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刊编审角度切入教你写出高质量论文↑
栏目: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脱贫的治贫理念与策略
论文大纲:
一、可持续脱贫的概念与涵义向度
(一)可持续脱贫概念的提出
(二)可持续脱贫的涵义向度与分析框架
1.可持续脱贫在动态或时间向度上,具有脱贫不返贫的脱贫韧性
2.可持续脱贫在维度和阈值向度上,呈现全面高层次的脱贫水平
3.可持续脱贫在动能和发展向度上,形成内生可持续发展的脱贫后劲
二、可持续脱贫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一)可持续脱贫的影响因素
1.家庭内部因素
(1)家庭资源
(2)家户特征
(3)生计活动
2.外部环境因素
(1)外部冲击
(2)社会治理
(3)基础设施
(二)可持续脱贫的实现路径
1.推动包容增长和普惠发展
2.提供公共政策支持和集体风险管理
3.促进生计资本积累和发展能力提升
三、可持续脱贫:中国由精准脱贫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一)可持续脱贫是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本质要求
(二)可持续脱贫是脱贫人口内生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
(三)可持续脱贫是过渡期后脱贫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四、中国实现可持续脱贫的策略与建议
(一)确立“韧性、高质量、内生可持续”的可持续脱贫理念与战略
(二)将可持续脱贫贯穿于从“衔接过渡期”到“过渡期后”的全过程
(三)构建过渡期后常态帮扶与内生发展耦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安排
(四)探索可持续脱贫中国范式,为全球可持续减贫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逻辑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可持续生计理论
1.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发展理念和治理原则
2.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可持续生计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分析框架:联结导向与治理机制
三、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生计联结
(一)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结-治理”类型
1.类型A:能力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
2.类型B:能力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
3.类型C:权利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
4.类型D:权利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
(二)4种“联结-治理”类型的模式创新
四、农业现代化中的小农户可持续生计: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策略与路径
栏目:农民问题
公众参与与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
论文大纲: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二、公众参与对农村居民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影响机理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四、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三)模型构建
五、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效应
(三)公众参与便利性的影响效应
(四)稳健性检验
六、结论、政策启示与展望
第一,激发农民主体性,构建以“人民满意”为导向的公众参与生态。
第二,完善参与反馈机制和拓宽参与渠道,推进基层回应型政府建设。
第三,“因类制宜”提高农民参与素养和参与能力。
第四,加强农村数字平台建设,引导农村居民网络参与行为。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
论文大纲:
一、收入差距与分配平等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方法说明
(二)方法推演
(三)数据说明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居民收入、环境因素和努力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二)农村居民收入决定方程和努力决定方程的回归分析
1.个体努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收入的影响
2.个体环境因素对努力因素的影响
(三)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的基本测算结果
四、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的基本测算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一)考虑不可观测努力变量
(二)替换测算指标
(三)不同口径的测算
五、进一步讨论:环境红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调节效应分析
六、结论和建议
义务教育可及性对农民工居留意愿的影响
论文大纲: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居留意愿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一)义务教育可及性的研究
(二)公共服务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研究
(三)理论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农民工居留意愿
2.核心解释变量——义务教育可及性
3.其他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二)内生性讨论
1.基于工具变量法的检验
2.基于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的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变量
(1)替换被解释变量。
(2)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2.变换样本
五、拓展性分析
(一)异质性分析
1.基于农民工子女和个人特征的异质性分析
2.基于农民工迁移特征的异质性分析
3.基于流入地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
4.异质性分析的进一步讨论
(二)影响机制检验
六、结论与启示
数字治理下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效应
论文大纲:
一、乡村数字化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发展”目标:农民参与数字治理的收入增长效应分析
(二)“共享”目标:农民参与数字治理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数据说明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三)模型回归策略
1.最小二乘法回归(OLS)。
2.分位数回归(QR)。
3.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RIF)。
(四)描述性统计
四、“发展”目标:农民参与数字治理的收入增长效应检验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内生性问题处理
1.广义倾向得分匹配(GPSM)(2)。
2.工具变量法(3)。
(三)稳健性检验(4)
1.替换被解释变量。
2.控制县区效应。
3.剔除控制变量存在缺失值的观测值。
五、“共享”目标:农民参与数字治理的收入分配效应检验
(一)分位数回归
(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
六、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检验
(一)信息效应视角的影响机制检验
(二)社会资本异质性分析
七、结论与建议
栏目:经济与管理
互联网嵌入、资源获取与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
