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疑似“间谍事件”还有后续?外贸装备就不需要保密?就可以随便看吗?
百科
2024-11-22 00:02
北京
此人当时就因为行迹十分可疑,被执勤战士请出了兵器馆,后来据称还被带走调查了。关于此人的真实身份,是普通一般爱好者,还是狂热兵器发烧友,还是模型厂家派来测量的工作人员,亦或是另有什么隐情,这几天网络上正热议,而且介入的媒体似乎还越来越多了。扫描事件的后续就在大伊万觉得此事该到此为止的时候,没想到从著名大V洞洞那边看,居然还有后续。11月19日,大佬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个老哥的私信,这老哥说自己在转载了这名神秘男子拿着3D扫描仪对全自动122毫米榴弹炮系统进行测量的视频后,居然收到了一个叫“用户7963558244”的ID的来函。私信直接甩来一张律师函,表示这老哥在网上发布视频的行为,侵犯了这个ID背后的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同时还与事实严重不符,要求六个小时内删除视频,这样双方各留一线还有的谈,否则,这个ID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很显然,这个“用户7963558244”的ID,是全新注册的。大伊万在微博上搜了下,这名用户11月18日、也就是事发后第三天才注册了微博,关注了三个ID,都是军事类头部账号,账号里没有一条微博。由于这个账号实在是太小了,因此不知道更多的情况,连这个账号的IP地址在哪都不清楚。而从此事的后续发展看,目前这名男子拿着扫描仪扫描全自动122毫米榴的视频还在网上挂着嘞,也没有更多的“律师函警告”。因此,这个神秘的ID到底是从何而来,是男子本人还是其亲属,这份看起来格式还算正确的律师函到底是出自谁的手笔,后续是否会真起诉所谓“侵犯肖像权、隐私权和名誉权”,这些事情到目前为止还都是一个谜。事儿现在还是一团乱麻,争议也不少,比如大伊万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论区,就看到有不少人评价,说这个全自动122毫米榴,它本来就是摆在9号馆展厅里边的外贸装备,既然是外贸装备,那就是卖出去给人用的,你都卖出去了,你还担心有人来搞什么测绘呢?还有人单纯从人的长相、装束、神色,来分析判断这人到底是不是“GTW”,更多的人则在情绪宣泄,枪毙所有狗汉奸、枪毙所有狗特务……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几个问题吧。外贸装备的保密问题首先要说的,外贸装备真的就不用考虑保密问题,可以随便拍随便测绘了吗?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就算是外贸装备,也一样考虑到保密问题。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买了装备是要使用的,是要真正上战场对抗的,我们可以在宣传中对装备的大致性能进行介绍,在面向潜在用户宣传的产品手册中,还可以介绍的更加详细一些,如果用户有明确意向的话,更可以做做深度介绍。
但是,装备的设计思路、设计图纸、部分工艺图纸、制造工装等,我们肯定是要保密的。装备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性能,也只能等到用户有明确的购买意向,乃至装备真正交付给用户,我们随装移交完整的技术资料和使用手册的时候才能披露。毕竟,谁也不想自己买的外贸装备还没到手,各种详细的技战术性能就已经在网上漏了个底儿掉,被潜在对手知晓——导致这边装备还没形成战斗力呢,人家已经知道怎么进行反制了吧。而从装备制造商的角度来说呢?对于外贸装备,同样是有一定的保密需求的。我们看到的装备,和上手测绘的装备,其实并不是一回事。我们能看到装备的明确外形,大概看看装备的总体尺寸,对于机械和电子稍微有些了解的,可能会知道这个装备的一些机械零部件是什么原理运作的、机械动作是怎样的、配置了哪些电子系统、电子系统可能具备怎样的功能等等。