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森系氛围感出圈的上生新所,最近又用一场鱼灯晚会将半座上海城的潮人都吸引至此。
挤在人堆里的凡凡,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感觉像在赶农历新年大集。
与此同时的成都,此地Cypark刚刚迎来开业,它宛如一座白色的天空之城。
周末这里的白色坡道上,有人带着狗狗闲庭信步,有人骑着单车穿梭于成都天府绿道和商场之间。
越来越多的时髦年轻人正投向这些小而美的社区商业的怀抱,他们在这里找到更个性的情感温度。
国内这些当红的街区商业,其实它们的源头都在曼谷。
大家熟悉的知名旅游城市曼谷,湄南河穿城而过,古老的寺庙遍布,形态各异的高楼矗立……
但凡你深入到这座城市,就会发现,这里更有活力的是遍布其中的商业体,他们形态各异,活力十足,设计还很超前,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影响整个亚洲。
近日,外滩君就去了一趟曼谷,在5天之内一口气逛了20多个社区商业体,以下是我最爱的五家。
白色天桥变身过山车
超华丽街区
Marché Thonglor
第一站,我来到的是通罗区。这里是曼谷最炙手可热的国际社区,诸多影响力巨大的商业在此诞生,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Marché Thonglor。
走上三楼露台,过山车轨道般的白色天桥走廊和橙色空中阶梯令人过目难忘,华丽的视觉体验让人恍惚以为来到了游乐场。
Marché以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多的景观层次,打造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森林商场。
漫步于Marché Thonglor之中,周围人流熙熙攘攘。不时偶遇的古老榕树与菩提树,又带来了宛如穿梭于热带雨林的梦幻感。
得益于巨大的体量和半室内半户外的建筑设计,Marché将宠物友好也做到了极致。2300平的“垂直绿洲”内遍地是可爱的狗狗,甚至偶尔还会见到羊驼,堪称是一处宠物天堂。
白色天桥带来的不仅有吸睛的外观,还有贴心的人文关怀。天桥坡道跨越联接四栋截然不同的建筑,可以确保自行车与轮椅在楼宇之间畅通无阻。
如果说早期的曼谷社区商业还尽量遵循着“小而美”的建设理念,而到Marché横空出世之时,这条准则已然被颠覆。
这里曾是名为MarketPlace Thonglor的小型商业,仅有约5000平大小。当它盛装改造归来,体量已达到约60000平的规模,社区商业与购物中心的边界俨然已被模糊。
曼谷首家社区商业
引领一代风潮
The Commons Thonglor
来到The Commons时恰好是周末的晚上,当时商场宛如一个小型音乐会现场。这里经常会有住在周边的艺术家和音乐家到访,也会有相应的活动爱好者聚集于此。
2015年开业的The Commons是泰国社区商业鼻祖,它拉开了泰国商业进阶的序幕。
不同于过往的盒子商业体,The Commons将建筑空间完全向外打开,使你站在其中,并不能分清具体哪里是商场的入口。
宽阔的大台阶将不同楼层无缝连接,也消弭了楼层间的天然隔阂,你可以毫不费力走入任何一个角落。
在The Commons开业之前,社区商业对于曼谷也略为陌生。
如今开业近十年的它却成了韩国游客最爱的曼谷商业,当你穿梭其中,身边全方位环绕的韩语不禁会让你恍惚究竟身在首尔还是曼谷。
遍布建筑内部的植物带来了满眼绿意,消解了工业风建筑产生的距离感。泰国多雨湿润的气候和建筑良好的采光通风给了这些植物舒适的生长空间。数年过去,二者俨然已成一体。
设计在这里并不是炫技的内容,反而尽可能在被弱化,完全服务于商业内容本身。所有的餐饮外摆区域不再只是室内的简单延展,而是在诞生之初便是整体。
The Commons以清水混凝土、玻璃、白色不锈钢栏杆和绿植元素的运用颠覆了当时的商业设计套路,也引领了后来一代社区商业的风潮。
迷你版The Commons
设计感超一流
The Commons Saladaeng
当你一来到这里Saladaeng,目光便会被这座极为抢眼的红色建筑所吸引。巨大的“M”形屋顶和横跨一楼到三楼的大台阶创造了一处极具设计感的公共社交空间。
"Saladaeng"泰语中意为“红色的亭子”,百年前这里曾有一座红色小火车站矗立于社区中央,项目设计也是致敬了这一段历史。
