有这类功能。
04
人文学科根源于人的本性
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思想的发明要比知识的创造重要得多。思想的发明是人文学科的根本追求。人文学科不会给你很多实用性的知识,但是它提出的思想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不同,他们面对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结果,世界也随着改变了。
人文学科中,重要的思想的发明其实都是孤独的思考者独立思考的结果。到现在为止,人文学科还没有发展出以大团队做大规模研究的成功模式。纵观20世纪的历史,真正改变了人类思想方式的思想家不会超过20个,其实他们都是天才。
人文学科的思想之所以被社会或同行接受,依靠的是思想的批判,而不是实践或逻辑的检验。它靠的是共鸣,而不是理性的说服。大思想家就是那些能说出别人心里想说却说不出的话的人。因为思想批判的需要,人文学科要求让很多思想共存,提供很多选择,然后在学术的论辩中,学术从业者和普通民众自觉不自觉地与某一种思想产生共鸣,接受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传布了开来。
人文学科的进步与艺术家的创造一样,是一种艺术史意义上的超越,而不是在逻辑或实证意义上被取代。举个例子,不会有谁说因为徐悲鸿的马画的很好,所以齐白石的虾就不行。这就是艺术,艺术是树立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有某种很有意义的超越。
人文学科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实际上只对人文学科才适用。在人文学科里面,所有世界性的伟大发明都是有很强民族性的。这一点只适用于人文学科,法学不行,经济学更不行,只有在人文学科才会有明显的体现。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教授也说过:
“你这一辈子的道路很可能取决于你的语文课程。”
在整个学科里,语文素养是最有可能终生陪伴我们每个人。
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也许最大的价值,是能够给我们在浮华世界里葆一缕芬芳的柔软的素养,是可以给我们一种不管前路如何坚持前行的坚硬的力量,帮助我们造就和谐的自我。
-END-
更多资源,尽在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