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芜湖走出去的院士仝小林:得遇国医良师,何其有幸!

时事   2024-09-11 09:03   安徽  


仝小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皖南医学院1985届硕士研究生。他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首次提出“态靶辨治”。针对重大代谢性疾病,建立了以“核心病机-分类分期分证-糖络并治”为框架的现代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他创建中医方药量效学科,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疗效。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等。


名医名师 传道授业


1982年,2021年。


对仝小林来说,这两个年份都发生了令他记忆深刻的大事件。


1982年,仝小林从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医系(现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被皖南医学院录取为李济仁老师的硕士研究生,为此来到芜湖求学3年,得遇李济仁老师传道授业,悉心栽培。

2021年3月11日,仝小林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引路人——国医大师李济仁老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仝小林悲痛万分,连夜写下诗篇悼念恩师:“巨星陨落弋矶山,十里长哭绕定潭。仙逝医魂还旧土,一路灵归到新安。张氏一贴慈永驻,痿痹同治内外辨。医外功夫话医理,医术医道法自然。”


李济仁老师

时隔40多年,仝小林依然记得和李济仁老师在长春初见时的场景。当时,李济仁老师受邀到长春中医药大学讲课,讲的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让仝小林敬服的是:深奥晦涩的《黄帝内经》一经李济仁老师讲解顿时豁然开朗,其中的每一条原文他都能脱口而出。这不仅因为他熟读国学经典,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还因他是新安医学“张一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第十四代传人,临床经验极为丰富。



仝小林(右)与李济仁(左)到蕲春拜谒李时珍


仝小林千里迢迢来到芜湖,进入皖南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李老这里,大家都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仝小林记得当时的学习氛围非常宽松,李济仁教授中医药知识也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1984年,李济仁老师特意带着仝小林花了半个月时间,前往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各个时代的大医故里,祭拜先圣,让他深切感悟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和大医们悬壶济世的恒心仁德。


科研启蒙,师生著书


“我出版的第一本书《痹证通论》是和李济仁老师合著的。”痹病指的是西医所说的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包含了多种全世界公认的疑难杂症,是很多中医、西医学者渴望征服的领域。


仝小林著作

作为皖南医学院的“四大名师”,李济仁老师在中医院、综合医院和医学院都工作过,眼界开阔,一直鼓励研究生运用现代科学思维传承和研究中医药学。仝小林记得:“李济仁老师经常说:‘西医出书,中医也出书,西医搞科研,中医一样要搞科研’,鼓励研究生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

仝小林著作

李济仁打破了家传囿规,无私分享了自己和新安医派前辈诊治痹证和痿证时发现的规律,为仝小林开辟了一条根据“痹痿统一论”探索“痹证”的新思路。

找到明确研究方向的仝小林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中医、西医相关文献、研读医案,仅仅是摘抄卡片就做了数千张。他至今对那段只争朝夕、“忘我”求知的时光印象深刻:“夏天的时候,我在宿舍外的路灯下看书,为了防蚊子叮咬,只好穿胶鞋;冬天太冷了,我往芜湖人称为‘饭捂子’的草窝里放个热水袋,看书的时候把脚插进去取暖。”

仝小林和李济仁合著的系统论述痹病的专著——《痹证通论》出版,引起了学界和医家的关注。为该书作序的首届国医大师王玉川、朱良春称赞仝小林和李济仁:“融汇古今、结合中西、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恰好是真正保持和突出了中医在治学方面的优良传统。”仝小林说,人生第一本书的顺利出版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和启迪,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开了一个好头。

仝小林著作

在科研能力日臻成熟的同时,仝小林也耳濡目染了皖南医学院老一辈名师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和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

回忆在皖医攻读硕士学位的3年时光,仝小林说:“在皖医的3年时光,使我正式步入中医之门。在这里,我师从很多优秀老师,像中医尚志钧教授、药理学孙瑞元教授,研究内容从中医到西医、从经络学到方药量效学,这里是我日后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的启蒙之地。可以说,皖医是我非常留恋的地方,是我事业的根基!

仝小林参访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给仝小林留下深刻印象的尚志钧老师,是全国知名的本草文献学家,曾被评定为对高等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尚老师在学术上严谨认真,再繁琐的研究都不厌其烦,在生活方面却是‘能简则简’。他家里的书特别多,60多岁还爬梯子上阁楼拿书给我们看。他重病垂危时,我去医院看望他,谈到学术问题,他说:‘我没有能力了,靠你们了!’”


尚志钧教授在书房查阅资料


薪火相传,志存高远


1985年,李济仁多方联系,推荐仝小林在硕士毕业后去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皖南医学院对毕业生很有责任心。”仝小林特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找出了皖南医学院当年为他读博出具的推荐书、证明材料,将之翻拍珍藏。不同笔迹的手写文字,记录了李济仁等皖医老师们对仝小林事业有成、勇攀高峰的殷殷期望。

仝小林的博士生导师之一是常州“孟河医派”的第三代传人——邹云翔,他是李济仁的“忘年交”。因邹老年事已高,对仝小林日常学术研究进行指导的多是周仲瑛老师。

因此,仝小林总结说,他的学术研究有“一源三流”,“一源”就是中医药,“三流”则是白山金鉴医派、李济仁所传承的新安医派和孟河医派三个中医流派。


2019年,仝小林回访母校与李济仁老师合影

“我很幸运,硕士生导师李济仁和博士生导师周仲瑛都是全国首届国医大师,而且健康高寿,让我得以与他们分享喜悦,感谢他们对我多年的栽培。”2019年11月28日,刚刚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仝小林特意赶到芜湖看望恩师李济仁,又陪同李济仁去南京与他的另一位恩师周仲瑛相聚。两代“大医”薪火相传,仝小林感慨他们“还叙当年耳语沐春风”。



仝小林与硕士生导师李济仁(左)、博士生导师周仲瑛(右)合影

老师们卓尔不凡的学术造诣和修身敬业的精神风范,为包括仝小林在内的一代代中医药后辈在学医、从医方面指点迷津、树立榜样。

仝小林作为博士毕业,经历过漫长求学时光的“过来人”,想告诉正在学医的学弟学妹和有志于学医的学子:学医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医生是个高尚的职业,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可以为病人解除病痛,令自己收获极大的成就感。学医确实很辛苦,所以,医学生入学时就要树立理想,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那样容易带来挫败感,建议定一个可以通过持续努力实现的目标。

仝小林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定下的目标,仝小林说:“刚上本科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好医生。国家设置第一批硕士点的时候,我增加了新目标——一定要考上硕士。读硕士的时候,中医药学科有了博士点,我就立志要考上博士,继续深造。”
勤勉学习并不等于常年埋首书斋,仝小林介绍说自己在学习、科研之余,“会去一墙之隔的安徽师范大学聆听优美的古代诗词,品味深奥的古代汉语,诵读艰涩的外语单词;会在李济仁老师家中欣赏名家字画,畅谈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仝小林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

仝小林认为,学弟学妹们不论是走上医护岗位,还是从事医学研究,扎实刻苦地打好基本功才有机会实现梦想。皖南医学院历来重视为本科生、硕士生打好基础,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都是有目共睹的。期待皖南医学院集全校之力进一步打造优势学科,从“一枝独秀”发展到“满园繁花”,在地方院校中脱颖而出!

记者:邢   嘉 张瑾昕

编辑:朱辰婉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 



大江资讯
大江澎湃,闻天下。立足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传播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资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