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进一步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天宫院街道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和北京市委、大兴区委工作要求,主动把握新时代基层治理新特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天宫当兴”党建品牌引领作用,聚焦“办”字做文章,创新推出系列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基层治理过程的参与者和治理成效的获得者。
党员示范聚智力,争当基层治理行家里手
天宫院街道党工委着力建设“五站一中心”党建服务阵地,实现居民区、商圈、物流园区党建全覆盖,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基层治理向新向好。
注重思想领航,提升政治能力。构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街道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各基层党组织主动跟进学。加强理论学习,抓实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基层党员进党校培训学习、专家学者到基层党组织授课等活动。多措并举,激发党员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推进基层治理的智慧,努力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提高基层治理能效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重教育培训,增强实战能力。以“天宫·赋能”行动为抓手,开展科级干部和社区书记“上讲台”典型引路、“走出去”到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地方取经、党建品牌擂台赛、青年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强改革实战能力。依托“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本社区新入职、非专业背景和未持证的社区社会工作者实施动态培养,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全面打造为民服务意识强、作风强、能力强的社工人才队伍。
注重专业强化,提高治理能力。发挥专项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促进成员单位“双向交流”,接收4名监狱系统优秀干部到街道实践锻炼,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加强人才资源链接,引入市区级专业律师,常态化进驻辖区商圈公益律师法律服务站、物流园区“企业法小屋”,为企业员工、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提高基层治理法治水平。
机制创新聚动力,力促基层治理落地见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这进一步明确了健全首都社会治理体系的工作要求。天宫院街道辖区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薄弱、新商业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商圈业态复杂、京南物流基地亟待整体转型升级。面对基层治理难点堵点,街道优化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形成智慧高效的治理新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城市要素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区域党建带共建,全局谋划“一盘棋”。在老旧小区治理、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化专项党建协调委员会机制,发挥共建单位作用,共同推动疑难问题解决。天堂河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长期靠自备井供水,水质差、水压低等问题困扰居民多年。街道主动向前一步,与市监狱局、区委政法委、区水务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商议,多方筹措资金,仅用20天时间就促成小区南区490户居民率先告别自备井水,用上南水北调水,还有650户居民的用水改造工程将于今年底完成。结合京南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工作,组建货运行业党建联盟,协同12家产权单位共商共议园区大气环境治理,完成园区内5.2万平方米道路硬化,布设空气质量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18台,拆除近2万平方米违建,力促绿色园区发展。
接诉即办有章法,层层落实得民心。街道突出“办”字做文章,在大兴区率先研究制定了街道级接诉即办工作制度,明确9项工作机制,实施日调度、周分析、月检视,不断压实四级责任体系。开发接诉即办工单追踪与数据管理技术平台,实现接诉即办工作信息化管理,提升诉求办理效率。研究制定接诉即办应急处置指导手册,减少因停水、停电、事故、火灾、漏雨等突发和重大事件引发的集中诉求,最大化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人身财产安全。2023年以来,向大兴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吹哨”243次,组织开展“拉家常”议事协商会议256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12件。2023年1—10月接件量为11065件,2024年同期接件量为8570件,环比下降23%,成效明显。
“您扫我办”入楼门,数智办理“一键通”。在大兴区首创“您扫我办,马上就办”工作机制,街道在微信小程序开发相应功能,各社区结合社情民意设置相关工具栏,同时将二维码张贴在各小区单元门口,居民可通过扫码即时反映问题或意见,后台即查收即办理。2023年以来,通过“您扫我办”二维码收集653件居民诉求,并全部解决。例如,兴宇社区居民扫码反馈:一刻钟步行范围内无老年餐桌。收到信息后,街道包社区领导多次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组织召开6次“拉家常”议事协商会议,三易场所,最终顺利开餐,解决周边6个社区老年人就餐需求。大兴区在文明城区创建过程中,将天宫院街道“您扫我办,马上就办”工作机制以“一楼一码”形式向全区推广,有效减少接诉即办接件量,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化。
志愿服务聚合力,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
新时代新征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其中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是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不可少的一环。截至目前,天宫院街道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8802人、志愿者队伍280支,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近1300个,项目服务总时长2万余小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00余个。街道各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共承诺践诺300余条,办好事实事150余件。
星级志愿者带动引领,“志愿服务课堂”遍地开花。近年来,天宫院街道着力孵化培育“从1到N”志愿带动体系,实现1个党员带动1批人,1个党支部带动N支志愿服务队伍。中国好人、北京榜样、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宗呈裕开设志愿服务课堂,在各社区系统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及专业助人方法,促进辖区志愿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以“月活动、季大集”形式常态化举办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群众提供中医理疗、旧物置换等服务,引导广大群众从志愿服务的受益者转化为志愿服务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五老”志愿者发挥余热,“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建立大兴区首家商圈常态化志愿服务岗,吸纳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授、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成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每周至少提供46小时志愿服务,主动清理商圈环境卫生、整治车辆无序停放、帮扶过路行人,近万名群众受益。发挥品牌志愿服务效应,招募青少年儿童志愿者300余名,深入开展“文明实践 我是行动者”主题活动,着力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便利化、品牌化,更好地助力城市治理、服务群众生活。
新就业群体认领身份,“五微服务”双向奔赴。新就业群体是社会面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参与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天宫院街道实施服务新就业群体9项举措,提供微走访、微谈心、微课堂、微心愿、微志愿的“五微服务”,解决新就业群体“渴了有水喝、热了能洗澡”等急难愁盼问题,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同时推动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赋予新就业群体新身份,将货车司机聘任为物流园区巡查员、快递小哥聘任为商圈巡查员、外卖小哥聘任为社区副楼长,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探头”作用,有效助力社区治理和园区管理“零盲区”。截至目前,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00余条,为民办实事近100件。反映车辆乱停乱放、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量下降10%。
作者:马宪颖,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天宫院街道工委书记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4年第11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张蕾磊
网络编辑:徐涛
监制:宋明晏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点个“在看”
鼓励一下小编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