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变“热梗”,也有方法论?

体娱   2024-09-20 17:56   湖北  

观察这些已经成为互联网常用“热梗”的出圈金句,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具有分析价值的信息,例如,影视剧的台词究竟要具备哪些特质,才会引发观众无意识的模仿和跟随,甚至于反复咀嚼?

这三类金句,吸睛又洗脑

在影视剧当中,台词可以说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耐人寻味的言语交锋,还是优美隽永的遣词造句,都有机会令观众印象深刻,成为内容热度发酵的基石。

在社交平台上,台词也是剧集宣传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各种掷地有声的“金句”被截图或制作成短视频反复传播,甚至于在网友们的“把玩”与“加工”中,这些台词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语境,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当代年轻人能够“短平快”输出有效信息的社交货币。

我们可以根据台词不同的出圈原因,简单的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台词中蕴含着极致的情感,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传播速度往往更快更广,更能触动人心,若配上演员代入感十足的演技,往往可以最大范围的挑动网友感受的阈值,让人心有戚戚。

案例1:“我想和你长相守,有错吗?”——《长相思》

案例2:“世间事并非强求就会有结果,不过是互相折磨。”“苦果亦是果!”——《宁安如梦》

案例3:“请清风,送鼓声,请苍天,鉴忠奸!”—— 《墨雨云间》

案例4:“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甄嬛传》

无论是玱玹和谢危对心爱之人苦求不得的疯批与压抑,薛芳菲对被丈夫背叛,被陷害至家破人亡的悲哀与愤怒,还是甄嬛对君王之爱的幻想彻底破灭,无法抑制的感到荒谬与悲凉,都在看似简单的台词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观众也随着台词中情绪的翻涌,释放掉了长期积压的情绪,收获了一种难得的“爽感”。

第二类,内容言简意赅,却魔性又洗脑,很适合网友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对其进行多种多样的“二创”,最终让台词变成了病毒式传播的“互联网迷因”。

案例1:“那你偏要去北京什么意思?北京到底有谁在啊?”——《玫瑰的故事》

案例2:“你真的是饿了!”——《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

案例3:“涂山我罩的,懂?”——《狐妖小红娘月红篇》

案例4:“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了?”——《甄嬛传》

案例5:“我父亲配享太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玫瑰的故事》播出后,“北京到底有谁在啊”被各地文旅账号迅速剪成了各种整活视频,最高点赞量超过百万。“你真是饿了”和“涂山我罩的,懂?”也不遑多让,一个常被网友运用在吐槽明星爱豆等实用场景里,一个让“xxxxx,懂?”的句式成为了一时潮流。“粉娇你几”与“我父亲配享太庙”这两句台词更是经典到不能再经典,前者常在生活中被用来调侃又不失分寸的讽刺他人的穿衣品味,后者则被制作成魔性表情包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大家每次看到都会想起剧中大娘子夸张幽默的一举一动,从而会心一笑。

第三类,通过角色间对话的碰撞,一针见血的传递出不空洞、耐人寻味的价值观。

案例1:“你连狗咬人都想象不了,人咬狗的世界不适合你,找个男人嫁了吧。”——《新闻女王》

案例2:“我是我自己的码头。”——《繁花》

案例3:“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庆余年2》

案例4:“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武林外传》

台词作为电视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绝不只是独立的文字,更是作品背后立意的直接体现。所以,既然被称为“金句”,能够迎合当下绝大部分观众的普世价值观,启发大家去思考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性议题,都至关重要。

案例1与案例2的台词,一个反讽,一个正叙,都在诉说着女人应该找到真正的“自我”,避免做“菟丝花”的进步两性观,在对女性主义的探讨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的今天,这些句子无疑可以成为一柄“利剑”,深深的扎入观众心中。《庆余年2》中,邓子越苦笑着对范闲说出“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一句话道尽了一个原本品性高洁,却不得不被现实磨平棱角的“孤勇者”的无奈与悲哀,也引发了观众对该如何捍卫公理与正义的深度思考。案例4则在情景喜剧当中,以举重若轻的搞笑语气向观众传递了“轻松、平和的面对生活给与你的困境与挫折”,这一正能量价值观。

立住人物,才能输出“金句”

说到出圈台词,就很难回避一个问题,“金句”究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还是可以批量生产的?