室内商业区域采用了U形空间,食肆分布于两侧,打抛饭、whiskey bar,曼谷本地食物与小酌之选一应俱全。
挑高十余米的玻璃让自然光穿过树叶洒落室内,一旁是舒适的用餐区,即使到了饭点也不会人潮汹涌。
三五好友来到这里,买上几杯泰奶和小食,围坐于环形桌椅边,便能轻松打发完漫无目的的午后时光。
这里是The Commons在Thonglor国际社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顺理成章推出的2.0版本。
融于社区本身,而非成为网红打卡地,不用刻意找寻的“松弛感”,或许才是社区商业的真谛。
奢华商业体
也在寻找社区感
Velaa
如今,奢华商业体也在寻找社区感,社区商业的外显特征也不再只有小而美。
作为豪宅社区的商业配套,Velaa和其他商业很大的一点不同自然是更为高端的品牌招商组合。除了来自天南海北的fine dining餐厅,商场内的本土brunch店The Coffee Academics Thailand也不容错过喔。
为满足附近居民的更高要求,Velaa在建筑装饰上也是精雕细琢,通顶的大尺寸高透玻璃不禁让人联想到Apple Store,地面和墙面的铺装也抛弃了极简风格,华丽程度堪比奢侈品购物中心。
Velaa的跨度达到了300米之长,曲折蜿蜒的建筑形态如水般流动于朗双路一侧,连接整座综合体数栋建筑的同时将城市肌理编织得更为柔和。
巨大的钢结构木质屋顶将Velaa零散的空间连接为一个整体,为行人遮风避雨的同时也在其下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
当社区商业在国内日渐被看重,更多的豪宅也开始打造自己的独立商业。或许Velaa代表了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森林中生长出的商业体
Naiipa
我最后到访的Naiipa很特别,它在曼谷城郊。尽管位置没有那么核心,但它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营造了盎然的绿意。
Naiipa反其道行之将建筑植入了绿植中,钢结构步道环绕着整个中央庭院,又穿梭于树木之间,同时连接两栋建筑。整个建设过程中未砍伐场地内原有树木,最大程度保护了原始的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共生不再只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贯彻始终的深度理念。建筑师采用钢结构打造中央开放空间,降低污染同时也为树木生长留下更多空间。
建筑主体通过镜面、玻璃以及折叠立面的运用,打造出了隐身于自然的神奇效果。
作为艺术综合体,Naiipa虽不似其他社区商业那般富有烟火气,但独特的造型和内部餐厅咖啡屋的设置依然吸引了众多周边居民来此放松身心。
结语
其实在曼谷这些天,外滩君也在思索,曼谷对旅游业严重依赖,为何社区商业发展如此发达。
同时我们能关注到,曼谷云集了TROP、Shma Design、P49,这些充满活力与创意的设计公司。
或许是因为,泰国丰富的文化自然遗产和印度教斑斓的壁画图腾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当地人对色彩和空间的敏锐洞察力。
源源不断的外国游客进入则给了他们更为国际化的视野,曼谷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在这样的碰撞交融中诞生和蓬勃发展。
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社区商业正变得越来越公共设施化。它们除了满足市民日常所需,也正在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我们会在这里放松、交流,唤起对城市和生活的热情。
文、编辑:walter
部分资料来源:青年建筑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hristopher Nolan / 温子仁 / 乌尔善
Thomas Heatherwick / Marshall Strabala
特别企划
成都蔚蓝卡地亚 / 南京越城天地 / 北京缦合 / 珠海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