论文大纲: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二、研究假设与理论框架
(一)互联网嵌入与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
(二)资源获取在互联网嵌入与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
1.因变量:
2.处理变量:
3.控制变量:
4.工具变量:
5.中介变量:
(三)模型构建
1.内生转换回归模型。
2.中介效应模型。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互联网嵌入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1.新农人互联网嵌入决策模型估计。
2.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结果模型估计。
3.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检验。
(二)互联网嵌入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影响的处理效应分析
(三)互联网嵌入对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差距的贡献度分析
(四)互联网嵌入对不同类型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五)互联网嵌入影响新农人创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五、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粮食体系韧性的理论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
(一)粮食体系韧性的理论内涵
(二)粮食体系韧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数据说明
(四)粮食体系韧性测度方法
1.标准化数据
2.计算熵值
3.计算权重
4.计算综合指数
三、基本特征事实:中国粮食体系韧性的测度结果
(一)粮食体系韧性总指数测度结果
(二)粮食体系韧性各维度指数测度结果
四、中国粮食体系韧性的空间分布特点
(一)空间分布格局
(二)空间相关性
1.全局自相关
2.局部自相关
五、中国粮食体系韧性的动态演进特征
(一)时间演进特征
1.研究方法:Kernel核密度估计
2.结果分析
(二)空间演化特征
1.研究方法:空间Markov链
2.结果分析
六、粮食体系韧性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分析
七、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一,制定差异化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发挥空间效应,缩小区域间粮食体系韧性差距。
第三,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粮食体系韧性水平。
“价补分离”改革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论文大纲: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价补分离”改革影响玉米生产的理论分析
1.价补分离政策影响玉米生产的直接效应
2.价补分离政策影响玉米生产的动态效应
3.价补分离政策影响玉米生产的中介效应
(二)研究假说的提出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1.DID基准模型
2.动态效应模型
3.中介效应模型
(1)竞争作物种植比例对玉米播种面积的中介效应
(2)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玉米单产的中介效应
(3)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玉米总产量的中介效应
(二)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1.被解释变量
2.政策变量
3.控制变量
4.中介变量
(1)竞争作物种植比例。
(2)农业机械化水平。
5.描述性统计
(三)数据说明
四、“价补分离”改革对玉米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二)“价补分离”改革对玉米生产影响的动态效应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1.共同趋势检验
2.安慰剂检验
五、机制分析:从农户种植决策和行为角度
(一)竞争作物种植比例对玉米播种面积的中介效应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玉米单产的中介效应
(三)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对玉米总产量的中介效应
六、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启示
栏目:城乡社会
网格化管理对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影响
论文大纲:
一、网格化管理与乡村治理
二、网格化管理影响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分析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作用机制变量
4.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四、网格化管理影响公共事务治理的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稳健性检验
第一,更改被解释变量。
第二,更改模型设定形式。
第三,重新调整聚类。
第四,更换研究场景。
第五,样本选择偏差。
五、网格化管理影响公共事务治理的机制分析
六、延展性分析与异质性分析
(一)延展性分析一:网格化管理能否抑制劳动力外流的负面影响
(二)延展性分析二:人员专职化能否提升网格化管理的正面影响
(三)异质性分析
1.村庄人口规模
2.社会组织数量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与逻辑
论文大纲:
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关系
二、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理论构建
(一)融合共生: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内涵
(二)“政策-组织-技术”: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分析框架
1.政策是引导城乡结构现代化的标尺
2.组织是驱动城乡要素现代化的载体
3.技术是牵引城乡功能现代化的工具
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实践过程
(一)政策赋值与城乡结构一体化
1.城乡结对帮扶体系的构建
2.城乡治理区隔弥合机制的优化
3.农村去昧化策略的制定
(二)组织赋权与城乡要素均衡流动
1.党建规范赋权城乡价值共创
2.联盟干部赋权城乡市场交易互通
3.项目赋权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三)技术赋智与城乡功能差异化互补
1.城乡产业链的智能适配
2.城乡文化与产品的无感对接
3.城乡服务供给与治理的平台化
四、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逻辑取向
(一)逆差序理念:城乡关系中价值理性的再生产
1.城乡关系持续优化的价值立场
2.城乡利益均衡配置的制度彰显
3.城乡话语体系的平等赋值
(二)双中心发展:城乡关系中结果理性的再生产
1.以情感认同促推城乡发展的命运共联
2.以干部交换推进城乡发展的互鉴互促
3.以项目对接驱动城乡跨域的合作生产
(三)数字红利扩散:城乡关系中工具理性的再生产
1.城乡数据的集聚共享
2.城乡资源的节点化流动
3.城乡服务供需的精准适配
五、结论
近几年,由于学者发文需求量大、期刊版面有限、审稿流程长、投稿要求高等原因,核心期刊难发是不争的事实。
一篇好的论文不仅要求选题大小合适、有张力,具有新意,在执笔成文阶段也要做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确保论文从内容到格式都禁得起推敲。
论文写好后,投稿又是一大难题。刊物怎么选?拒稿怎么办?怎么回复编审意见?
总之,从选题、写作、改稿......定稿,到投稿、审稿、返修......出刊,论文发表过程注定充满压力。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有“过来人”指导就再好不过了。
基于此,学术成长学苑特推出“核心期刊论文审稿与一对一指导”服务,助力大家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能力的提升,欢迎学友扫码添加老师了解详情。
长按扫码添加老师,回复【论文审稿】
咨询课程内容
核心期刊
论文审稿与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