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吉隆坡惊现“吃人地洞”,韩国等地频发地陷,新加坡会不会成为下一个?

教育   2024-09-06 09:21   新加坡  

8月底的短短一周内马来西亚吉隆坡
发生了四起令人震惊的地陷事故
引发全网热议!
其中8月23日第一起发生于
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附近的事故
导致一名女游客掉进8米深坑后失踪

事故现场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真的是天降横祸、毫无预警
谁看到不被吓得一身冷汗!


肉眼可见的巨大地陷洞
十分恐怖
看得路人和网友都心有余悸

图源:CNA

事故发生之后
马来西亚方面一直在全力组织搜救
110名搜救人员昼夜不停地搜寻
仍然无法找到失踪者
最终9天之后的8月31日宣布停止搜救

48岁的失踪女游客维贾亚莱丘米的
丈夫、儿子和妹妹同意当局停止搜寻后
于9月1日下午回到事发地点
按印度教仪式点燃油灯
摇响铃铛
然后小心翼翼捧起一把土
装进塑料袋
以期望可以带“她(失踪者)”回家

*失踪女游客长子重返事故现场
图源:中国报

而就在马来西亚政府
全力搜救这位印度女游客的同时
吉隆坡市区又接二连三
发生了数起地陷事故
让民众不禁发出疑问
“吉隆坡还安全吗?”

第二起地陷事故发生在8月26日于吉隆坡市甘榜格灵芝(Kampung Kerinchi)班台柏迈路(Jalan Pantai Permai)一处的人行道。


第三起地陷事故发生在8月28日清晨,距离第一个地陷位置50米的地方,可能因下雨导致地陷。

第四次地陷事故也发生在印度回教堂一带,这次出现的坑洞洞口直径约一米,位置距离第一次地陷地点约100米。
而在8月30日的记者会上
马来西亚全国警察总长拉扎鲁丁表示
目前尚无必要
将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地陷地段
颁布为不安全区或灾难区

图源:南洋商报

而就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陷频发的这周

韩国、台湾地区也都发生了路面塌陷事故

还有掉进坑里的民众受重伤


图源:8world新闻网


图源:东方日报

不禁让许多网友担心
地陷事故在全球各地频频出现
作为同样拥有大量地下工程的国家
又与马来西亚如此临近
新加坡会有地陷的风险吗?
会不会也突如其来塌一块?!


今天,辣妈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问题,探讨一下是否需要担心新加坡“掉下去”~

为何吉隆坡会地陷?

根据地质专家们的研究,马来西亚的地质主要是由沉积岩组成的肯尼山地层和有喀斯特成分石灰岩地层组成。读书时学地理大家一定都听过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溶蚀可溶性岩石后形成的,有很多沟壑。


事故调查显示,吉隆坡地陷是由于地下水管破裂导致水土流失而引发的。于是有网友猜测,这是因为地下规划基建在石灰岩上,地下的水不断从其石面裂缝流过、排出造成岩石溶解,最终发生了地面凹陷。

图源:CNN

而新加坡虽然也有许多地下工程,地理位置还与马来西亚临近,情况却大不相同。

新加坡“地下王国”的防患于未然

新加坡总面积约734.3平方公里,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新加坡政府建国起就开始开发与发展地下空间,城市规划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地铁、地下商场、停车场、储水设施等都神奇地汇聚在国人脚下。

辣妈曾经和大家分享过新加坡“地下城”的宏大规划,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新规划官宣!跨海长岛、混合城市、地下城……未来的新加坡也太科幻了吧!


根据新加坡国土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MND)2019年的数据,新加坡已挖到地下80米,地下规划甚至达到100米。那这样深的规划,是不是会增加新加坡地陷的风险呢?

