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自明代传入吴兴村后,武术队根据师傅要求制作了一面队旗。旗长约1.5米,呈三角形,浅黄色旗面,旗边镶有白色锯齿牙,旗顶有两条飘带,旗中刺绣一条黄色腾龙的图案,寓意我们是龙的故乡、龙的传人。此旗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开始。1920年之后,经知名人士建议改为红色长方形旗,长约2米,宽1米,旗中有白色醒目的“少林和会”四个大字,每当集会及武术表演时,大旗在前,气势非常雄伟。这里重点介绍几名出色的武术行家。
一、冯玉祥贴身护卫—李焕文
吴兴村武术本一师所授,因村落大而分为村东、村西两会,一个套路两个架势,有大架小架之说,各领其意,独领风骚。除自幼得到父亲的祖传功夫外,李焕文通过拜师苦练,与冯双全共创西会武班,研究出独门武技及器械共计108套路,向弟子广泛教授,被行内公认为道教邱祖龙门派金龙玉花针第十三代传人。他的硬功在吴兴村习武中人无以匹敌,单手双指捏檐椽头,来回几次。他的绝技穿席筒,就是把一张苇席卷成筒状,与人身同宽,放在一张桌子上,两侧各放一个锄刀,刀刃张开,夹住席筒,然后,面对席筒,手脚并拢,飞身从席筒中穿过,毫发无损,穿过后,随即翻身跃起。也就是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经表哥王士珍举荐当兵,成为冯玉祥将军的贴身护卫。解甲归田也正赶上家乡解放,李焕文带着一身武艺,默默无闻当起了普通农民,并仍然指导着村和学校的武术发展,每年随队外出表演时,他都要露上几手,搏得众彩。
二、木匠出身的赵茂
晚晴时期,吴兴村赵茂是远近闻名的好木匠,更是一位公认的武术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天,王甚家从获鹿来了个朋友,此人自幼习武爱交朋友,王甚中午摆好酒宴款待客人,并找来好友王淑陪客。酒过三巡来客说:“听说你村赵茂武艺高强,我想见一面,切磋一下武艺”。王甚高兴的说:“行啊”,就差遣王淑找一下赵茂。王淑与赵茂经常在一起练功健身,又是同乡好友不好推辞,便去找赵茂。不一会赵茂到了王甚家,客人见来者个头不足五尺,比自己矮一头,又没有自己身体魁梧,就没把赵茂放在眼里,也没请赵茂入座,就说:“咱俩上院内比划一下吧”。
武术行当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客人提出要和做东的主人甚至东家的朋友过招,名义上是以武会友,实则在比个输赢,方显英雄本色。随后,二人并肩往屋外走走着的猛然间,来客趁赵茂不妨给其使了一个贴身靠,即使出浑身力量将赵茂撞到墙上。这种招式,重者致残,轻者受伤。赵茂早有准备,身子一侧躲过一靠,接着来了一手二指点眼睛,点到为止,只见来客咚的一声碰到墙上,二人你攻我防,来回三十余回合。来客争强好胜只想战败赵茂,这时赵茂出其不意使了双掌推胸,只见来客“噔噔噔”往后倒退,正好丈余外有一辆大车停在那里,来客后背顶在辕条头上,当时吐了一口血,就此结束了比武。回到屋内来客还是不服气,赵茂起身告辞,王甚送出门外,赵茂问王甚与来客关系如何,王答是一般朋友。赵茂说:“来客不要留宿,尽快让他走,十日内有性命危险”。说完赵茂就走了。饭后来客要回家,王甚也不便留客。据说,来客回家之后5日就一命鸣呼了。
三、武师爷朱老扭
赵茂的师傅,吴兴村第七生产队朱文山的曾祖父朱老扭,一生爱好武术,与拳脚刀枪为伴,经常倒立着进入梦乡,武功甚是了得。据说一天戌时在家闭门练倒立拿大顶,有一高人手握单刀从房上飞奔而下,并轻轻落地几乎无声。练功的朱老扭早已觉察,问了声“谁?”当即站立起来紧找其人,此人飞快的躲进车棚藏身,当朱老扭走进车棚擦肩只听见蹭的一声,单刀直刺过来,朱一侧身,出手钳住刀背,此人抽不动单刀,朱随即说一声:“朋友出来吧!”此人丢刀从隐蔽处出来,鞠躬施礼,朱道免,请不速之客上堂屋稍坐,并问“壮士是否缺钱”,随即从屋内端出一盘铜钱让他收下。壮士起初不敢接,叩头道谢后方收下钱,寒暄几句起身告别,称后会有期,提刀从大门而走去。按照武行规矩,来犯之人被人识破并甘拜下风后,要从哪里入院还要从哪里飞回去,这次急匆匆的样子,必有难事在身。一月有余的同一时刻,壮士双刀托盘,盘内盛有丰盛的酒菜,从房上轻轻飘落在朱某院内,盘中酒菜纹丝不动,以答谢上次款待之情。两位高手饮酒中谈论非常投机,又相互切磋武艺,商讨怎样做人处事。从此,二人成为好友,经常来往,为吴兴武术发扬光大做了贡献。
四、徒手斗鬼子的赵茂和朱九玉
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期间,到处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1939年的一天,日寇到吴兴村扫荡,绝大多数村民已逃出吴兴村,有的投奔亲友,有的到青纱帐躲藏。鬼子到村后一家一户搜查,翻箱倒柜,鸡飞狗叫,一片狼藉。当一名鬼子来到木匠赵茂家,只见他正修理农具,便上去赤手抓赵茂胳膊,赵茂用勾手抓住鬼子手腕,一拧,紧接着一出脚将鬼子踢出一丈开外,把鬼子弄了个狗啃屎,疼得鬼子哇哇直叫。这时,来了一群鬼子,赵茂暗想不好,说时迟那时快,便使了一手旱地拔葱,“嗖”的一声窜上房去,刹那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鬼子找遍各处也没有发现他。
1940年夏天,鬼子又一次进村扫荡。乡亲们早已坚壁清野,当时村民朱九玉在家处理一些家务事没有及时撤走。鬼子进村后,他只好东躲西藏与鬼子周旋。好不容易到了村边就往北跑。村边有一些墙沟,沟宽约4米,深2米,沟内有水,在古代使用刀枪等兵器年代,起保护村庄和村民安全作用的。当九玉跑到村边时,正好有一个鬼子端着上有刺刀的三八枪站岗。一见九玉跑来,叫他站住,九玉一看不好就想跑,但已经来不及了,鬼子走到眼前就用抢把戳九玉,只见他左躲右闪就是戳不着。鬼子就掉过枪头用刺刀刺,九玉不慌不忙右手封住刺刀,鬼子刺空,九玉跟步出掌,用手指直奔咽喉天突穴,鬼子登时摔了个仰面朝天闭过气去,掉到墙沟。这时,九玉赤着脚越过墙沟跑上村北沙岗,沙岗上长满了蒺藜、荆刺和杂草,他拼命的跑,脚上扎满了蒺藜和圪针并磨出了泡,忍着疼痛一口气跑了四五里路到了安全地带。当鬼子醒过来后,九玉已经无形无踪了。因九玉辈分大,后来乡亲们问:"九爷你怕吗?不怕脚疼?"他都幽默的笑笑说:“逃命要紧,没想那么多。”
根据《吴兴村志》和日前回国探亲的朱书珍博士收集的素材整理。文中部分插图来自网络。
编 辑:孙俊峰 于金华 黄永静
审 核:邵兵娜 张俊伟 吴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