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期待压抑着长大的人,会很强调“无条件的爱”,因为真正渴望的是无压力的自由的爱。所以在成年以后,不论面对伴侣还是子女,会展现出近乎溺爱的宽容。但是这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对伴侣或者子女有期待,因为你了解ta,可以看到ta身上拥有的可能性,所以会情不自禁地想象更好的ta。包括在关系里,你也有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比如被照顾,被重视,这些也会让你对对方有期待。
于是期待和无条件的爱又矛盾了,拥有期待似乎就是不够爱对方,而很爱对方又意味着自己的愿望要被压抑。这是对外的关系层面存在的一种矛盾,而在一个人的内在世界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
一个人会本能地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自我期待又会触发过往的伤痛,激活那些羞耻、愧疚或者委屈,或者你在观念上会认为期待等于不自我接纳,等于不爱自己,于是你会放下对自己的期待,但内心深处你知道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这就构成了我们对“期待”二字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过往经验让我们觉得它是一种让人感到压抑、匮乏和不自由的胁迫,另一方面它好像又和我们对更好的自我和关系的追求息息相关。这样的矛盾有可能调和吗?
我觉得比较实用的一个视角是:当我们谈“期待”的时候,要先区分一下它是否建立在“尊重”的前提之上。什么是尊重?尊重一方面是边界感的清晰,我有我的期待,但你有你的选择,我不会因为我的期待而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满足我的期待,我所体会到的失望是我自己要去处理的情绪,和你是否是一个足够好的人没有关系。这就是基于尊重的期待。
尊重还有一层意思是对一个人深切承认和欣赏。我有我的期待,但是我同时承认你有你自己的能力、天赋、志趣和潜力,而且这些东西是很宝贵的。如果你没有满足我的期待,那或许意味着你的能力和潜力还需要更多支持和激励,或者你的志向所在与我的期待不同,你可以在我期待之外的其他领域发展自我。就算我最终失望了,也仅仅是对事情的结果失望,而不是对你所有才能和可能性的否定。这也是基于尊重的期待。
从这个角度去回顾你所经历过的期待,或许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期待都没有建立在尊重之上,所以都会导致压抑、委屈、羞耻或者不自由。你真正抗拒的其实不是期待,而是不尊重。在缺少尊重的关系里,期待成为了伤害你的工具。
但作为一个明智的成年人,我真的很鼓励你学会对自己和他人建立基于尊重的期待。期待的背后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需求,期待被重视是渴望亲密,期待优秀是渴望认同,期待丰富精彩是渴望意义感。拥有健康的期待,对于自己而言是承认期待背后这些天然合理的心理需求。如果不允许自己有期待,实际上是在忽视自己的心理需求。
在人际关系里,基于尊重的期待也是很有价值的。爱我且尊重我的人对我有期待,是在告诉我他们相信我的潜力,我在他们眼中是有价值的。在那些自我怀疑的时刻,来自他人的健康期待有可能给我更多笃定和信念,让我不那么害怕不确定的未来。在挫败时刻,健康的期待甚至能支持我重振旗鼓,在失败中反思和成长。
面对缺乏尊重的期待,我们可以划清边界,不去通过自责来主动承担不合理的期待所带来的失望,让对方自己去消化。在表达和接收期待的时候,确保始终以尊重为前提,这样所有人都会感到被看见,被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