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晋南道”免费关注!
永济发现古墓葬
▲M11出土器物
新发现
11月11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
永济市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的发掘资料。
这批墓葬出土器物组合
以晋文化特征为主,
而两器瓮棺葬的盆-瓮组合,
是关中地区的主要组合形式,
可见秦文化对晋文化的影响。
▲遗址位置示意图
2022年2月至6月,为配合永济市仁盛源药业口罩和防护服项目,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该项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东丰路东侧,属于晓朝遗址范围。
本次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共发现125处遗迹现象,包括龙山至汉代灰坑111个,墓葬20座,水井4口。墓葬类型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战国至汉代时期,共发掘11座竖穴土坑墓,6座瓮棺葬,3座瓦棺葬,1座迁葬合葬墓。此次公布的是一些有随葬品的墓葬。
▲发掘区墓葬分布图
其中,编号为M2、M3、M11、M12的墓葬为竖穴土坑墓,M2和M3未发现葬具,M11和M12的葬具为一棺一椁,均有人骨1具,葬式为仰身直肢葬或侧身曲肢葬,保存较完整。随葬器物有陶盖豆、铜带钩残件、陶盖豆、陶鼎、陶壶、陶盘等。
▲M2平、剖面图
▲M2出土器物
陶盖豆(M2:1)
▲M3平、剖面图
▲M3出土器物
1.铜带钩(M3:1) 2.铜带钩(M3:2)
从墓葬位置关系及随葬器物分析,推测M2、M3可能是夫妻对子墓。M2出土的陶盖豆为较特殊的圈足豆,时代应属战国中期。
▲M11平、剖面图
1、2.陶壶 3.陶鼎 4、5.陶盖豆
▲M11出土器物
1.陶壶(M11:1) 2.陶壶(M11:2)
3.陶鼎(M11:3) 4.陶盖豆(M11:4)
5.陶盖豆(M11:5)
M11出土的鼎、豆、壶组合和M12出土的鼎、豆、壶、盘组合为战国时期墓葬常见的器物组合。通过与同时期出土陶器的形制进行对比,可知M11和M12的年代应为战国早期。
▲M12平、剖面图
1、3.陶壶 2、6.陶盖豆 4.陶鼎 5.陶盘
▲M12出土器物
1.陶壶(M12:1) 2.陶壶(M12:3)
3.陶鼎(M12:4) 4.陶盖豆(M12:2)
5.陶盖豆(M12:6) 6.陶盘(M12:5)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墓葬中发现了瓮棺和瓦棺墓。据该发掘项目负责人张光辉介绍,瓮棺葬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出现,并且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此次发掘的瓮棺葬及瓦棺葬与晋南地区之前发掘的侯马铸铜遗址、侯马乔村墓地、天马-曲村墓地的瓮棺葬及瓦棺葬的葬具、形制不尽相同。
▲W2平、剖面图
▲W8平、剖面图
编号为W2的墓葬为瓦棺葬,葬具为两片板瓦相扣而成,板瓦表面饰绳纹。W8葬具为北部两片板瓦相扣而成,中部竖立两块板瓦,板瓦表面饰绳纹。
▲W4平、剖面图
▲W4葬具
1.陶盆(W4:1) 2.陶瓮(W4:2)
▲W5平、剖面图
▲W5葬具
陶瓮(W5:1)
W4、W5、W6、W7皆为一陶瓮口部倒扣一陶盆组成瓮棺葬具,并且其用作葬具的瓮及盆明显为生活用具,非特意制作,四座瓮棺作为葬具的瓮具有秦文化特征,时代应为战国晚期至秦。
▲W6平、剖面图
▲W6葬具
1.陶盆(W6:1)2.陶瓮(W6:2)
张光辉表示,永济市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南部,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此次发掘的M11、M12出土的陶器组合仍具有较强晋文化特征。两器瓮棺葬的盆-瓮组合从之前的发现研究来看,主要分布在关中及其邻近地区,而且是关中地区的主要组合形式,可见战国晚期至秦时期秦文化对于晋南地区的影响。此次发掘墓葬形式较为丰富,为永济地区战国至秦墓葬形制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并且可与永济地区的赵杏墓地、晓朝汉墓群结合起来,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演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W7平、剖面图
▲W7葬具
陶瓮(W7:1)
图|考古汇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