图源:https://www.clc.gov.sg/docs/default-source/lecture-slides/clc-lecture-uncovering-the-underground.pdf

首先,从地质结构上看,新加坡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这些岩石层相对坚硬稳定,抗压性较强;同时,新加坡也没有活跃的地震带,就理论而言不易发生大规模的地陷。



其次,新加坡政府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一直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为了防范地陷等地质灾害,还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包含政策层面,对技术也有高要求。


严格的政策法规及审批流程




根据新加坡建筑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简称BCA)的规定,所有的地下工程在开工前,都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和环境影响评估,并提交风险评估报告(报告里必须详细说明工程可能对新加坡地质、土壤以及地下水位的影响),如果风险较高,施工项目需重新设计,所有工程都要在通过多个部门联合审批后才能动工。

图源:BCA

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BCA安全指南(Guide on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in Singapore)的同时,施工途中的所有的步骤还要符合BCA制定的标准,比如《建筑控制法》、《环境保护和管理法》等,若施工方违规,会面临极高额的罚款甚至刑罚(坐牢)。


专业的培训与合作




经过多年的经验和实践检验,新加坡发现地下施工的严格规范不能只停留在纸质规定上,为了降低风险,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培训与考核措施。

比如BCA与建筑和土木工程承包商展开合作,确保所有参与地下施工的工人和工程师都经过专业训练,具备相应的技能、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给地下工程每个步骤的安全上双保险。

各个部门间的合作 图源:BCA

在地下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上,新加坡政府多个部门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合作。比如,城市发展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简称URA)、环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简称NEA)和水务局(Public Utilities Board,简称PUB)会定期召开协调会,共同讨论地下工程的进展和潜在风险问题。


先进的技术支持




新加坡还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水位和土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比如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 GPR)、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ors,简称DFOS)、通道地震反射波探测系统(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简称MASW)等。


这些传感器埋在新加坡地下深处,可以帮助各部门实时掌握新加坡地下的动态情况,哪怕土壤有很细微的移动或异常,都能被这些技术捕捉到,立即向NEA、URA等部门发出警报,相关部门则能迅速作出应对措施,降低地陷风险。NEA还会每年发布有关新加坡地下水位变化的报告,帮助大家了解、防范地陷。

新加坡的“地陷风波”

虽然新加坡足够重视地下安全问题,也采取了各方面防范措施,但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降雨量十分充沛。加上一些老社区地下管道老化或维护不当,也为地陷埋下了隐患。

图源:straitstimes

在过去几年间,新加坡也发生过好几起地陷事件,例如:

2013年1月,岌巴路突然因地下水管爆裂,路面出现2米宽,0.5米深坑洞,一辆路过汽车栽进去。

图源:straitstimes

2013年7月,地铁建设施工时因未能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引发道路出现约3米宽、2米深的坑洞。

图源:straitstimes

2017年12月,由于地下管道破裂,西海岸公园附近的一个施工现场出现地陷,形成约2米深的坑洞。

2022年11月,花拉路附近因隧道施工造成土壤松动,致使路面行车坑洞。

图源:straitstimes

所幸,这些事件都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新加坡民众对此怎么看?

这些事件当然也引发了不小的民众议论。

有的网友说:每次看到新的地铁建设,我都在担心会不会又地陷出现坑洞?

“新加坡地下工程太多了,难免会出现隐患。”

《2019城市规划草案》

也有人安慰大家:“新加坡的施工标准和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这些事件只是偶然现象,不必过于恐慌。”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严谨和专业,我们不用太担心地陷问题,如果新加坡都因地陷不安全了,可能很多国家也比新加坡严重!”

《2019城市规划草案》
学术界对此也有两种声音。一部分持继续发展态度,认为新加坡的地质条件相对稳定,且有严格的施工和监管体系,只需在城市扩展和地下工程中进一步研究和防范;一部分认为新加坡的地下发展已经快达到极限,需要更加谨慎。

有学者对未来新加坡地下空间的想象

回到最初的探讨:“新加坡会不会地陷”?

辣妈认为,基于政府的各方面措施和手段,我们可以不必紧张焦虑,但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民众对此事故的热议,也说明了大家对小坡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对公众安全的重视,这样的集体意识可以帮助大家更主动地去了解小坡的现状,算是一次蛮好的公众教育机会。


新加坡的未来有地陷风险吗?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我们一起讨论!

扫码添加伯爵红茶
备注“出行”拉你进群
了解最新最快出行信息~


End




让我知道你“在看”

新加坡狮城辣妈
新加坡华人妈妈自媒体!超110个活跃社群!生活资讯|遛娃攻略 | 留学移民 | 教育干货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