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趣味是吸引学生不断学习、前进的动力。在当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沉默”的学生唤醒?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方向。趣味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因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趣味导入;引入相关游戏,构建趣味活动;丰富作业形式,构建趣味作业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信息技术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认知负荷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动性相当重要。而相比其他学科,数学难度更高,学生学习效率受学习主动性影响更大。而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积极做好激趣活动,构建趣味教学。但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所呈现出的学生不语、教师无奈现状,使得整个课堂仿佛陷入了“沉默”的漩涡,只有教师进行提问时,才会有零星几位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具有趣味性、有效性的方式,在“沉默”的漩涡中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生兴趣的激发方面,情景导入阶段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方法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短时激趣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趣味导入。在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喜好提前设计电子课件,用相对新颖、有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关注,从画面上给予学生视觉冲击感,从听觉上带给学生新鲜感,从互动上带给学生趣味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趣味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导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展现两个材料:其中,第一个为视频素材,这一视频为一个魔术,通过合适的角度让镜子中的事物与直接观看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即镜子中是圆的,直接观看是方的,镜子中是方的,直接观看是圆的。第二个是图片素材,图片中有通过光影变化展现的既是圆柱,又是棱柱的石柱。其中,第一个素材中的“神奇”现象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在第二个素材展示完毕后,教师即可以询问:“明明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展现这样不同的形状呢?”引导学生从“角度”方面回答。而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尽管图中这样神奇的现象不常见,但生活中大多数事物在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以引入三视图的探究。由于前置素材的导学,学生在这一过程参与度更高。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在课前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当教师的导入环节足够精彩,必定能够将学生从课下的学习状态拉回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在导入环节的使用,能够带给学生不同体验,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给予学生“别样”的冲击力,由此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值。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动画人物”,让“动画人物”与学生进行对话,例如教师设计“熊大、熊二”人物,熊大走进一个“魔幻镜”空间,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高矮胖瘦各有不同,此时熊大问学生们:“大家好,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是哈哈镜。”熊大继续说道:“我的可是这个镜子里的我是正面,那个镜子是侧面,还有镜子是身后。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再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思考,最后大家得出“因为镜子所在角度不同,所以照出来的样子也不同。”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观察物体”这一课。学生兴趣的激发需要结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色,据调查,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第一个兴趣都与游戏相关。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构建教学情境的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在提高学生参与度方法有着独到的优势,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入相关游戏,构建趣味活动。但是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教师需要关注游戏与数学学习内容的贴合度,否则“张冠李戴”这类强硬性的数学游戏也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一些益智类游戏,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或者根据数学知识编排一些数学游戏,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与趣味化,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节,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求24”的游戏,即教师向学生提供四个数字,学生需要列出合适的算式,最终得到24这一数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先会列出算式,举手回答得出正确答案的即为胜利的小组,可以积一分,积分最高的小组为最后的胜利者。如第一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12、1、7、10四个数字,让学生分组讨论,举手抢答,最终率先回答出12×(10-7-1)或12×【10-(7+1)】等算式的即为胜利者。当然,在进行了一组实验后,教师可以逐渐加大数字,如以“求48”“求56”等为题目。相比传统的练习,教师明显发现学生参与度更高。这样,通过游戏教学法,教师构建了趣味的活动,这对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竞赛式的游戏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表现欲望,激起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但是游戏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形式,例如以“计算接龙”的方式,让学生依次快速回答计算题的计算结果,完成课堂练习;以“动手操作”游戏使学生直接感受、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但是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关注游戏教学的课堂秩序,因为很多学生在游戏中只关注游戏,并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会给课堂纪律问题带来压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教学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也让学生在游戏中保持“冷静”,从而为课堂教学秩序做保障。作业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过去的教学中,重复而形式单一的作业却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尤其是数学。在现代,减负提质的理念深入人心,其中,提高作业趣味性是有效的减负方法。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作业的形式,构建趣味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深知传统作业设计形式的优势,并将其进行优化,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并且要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防止出现学生已经练习,但是没有效果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得到有效地提高。例如在“统计与可能性”中,除了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热门的环境保护话题让学生统计距离公路不同地点噪声的大小。在这一作业中,教师可以将路段分为有绿化带和无绿化带两种。而学生小组则在家长或者是教师的带领下用手机软件测量不同地点的音量数据。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询问:“通过测量和统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出绿化带的作用,参与积极性也相对更足。这样,通过多样化的实践作业,教师有效提高了作业的趣味性,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对于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发布任务、总结数据、查找资料等方式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的监督上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数学作业的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也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以《整数的四则运算》为例,教师设计了“打地鼠”游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计算练习。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锤子会准确地落在地鼠的头上,将其打压。这种形式符合小学生玩游戏的心理,也能够带给学生乐趣。此外,每名学生完成游戏的时间、打中地鼠的次数都会在信息化平台上自动生成数据,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数据了解学生的出错率、作业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在下一次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完善学生的学习成果。综上所述,在当今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相当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构建趣味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趣味化教学因素的各个作用,如生活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亲切感”;游戏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些因素都能够唤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希望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感受到乐趣,努力学习数学知识,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丽.以生为本,构建趣味课堂——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教学实践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10):234-235.
[2]王相国.趣味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优化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7(13):70-71.
[3]王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21(56):86-87.
[4]何志珍.趣味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5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