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怀做堡垒,唤醒积极情绪
张同学的父母都在扬州工作,平时很少看望他,一直由外婆陪读。外婆年龄比较大,只能料理他的基本生活,学习自然是无法关心。年龄的代沟,让他觉得内心压抑,跟外婆谈心总是话不投机,心中很多情绪无法排解。再加上来自外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都让他觉得自己是班级中孤立无援的那一个。在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她常常显得心神不宁、坐立难安。
发现这些问题后,蔡伟老师来到了张同学和外婆的出租屋进行家访,还陪她一起散步、聊天,谈彼此的童年,谈人生理想。张同学表示,将来想做一名人民警察,为维护社会治安做贡献。蔡伟老师当即肯定了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和同学增进了解,加强沟通,先尝试融入班级,成为班级秩序的管理者。有了目标,他和同学的关系开始亲密了,学习动力也就更加充足了。
慢慢地,张同学成为了班级中比较活跃的一份子,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甚至还能说上几句本地方言,成了笑口常开的那一个。
(蔡伟老师与学生谈心)
以爱心为盾牌,筑牢心理防线
(蔡伟老师家访)
以家庭为突破,强化家校合作
高一时,朱同学刚进学校表现还不错,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后也能和老师积极沟通,和同学们也相处融洽。但一个多月后,朱同学就开始出现上课频繁走神的情况,时不时打瞌睡,也会因为一点小摩擦而和同学发生口角,作业有时都不能按时完成……
到底是什么促使了孩子心性的改变?蔡伟老师为了能清楚地了解朱同学各方面的情况,除了找朱同学谈心聆听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外,还调查了和她关系比较亲近的同学。经过一番了解,得知朱同学的父母在教育她的过程中经常恶语相向,母亲每周都有夜班,父亲经常在外务工,家里还有个弟弟。父母不方便时,家里经常需要她来照顾弟弟,而父母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女儿的感受经常性忽略,她生活在极度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的环境下。
了解了朱同学的特殊情况后,蔡伟老师及时联系朱同学的家长,向他们详细介绍其在校的情况。家长表示自己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蔡伟老师发现朱同学的父母责任感缺失,言语中透露着对孩子的不耐烦。她就耐心地和朱同学的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重视孩子的教育,尽量抽空聆听孩子的想法,关心孩子,与孩子交流时要多尊重孩子,不要动辄就打就骂。朱同学的父母感受到蔡伟老师对女儿的关心,也有些惭愧,表示愿意接受她的建议,未来愿意多关注孩子,尊重孩子。
一段时间后,朱同学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脸上的笑容变多了,情绪也稳定了,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朱同学逐渐变得阳光、自信起来。
(蔡伟老师与家长交流)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作为班主任,蔡伟老师深知自己理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努力去了解、贴近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智慧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用心育助力他们的健康成长。蔡伟老师从来不奢求自己变得多么伟大,被多少人铭记,只希望能陪学生一起成长,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