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5km/h电机断电!电动自行车国标再修订,外卖小哥天塌了

汽车   2024-09-24 17:59   广东  

作者 | 周伟鹏
编辑 | 汤安迪

最近,一组医疗数据,将电鸡(电动自行车)送上风口浪尖。

广州主要医疗机构数据显示,电鸡带来的交通意外伤,普遍占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数的60%-80%。

急诊接诊的严重车祸伤中,65%来自电鸡相关车祸,并造成75%的交通意外死亡事件。

随着电鸡数量持续上升,这个趋势或将愈演愈烈。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相当于每四个人就有一辆电鸡。

针对此类情况,9月19日,工信部、公安部等多部门,对最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新增多个标准。

包括大力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防范非法改装;最高设计车速25km/h,超速后电机将断电;提升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增加北斗定位......

对此,一部分人拍手叫好,一部分人直言天塌了。

从技术上防范非法改装

外卖小哥天塌了

「十次事故九次快」,车速过快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在官方的修订内容说明中,有这么一句话。

因此,新标准规定:

「使用电驱动功能行驶时,最高车速不应超过最高设计车速,且最高设计车速不应超过25km/h,如果车速超过25km/h,车辆对电动机应无输出电流

同时,从技术上防范非法改装。

一方面,限制电机转速、功率和转矩,确保电机在输入电压达到最高时,车速也无法超过25km/h。

以后简单的「软件解码」,很难解除限速,因为电机用尽全力也只能跑这么快。

好在,新规也增加了电机低速运行转矩限值,保证车辆正常的短距离爬坡能力。

另一方面,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完善防篡改要求,确保充电器、蓄电池、控制器之间互认协同,大力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

简而言之,未来每辆电动车,都会有一个独立身份标识,类似大家的身份证号,并配备专属二维码。

它记录了整车和电机、蓄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编码,以及所有权变更、违规记录等信息。

某电动自行车专属二维码

以后想通过换电机来提速,行不太通了。

因为剪线、跳线没法修改控制器功能,它也不再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限速器不再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

想通过增加电池组或换电池,来提高续航,也很难办到。

充电器、蓄电池、控制器必须统一,换了任意一个,结果只会是电鸡变死机。

即便你把车架以外的东西全换了,但面对「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交警只需扫下码,即可识别车辆是否经过非法改装,执法效率Max。

以上新标准,对小牛、九号这类互联网电动车品牌,影响非常大。科小编好像没见过不改装的小牛。

对外卖小哥、部分「骑士」影响也不小。

在空旷路面上,很难再超过四轮电车了。

对此,不少网友认为,25km/h的最高车速,实在太慢了:

「电动车速度快了确实危险,不过限制25km/h又确实满足不了大部分人的需求,导致很多人改装,厂家也主动留后门,不如改成35km/h,这样多数通勤用的人也不会去解限速了」。

还有人吐槽,以后充电器坏了必须买原厂,价格高了。

对于时速超25km电机断电一事,也有人担心,跑到马路中央停电了,岂不是很危险。

其实,未改装的电鸡,通常只会在下坡时,速度超过25km/h。断电后当速度低于限速时,动力也会回来。

也有一部分网友,对新标准拍手叫好,认为改装电鸡实在太危险。

尤其是,此次还有不少人性化的改进和提升。

人性化的改进和提升

除了以上几点,新标准还有5项主要变化。

1.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从55kg放宽至63kg。未来此类车型续航有望提升。

2.允许电动自行车加装后视镜。以后变道前不用把头往后扭了。

3.允许生产企业根据车型设计需要,自行决定是否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车型选择。

4.增加北斗定位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北斗定位模块主要是为了防盗;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可以及时反馈车辆异常行驶状态,以及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5.强化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性能;限制车辆塑料件使用比例;安装永久性耐高温识别代码标识。


电鸡将迎降价潮

但买之前要谨慎

官方表示,自新标准发布起,将给企业6个月的过渡期,来设计、生产符合新标准的产品。

此外,还多给了3个月的销售时间,用以消化旧标车库存。

恰如当年国五转国六,未来一段时间,电鸡可能会迎来降价潮。

但大伙儿买之前,最好先看看当地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

因为目前大家购买的,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处理方式,而是让各地自行处理。

「鼓励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自然报废、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将现存的老旧电动自行车逐步淘汰。」

有些地方好说话,那没事;有些地方不那么好说话,可能电鸡买来没多久,就要报废了。

END•

壹汽车
关注汽车行业,传播智能出行行业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