这对于我们写写文章,评估评估装备的大致性能和装备运用战术来说,差不多是足够的。但是,如果想知晓装备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性能,光靠目测是没用的。就比如说这个全自动122毫米榴弹炮的自动装弹机,我们都知道,大家都看到了,它用的是立式链条供弹系统。弹丸和药筒首先从储弹器上转移到输弹器上,然后输弹器旋转180度后倾斜装填,由推弹器将弹丸和药筒分别推进炮膛,这原理我们离近了稍微看看都能知道。但是,这里边的很多机械部件为什么是这样设计的,为什么不选用另外的设计,一些设计参数是怎样选择的?比如某两个零部件之间的缝隙为什么是多少多少毫米而不是多或者少,设计参数调整之后会对全炮性能造成怎样的影响,是优化还是劣化……这些细节,咱们主攻战役战术的军迷没必要了解,但如果是主攻设计的厂家,这些设计参数的选择是一定要了解的。这对于研发上的参考设计,参透对方的设计思路,少走研发弯路来说极其重要,而这也是相关厂家一定要保密的方面。我们所谓的“皮尺部”是干吗的,“皮尺部”就是干这个的。就比如在中国航展上,尽管兵器馆里的各种外贸装备琳琅满目,但是,这些外贸装备咱们大多数都只能看到个外形,谁也不会说把这些装备的舱门打开,让我们仔仔细细地看里边的各种电子设备是怎么走线的,控制面板上的电门按钮到底有几个。也不会打开装备的发动机舱和维修口盖,让我们看看发动机和各种辅助设备的配置,看看里边各种油路液压管路都是怎么布设的,更不用说你拿着一个3D扫描仪上去对着某个特定的机械结构扫描了。因此,大伊万的观点,这位拿着3D扫描仪扫描全自动122毫米榴弹炮自动装弹机的老哥,他扫出来的东西毫无疑问涉密了,至于他为什么要扫描这些东西,我们只能暂且蒙在鼓里。当然还有人说,我们的外贸装备不肯定是要卖出去的吗,到时候想要了解相关技术性能的人,大不了从我们的最终用户方入手,一样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情报嘛,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了:一是情报是有时效性的。就比如一款外贸装备,我们已经卖了好多年了,友商此时推出一款类似的装备,在市场上肯定就没有我们有竞争力了。但如果友商跟我们差不多时间推出了类似的装备,那双方在军贸市场上就得好一番搏杀……所以,对于保密来说,当然是能保密的时间越长越好,不能从结果倒推过程,最终无法保密,干脆从一开始就摆烂。二是这牵涉到责任分界。其实这些年来一些外贸装备的使用方、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因为保密管理一塌糊涂,导致外贸装备性能泄露的事情在网上屡见不鲜。比如美国卖给沙特的F-15SA,我们卖给泰国的VT-4主战坦克等等,技术资料早都上网了。但是,这锅是人家的,不是我们的,不能说某些外贸用户不靠谱,我们就在保密问题上摆烂,我们该负的责任、该为用户负责的地方,一定要负责,至于人家怎么做就不关我们的事了。关于“网民抓间谍”其次要说的,其实大伊万对于现在网上各种抓间谍的行为不太感冒,更不主张大家目测间谍。毕竟,真正的间谍或者特务,根本不是你目测能目测出来的,很多人可能你想都想不到,更没有007这么玄乎。这老哥就提过一个刺探军情的、被使用的间谍,就是个丢在人堆里根本看不出来的肥宅军宅,要不是在他电脑里抓到了实锤,你根本不会把这种人跟境外某情报机关联系在一起。抓捕他的过程也毫无惊心动魄的成分,刚刚把证件甩出来给人看,这老哥就直接吓瘫软在了沙发上……所以,大伊万一向反对在网上目测间谍,靠衣着靠眼神什么的给人界定为间谍不间谍的。归根结底,这次出现在兵器馆里的、装束神秘的老哥,咱们只能说出这个人不太对劲的方面,但是最后是什么情况,还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如果有关部门能就此事出一个专门的通告,一方面回应网络上的关切,一方面澄清事实真相,一方面能教育广大群众下届航展能带什么,不能带什么那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