如今,影视剧上线后进行话题营销,免不了要用一两句看上去具备出圈潜质的台词作为切入口,资本和制作方更是心照不宣,业界仿佛达成了一个共识——一想上热搜,想成为爆款,“金句”绝对不能少。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旦创作者本末倒置,过度追求台词的“金句”化,就等于是忽略了正常的创作规律,很难取得理想中的惊艳效果。在某一些不太成功的剧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编剧只想着着力刻画金句,情绪浓度与大道理通通点满,却没有相应的扎实情节支撑,也缺乏对角色的立体塑造,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

例如台词备受网友诟病的《《是!尚先生》,为了表现女主角鹿小葵的积极与正能量,剧本安排她清晨走到窗台旁边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让清晨的新鲜空气,进入我们的身体,让温暖的阳光,抚摸我们的脸庞,又是新的一天,又是崭新的开始,朋友,你有什么梦想吗?”结果这种稀得不能再稀的“伪鸡汤”不仅没有打动观众,反而让大家觉得这个角色傻的可笑

还有以大龄未婚女性为主角的《谁说我结不了婚》中的台词,“很多人替我们这些单身的人操心,殊不知,我们都过得挺好的”,“女人的价值,就是用来生儿育女的吗?”价值上去了,态度也有了,但在一系列高能输出之后,有关于女性角色在事业上大展身手的篇幅仍旧极其有限,剧情还是以谈好恋爱为重点。这样一来,再犀利的“金句”都会给人一种刻意堆砌情绪的“工业感”,千篇一律,缺乏灵魂,甚至随便安在张三、李四的身上都无所谓。

而回顾上文盘点过的出圈台词,有一些单拿出来乍一看平平无奇,似乎也没有多么的掷地有声,但胜在与人物性格的搭配的严丝合缝,放入精彩的剧情当中更是感染力倍增。

以《狂飙》中的“找到老默,告诉他我要吃鱼了”为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高启强这个角色的阴狠毒辣,狡猾且善于把控人心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人物的立体化构建起到了添砖加瓦的正向效果,冲击力十足。

《墨雨云间》中薛芳菲击鼓鸣冤,一字一句喊出“请清风,送鼓声,请苍天,鉴忠奸!”的名场面,之所以能感动无数的观众,当然不是靠一句话这么简单,而是因为这个角色之前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剧情极其丰富,有包袱,有转折,台词不是“无根的浮萍”,“金句”才会出现的水到渠成。

还有《新闻女王》里振聋发聩的“找个男人嫁了吧”,其实纵观近年来内娱的“大女主”职场剧,有关女人要独立自强、要搞事业的台词比比皆是,平坦的仿佛写在政治试卷上的答案,正确却无趣。反而是这句在剧中由男性职场人梁景仁说出的金句,讽刺意味十足,以“正话反说”的犀利语气传递出了作品想要展示的价值观,再配上剧中女性角色们纷纷靠实力而不是靠嘴炮上位的真实职场环境,自然能够在同类台词中顺利突出重围,引发观众的共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由于新版《红楼梦》上映后引发争议,再度在各大社交平台翻红的“林黛玉阴阳文学”,“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妹妹们都有呢?”“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哪里就冻死了我!”。这些“阴阳怪气”的金句,被网友们随时随地的“玩梗演绎”,广泛应用于日常互怼、催促发货、吐槽老板等场景中,以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真实情绪。

89版《红楼梦》播出距今已经有三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三十多年中,林黛玉这个角色非但没有因为时光的冲刷褪去色彩,被世人淡忘,反而网友在不间断的“反刍”当中,越发的认知到了这个伟大角色的鲜活、立体与可爱。这或许就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作为基石带来的厚重与魅力,台词的长尾效应自然远超根据文笔与立意皆有所欠缺的网文IP改编的剧集。

总而言之,在影视创作当中,有时候一句优秀的台词确实能“一句顶一万句”,但一些经典力作之所以能在市场中久经风雨并屹立不倒,绝对不会是因为制作方沉迷于快餐式“金句”的制造,只有先以匠心构建出扎实的内容底蕴,“金句”的画龙点睛才会产生“子弹效果”。期待在未来的国产影视剧中,能够出现更多重视用户核心诉求,认真提炼表达的“出圈台词”。




寻艺
娱乐动态、新媒体数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