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汇聚,智慧启航。11月9-10日,2024脑科学与脑疾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宣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盛会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同主办,以“脑创未来,科技赋能”为主题,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谋资源共享之新篇。
科技如何赋能脑疾病诊疗?脑科学与脑疾病领域的发展又将走向何方?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记者在大会现场采访了本次盛会的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教授,现将采访内容整理编发,供读者交流讨论。
赵国光教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自正式建设成立三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核心力量一直在积极应对脑重大疾病对国民健康构成的严重威胁。我们不仅采用常规的临床诊疗方法,还致力于科技创新和脑科学研究,这是我们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肩负的光荣使命。
科技创新的赋能,即赋予科技以能量,这不仅体现在我们利用疾病数据队列形成专利,推动新药和新器械的转化,也体现在国家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中。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探索和解锁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路径。
本次大会开幕式中的几项主旨论坛报告就具象化地展示了科技如何赋能脑科学及脑疾病的发展。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赵继宗院士对大脑语言解码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报告,极具科技元素的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的探索注入了巨大的动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时松海院士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夯实脑科学基础研究助力脑疾病发生发展的探索。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王海峰主任基于人工智能(AI)算法在脑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主题演讲。最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控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则展示了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年建设中科技赋能的成果,包括我国溶栓药物种类的增加、溶栓时间窗的延长、人员团队的培养以及高水平文章的发表。这些成就无不在展示围绕脑疾病研究的科技赋能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为了更好地促进脑科学前沿研究与诊疗实践的融合,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专业人员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大对脑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以支持更多的创新项目和研究计划。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将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诊疗,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赵国光教授:在神经疾病领域,大脑的疾病往往与脑电信号的改变密切相关。今年恰逢脑电图发明使用的100周年,我们见证了脑电图在癫痫等神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癫痫发作被认为是由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刻板行为,而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阿尔茨海默病等,也都与脑内电解质或相关病理性改变有关。因此,神经调控技术,尤其是脑起搏器的植入,已经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其历史已超过四十年。
随着对大脑脑电解码的深入和脑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增加,我们认为成立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神经调控联盟是十分必要的。神经调控联盟将始终以患者服务为核心,致力于优化脑起搏器神经调控的临床诊疗路径,包括随访、观察和调试等工作。同时,神经调控联盟还将围绕脑电解码技术,探讨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在未来神经调控中的应用,不仅包括渐冻症和脊髓损伤等严重神经疾病,也将涉及脑卒中后语言和运动功能修复等重要领域。
神经调控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服务于患者、探索脑科学的重要窗口。神经调控联盟的成立,将集结各方力量,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希望通过神经调控联盟的力量,促进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高诊疗水平,最终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标。神经调控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神经疾病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期待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赵国光教授:脑科学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脑作为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核心,其研究被视为科学的最后疆域。脑科学的终极目标是解码大脑功能,并修复神经损伤后大脑功能的缺损。目前,脑科学的基础研究日益丰富,包括无创磁共振评估、各种组学研究、脑组织病理生理学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等等。我们期待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神经网络模型,如同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所展示的那样,AlphaFold已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突破。
总之,脑科学领域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期待通过国际合作、跨学科研究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脑科学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相信AI技术也将助力脑科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发展。这是一次注定蜿蜒崎岖的探索旅程,但我们已坚定地在路上。
中国医学论坛报 李稳 采写
感谢赵国光教授审阅
重磅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