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发中共酒泉市委书记王立奇的署名文章,跟甘小教一起来看——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奋力谱写教育兴陇的酒泉篇章
中共酒泉市委书记
王立奇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酒泉市将紧密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系统谋划推动教育工作,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稳步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奋力谱写教育兴陇的酒泉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深刻阐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构建“大格局”、用好“大课堂”、建好“大师资”、搭建“大平台”,建立起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以更高站位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持续完善育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以更高标准全面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以客观事实、人物事迹、生动案例为载体,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成就讲深、讲透、讲活,增强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更高要求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稳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分众化、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莫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铁人”精神等红色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为目标,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速补齐教育短板,建成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34所,入公办幼儿园难有效缓解,义务教育阶段55人以上大班额全面消除,实施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转型攻坚行动,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以酒泉中学为牵引开展高中学校改革,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成功打造省内首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甘肃省河西走廊职业教育集群,酒泉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挂牌,酒泉市产教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更加坚定了用改革的思维为教育事业增动力、添活力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以优质普惠为目标办优学前教育,稳步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补齐薄弱园办园条件,完善示范园与薄弱园、农村园、民办园的跨县域结对帮扶机制、镇村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融”,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以优质均衡为标准办好义务教育,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程,深化集团化办学理念,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中考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创新落实“双减”政策,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以优质特色为导向办精高中教育,持续深化新高考改革,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工程,有序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科学统筹普通高中提质增效和特色化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丰富的教育服务,真正实现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以优质融合为路径办强职业教育,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完善校企“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推进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创建工作,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贯通培养,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酒泉样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人格成长的引领者,对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和民族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创新教师引进、培养、管理方式,以编制备案制改革破除引才瓶颈,打造师德师风建设“酒泉模式”,今年新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和紧缺学科专业人才496名,培育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305名,认定名教师、名校长25名,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更加科学,成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根本保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发挥校长的“引路者”作用,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打通不同层级学校、不同层级教育管理部门间的通道,让更多爱教育、懂教育的“专家型”校长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超前的发展规划、高效的管理策略来办学治校。发扬老师的“筑梦人”本色,用足用活“县管校聘”、编制备案制等创新举措,精准引进更多薄弱学科、特色学科、高层次教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实施教育名家成长计划,不断拓宽教师教学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发掘教育工作者的“服务员”潜能,支持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健全完善重师德、看实绩、比贡献的考评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成果认定、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向一线教师倾斜,扎实做好“减负”工作,为广大教师专心执教、潜心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更多新闻
2
3
4
美编:刘婉竹
编辑:蔡 莉
点亮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