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发工资的危险点,企业抓紧自查!
01
工资表被查,开出超84万罚单
近日,一起涉及工资表造假的税务稽查案例在深圳引起了广泛关注。深圳市税务局在对某装卸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三年的纳税情况检查时,通过细致审查银行代发工资明细、社保缴费清单、代扣代缴个税明细等证据资料,发现了该企业存在严重的涉税违法行为,并据此开出了超过84万元的罚单。
据悉,此次税务检查覆盖了该装卸有限公司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全部纳税记录。检查过程中,税务人员发现该企业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方面存在明显疏漏,具体表现为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从而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针对这一违法行为,税务局依法依规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罚款金额超过84万元,以示惩戒。
02
虚假发放工资
这起案例并非个例。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宜春市税务局稽查局也查处了一起企业骗取退税的违法案件。
该案中,涉案企业通过虚构残疾人员用工人数、虚假发放工资等手段,骗取增值税退税款高达267.9万元。最终,宜春市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对该公司追缴少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总计金额达到632.88万元。
这些案例都反映出当前税务部门在加强税收监管、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有力行动。税务部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高效、准确地发现和查处涉税违法行为,从而有效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税收秩序。
03
“工资薪金”变“劳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接涉及工资表的造假行为外,还有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工资薪金”变“劳务费”等手法来规避税收监管。例如,某税务局在对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时,发现该企业虽然销售额持续增长,但研发人员数量和比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特征不符。进一步核查后发现,该企业将部分员工工资以劳务费的形式列入了成本费用,试图以此减少职工总数和降低税负。然而,这种行为最终并未逃脱税务部门的法眼,企业也因此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04
税务局怎么查工资?
那么,税务局在稽查工资方面通常会采取哪些手段呢?据了解,税务部门一般会从审核工资凭证、检查企业职工人数和薪酬标准、审查账实差异以及结合第三方信息系统分析企业数据等方面入手。同时,还会通过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数据的对比来进一步核实企业的纳税情况。
05
发工资风险点大盘点,企业自查刻不容缓!
1. 工资个税计算是否正确
企业在代扣个税时,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计算,确保金额准确无误。一旦发现人为计算错误或故意少交个税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员工的个人权益,还会让企业面临税务部门的处罚。因此,企业应定期对工资表中的个税数据进行复核,确保计算无误。
2. 人员是否真实
工资表上的员工必须是公司真实存在的人员,不得存在虚列名册、假发工资的现象。这不仅关乎税务合规,更涉及到企业诚信和社会责任。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员工管理制度,确保工资表中的人员信息真实可靠。
3. 工资是否合理
合理工资薪金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重要依据。企业应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工资,并确保其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同时,工资薪金的调整应有序进行,避免随意调整导致税务风险。
4. 是否申报了个税
企业应将工资表上的人员信息及时录入金税三期个税申报系统,并依法申报“工资薪金”项目的个人所得税。这是企业履行税务义务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员工个人权益的重要举措。
5. 是否存在两处以上所得
对于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应固定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税。企业应协助员工完成这一申报工作,避免因漏报或重复申报导致的税务风险。
6. 是否存在已经离职人员未删除信息
企业应及时更新工资表信息,对于已经离职或死亡的员工,应及时删除其相关信息,避免继续申报个税带来的税务风险。
7. 适用税目是否正确
在计算个税时,企业应确保适用税目的准确性。不得故意将“工资薪金”项目转换为“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等低税率项目,以逃避税收监管。
8. 年终奖计税方法是否正确
对于年终奖的计税方法,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执行。即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同时,注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9. 免税所得是否合法
企业应仔细核对工资表中的免征个税所得项目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如免征个税的健康商业保险、通讯补贴等,必须确保其符合相关条件和标准,避免因滥用免税政策导致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