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反对你,不是你错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和人交往的核心,就两个字:利益。
这段故事比较有意思,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事变动的背后,都涉及到相关人员的心思,以及利益的纠葛。
有些人反对你,跟你的想法对错无关,而是对他的利益有威胁。
【原文】
定陶戚姬有宠于上,生赵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谓如意类己;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上之关东,戚姬常从,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益疏。
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时赵王年十岁,上忧万岁之后不全也;符玺御史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
上曰:“谁可者?”
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
上乃以昌相赵,而以尧代昌为御史大夫。
【译文】
公元前197年,刘邦在朝堂上推出了一个重要议题,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刘如意是戚姬生的儿子,相当于刘邦的小老婆生的幼子,人老了,多半都会偏爱幼子,在这之前的君主都有这样的先例,偏爱幼子,废掉长子,结果祸起萧墙,比如说,赵武灵王就是比较近的例子。
刘邦的想法,遭到群臣们反对,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而刘邦觉得,刘盈性子比较弱,不像自己。而刘如意跟自己很像,所以,虽然封刘如意为赵王,但是经常把他留在身边。
而刘邦每次外出到函谷关以东,都会带着小老婆戚姬。
而戚姬呢,作为母亲,比较爱儿子,想让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皇位,所以,一天到晚的跟刘邦哭哭泣泣的,请求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而这一时期的皇后吕雉,年纪已经大了,人老色衰,她被安排留守在长安,不能跟着刘邦,和刘邦的关系,自然也日益变得疏远。
所以,刘邦就有了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的想法,拿出来到朝堂上一讨论,大臣们一个一个就像炸了锅,纷纷站出来反对。
但是,刘邦始终没有改口。
而这时候,御史大夫周昌当着大家的面,坚定地反对刘邦的这个提议。
刘邦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反对?”
周昌这个人有点口吃,当时又比较生气,所以说话结结巴巴的,不够流畅。
他只是说:“臣不太会说话。但是,臣是知知道不可以这样做的,陛下一定要废除太子的话,臣必必然不会接受诏令。”
而刘邦看到周昌着急的样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了,暂时也就搁置了这个话题。
而周昌这一出场,相当于给了刘邦一个台阶,这事就此作罢,这也不是第一次有这个想法了,不是第一次提了,众人都反对,他也没办法。
而皇后吕雉,当时就在宫殿的侧房偷听,下朝之后,吕雉专门找到周昌,向周昌下跪道谢说:“如果不是您力争的话,太子就被废了。”
刘邦这一次,其实也是最终测试一下大家的反应,发现想动太子,根本动不了,只能放弃这一想法,很多事就算他是皇帝,也是无能为力的。
为什么大臣们都不同意呢?
你想一想啊。
这帮大臣一半以上,都是跟着刘邦的老兄弟,都是沛县出来的。
而他们跟吕后自然是比较熟的,跟太子也比较熟,如果改立了太子,那他们之前的人情投资,岂不是全打了水漂吗?
谁知道未来的皇帝会怎么对他们呢?
而相对来说,刘盈和吕后的势力,可以说这是一个投资比较稳健的项目,而且他们已经付出了投资成本。
这时候,刘邦突然要重新立太子,把这牌推翻,重新洗了,重新打,那肯定不行,这帮大臣绝对不会同意。
就像在牌桌上,别人都听牌了,你说咱们重新洗牌吧?可能吗?
人家把刀尖舔血才混到这样的地位,换一个他们不认可的老板,结果谁知道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混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才是惯例!
新皇帝为了自己的权威,自然要清洗掉这帮老臣子,这帮大臣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了,大家自然也有明面的原因,比如说历朝历代、好多诸侯国,改立继承人,都会出问题。
而周昌作为沛县的元老之一,站出来反对刘邦,也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周昌的堂兄周苛在守卫荥阳的时候被项羽攻克,不肯接受项羽的招降,最终被项羽活活给煮了。
而周昌也由此被刘邦封为御史大夫。
如果换一个太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将来刘如意当了皇帝,这帮老臣子,恐怕一个一个都得回家养老去。
所以,大家都不同意,周昌也不同意,这是人家之前已经下过注了。
要想改变这种结果,根本不可能,刘邦这个皇帝也不行!
但是,刘邦这一试探,自然也会给刘如意引来麻烦,尤其是吕后的敌视。
当时的刘如意才十岁,年纪比较小,而刘邦又担心自己死后,刘如意无法保全自己。
而这时候,掌管御玺的御史赵尧给刘邦出主意:“不如为赵王刘如意设置一个强势的宰相,让吕后、太子以及这些大臣都比较忌惮的人,这样就能保护刘如意周全了。”
刘邦听了,觉得这也是一个好主意,于是就问赵尧:“那你说谁比较合适呢?”
赵尧说:“周昌。”
刘邦一想,周昌力挺太子刘盈,算是对太子有恩,就算他将来为了保护刘如意,得罪了吕后和太子,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而且,只要他坚持保护刘如意,对刘如意来说也是一道护身符。
于是,刘邦任命周昌为赵国的宰相。
周昌这个御史大夫成为了赵国的宰相,自然要去赵国都城邯郸赴任。
那么,周昌腾出来的位置(御史大夫),谁来接任呢?
刘邦顺势提升赵尧,接任了周昌御史大夫的职位。
【解读】
这个故事里面,充满了人事变动背后的心思以及利益的纠葛,想来让人真是复杂,咱们城府浅的人,还真混不好官场。
可以说,这一事件背后最大的赢家,不是周昌,也不是刘邦,而是沛县的这帮元老以及赵尧。
赵尧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的赢家,调走了自己的老领导,自己上位了。
你看这人事变动,往往里面会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和心思,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你威胁到别人的利益了,可能别人一个提议,把你高升了,你就没法继续威胁他了,他安全了,你高升了,但是,权限可能就小了,甚至被架空了!
别人把你捧起来,也未必是你多厉害,可能是你挡住别人的路了,别人要把你请走,至于你的前途怎么样,别人不会操心。
每一次的人事变动,往往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心思以及他人的利益,包括你的利益,所以,谨慎审视人事变动,搞清楚是谁的利益,有没有你的利益,利益有没有受损,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有的睿智。
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是专栏第34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推荐订阅---
1、《资治通鉴》解读内容。(第一季共计232节,订阅就送新出版的图书《门道》一本。)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订阅(订阅后加我个人微信:zixiaoread)。
2、《资治通鉴》视频讲解,省去阅读时间,点击下方链接↓↓↓
3、我的新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让《资治通鉴》读以致用,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