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皖南医学院1985届硕士研究生。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首次提出“态靶辨治”。针对重大代谢性疾病,建立了以“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证-糖络并治”为框架的现代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他创建中医方药量效学科,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疗效。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等。
1982年,2021年。
对仝小林来说,这两个年份都发生了令他记忆深刻的大事件。
1982年,仝小林从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系(现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被皖南医学院录取为李济仁老师的硕士研究生,为此来到芜湖求学3年,得遇李济仁老师传道授业,悉心栽培。
李济仁老师
时隔40多年,仝小林依然记得和李济仁老师在长春初见时的场景。当时,李济仁老师受邀到长春中医药大学讲课,讲的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让仝小林敬服的是:深奥晦涩的《黄帝内经》一经李济仁老师讲解顿时豁然开朗,其中的每一条原文他都能脱口而出。这不仅因为他熟读国学经典,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还因他是新安医学“张一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第十四代传人,临床经验极为丰富。
仝小林(右)与李济仁(左)到蕲春拜谒李时珍
仝小林千里迢迢来到芜湖,进入皖南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李老这里,大家都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仝小林记得当时的学习氛围非常宽松,李济仁教授中医药知识也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1984年,李济仁老师特意带着仝小林花了半个月时间,前往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各个时代的大医故里,祭拜先圣,让他深切感悟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和大医们悬壶济世的恒心仁德。
尚志钧教授在书房查阅资料
因此,仝小林总结说,他的学术研究有“一源三流”,“一源”就是中医药,“三流”则是白山金鉴医派、李济仁所传承的新安医派和孟河医派三个中医流派。
“我很幸运,硕士生导师李济仁和博士生导师周仲瑛都是全国首届国医大师,而且健康高寿,让我得以与他们分享喜悦,感谢他们对我多年的栽培。”2019年11月28日,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仝小林特意赶到芜湖看望恩师李济仁,又陪同李济仁去南京与他的另一位恩师周仲瑛相聚。两代“大医”薪火相传,仝小林感慨他们“还叙当年耳语沐春风”。
仝小林与硕士生导师李济仁(左)、博士生导师周仲瑛(右)合影
老师们卓尔不凡的学术造诣和修身敬业的精神风范,为包括仝小林在内的一代代中医药后辈在学医、从医方面指点迷津、树立榜样。
仝小林作为博士毕业,经历过漫长求学时光的“过来人”,想告诉正在学医的学弟学妹和有志于学医的学子:学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医生是个高尚的职业,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可以为病人解除病痛,令自己收获极大的成就感。学医确实很辛苦,所以,医学生入学时就要树立理想,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那样容易带来挫败感,建议定一个可以通过持续努力实现的目标。
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定下的目标,仝小林说:“刚上本科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好医生。国家设置第一批硕士点的时候,我增加了新目标——一定要考上硕士。读硕士的时候,中医药学科有了博士点,我就立志要考上博士,继续深造。”勤勉学习并不等于常年埋首书斋,仝小林介绍说自己在学习、科研之余,“会去一墙之隔的安徽师范大学聆听优美的古代诗词,品味深奥的古代汉语,诵读艰涩的外语单词;会在李济仁老师家中欣赏名家字画,畅谈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仝小林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
▍记者:邢 嘉 张瑾昕
▍编辑:朱辰婉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