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欧洲最强大制造业国家,肯定是要垮掉了,而且是要彻底垮掉,从1991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后,联邦德国合并了民主德国,这30多年以来也算是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段国家奇迹,但仅仅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不到3年时间,站错了队,选错了策略,就基本可以宣告GAME OVER了。
德国铁路亏损严重,计划裁员30000人
第一,先给大家提供一系列支持德国将要GAME OVER的理由。
现在,作为德国经济支柱中的支柱的那些大型高科技制造业企业正在一个一个沦陷掉:德国铁路,亏损严重,计划裁员30000人,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说原本拨给德铁的资金都被送到乌克兰了。
采埃孚集团,计划裁员14000人,相当于全员十分之一,由于汽车业低迷,汽车零件供应链也陷入困境,这场裁员将持续到2028年。
大陆轮胎公司,计划裁员7150人,并希望能在2028年之前裁掉更多人,市场非常悲观。
大众汽车,巨无霸中的巨无霸,计划裁员5000-30000人,太恐怖了,罢工和贷款减少已导致裁员人数减少,德国政府也进行了干预,大众对于德国太重要,德国政府无法容忍它一下子裁掉这么多的人。
思爱普公司,SAP,计划裁员10000人,到2025年SAP提供自愿提前退休,现在已有5300人申请。
属于大众集团的奥迪汽车,计划裁员4500人,大众汽车旗下的制造商销量都明显低于预期。
德意志银行,2025年计划裁员3500人,制造业萧条,银行利润也减少。
蒂森克虏伯,老牌工业巨头,计划未来6年将员工人数从目前27000人缩减至16000人。
福特汽车德国公司,计划裁员2900人,福特电动车销量低下,在欧洲根本卖不动,计划在全欧洲裁员4000人,德国占大头。
第二,德国如果完蛋了,欧洲也就完蛋了。我们可以看另两个企业。
一个是瑞典的电池制造商北伏公司(Northvolt)。北伏曾被誉为欧洲希望,欧洲的宁德时代,于11月22日宣布,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寻求重组。同时,北伏将获得1.45亿美元的现金,并且从它的老客户之一的瑞典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Scania)获得1亿美元的新融资,保证北伏在未来几周里的生存。
预计北伏的破产重组会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北伏电池目前只有仅够维持一周运营的3000万美元流动资金,而公司债务已经高达58亿美元。
德媒评论说,北伏申请破产重组意味着欧洲摆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制造商,想拥有自己的电池产业的目标遭遇到了严重挫折,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现在全球85%的电池都在中国生产。北伏曾经从德国大众、美国高盛和贝莱德等投资者,以及德国和加拿大政府那里获得了超过150亿美元的大笔融资,大众汽车还是它的最大股东,但现在它仍然被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挤得要死了。
北伏的员工将该公司无法扩大生产的原因归咎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管理不善,第二是超支,第三是安全标准差,第四是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你说这些欧洲人变态不变态?一方面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一方面还想在市场上打败中国。说该公司在北极地区的工厂每年本来计划为约27万辆汽车生产16千兆瓦时的电池,但去年的产量还不到1%,就是生产不出来。
去年,北伏位于瑞典谢莱夫特奥的大型工厂生产线爆炸,是严重的安全管理问题,瑞典检察官准备向该工厂发出"涉嫌严重过失杀人"的通知。而由于北伏电池生产不足,它的另一股东宝马公司也取消了一份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估计是转向中国供应链了。
另外,还有一个企业,是德国的技术与服务公司博世(Bosch),博世刚刚宣布,计划在几年内裁员5500个工作岗位,裁减职位大部分在德国。华为公司当初描述自己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的前景时,还把博世作为榜样,想不到这么快,鸿蒙智行起来了,博世却大萧条了。博世在一份声明中称:“汽车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此外,未来技术市场的发展未达到原先的预期……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推迟或放弃了这个业务领域的项目。”
此外,博世还计划通过缩减德国部分员工的每周工时来降低成本,这一决定将影响约1万名员工。大多数受影响的员工合规原本规定的每周工时为38至40小时,而从2025年3月1日起,位于斯图加特郊区格林根总部及其斯图加特工厂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将减至35小时,随着工作时间减少,薪资也会相应降低。
第三,德国已向俄罗斯和中国举起白旗以图自救,但还有机会吗?
11月13日,德国咨询公司施耐德集团总裁乌尔夫·施耐德在接受《柏林报》采访时说,由于德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德国汽车遭受严重损失,需要尽快返回俄罗斯,以免当地市场完全被中国占领。他还建议德国工业界思考一个问题:他们在哪些方面因制裁而遭受损失?又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收益?
这个施耐德看似好像比那些德国政客有脑子,但他还是没想清楚另一件事情,德国现在是对乌克兰军事支援最多的欧洲国家,已有大批量的德国坦克早就进逼到北约和俄罗斯的边境线上,这么一个时刻,俄罗斯人怎么可能还会接受德国汽车呢?
想当初,俄乌冲突爆发,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奥迪、保时捷,那是一个牛B,一个接一个宣布撤出俄罗斯,说是惩罚俄罗斯,装B都装到天上去了,但你看现在齐刷刷的裁员数据,当初装得有多牛B,现在脸绿得就有多SB。
我觉得可以做一个比喻,叫油炸欧洲,美国把欧洲人骗进了一口大油锅里,下面烧的是俄罗斯木材,时不时还要淋上中国煤油加一把火,把个德国制造业煎炒烹炸,搞得俗仙欲死,这回真的爽歪歪了。
号称德国五大报纸之一的《南德意志报》刚发表了一篇评论,标题是《欧洲应表明立场》,文章首先谈到了中国在秘鲁钱凯港的投资,说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桥头堡,钱凯港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全球范围内造价最高的项目,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中国可以借此替代南美洲的传统投资伙伴美国,因为过去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忽悠、忽略该地区。毕竟钱凯港将是南美洲西海岸惟一一个可以卸载大型集装箱船只的港口。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的原材料进口和货物出口而言,狭窄的巴拿马运河将不再是一个烦恼。在中美冲突不断的当今世界,保障供应链畅通无阻,对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难得的部分,是用欧洲人的视角先描述了中国过去吃到的教训,说实话这也是我们之前很少注意的,比如说过去10年当中,中国也不得不吸取一系列惨痛的教训。计划连接巴西大西洋港口桑托斯(Santos)和秘鲁太平洋港口伊洛(Ilo)的全长3755公里的横贯南美的两洋铁路项目已经被搁置一旁。然后,德国人评论说,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开始聚焦所谓“小而精”项目,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财政和政治风险,同时还有利于中国获取敏感原材料以及缓解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
这篇文章绕来绕去,绕去绕来,是既批评了中国也吹捧了中国,最后他们得出下面的结论:在西方,人们终于意识到,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应对中国挑战,就必须去适应中国,而不是让中国来适应自己,等等等等。
本人一看到在德国媒体上终于有人表态了: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应对中国挑战,就必须去适应中国,而不是让中国来适应自己——其实,这就够了。就像我在第1437期(我就是大!美国应学会下跪:顶不住第二波“中国冲击”,还有第三波)里说的,我们中国要学会“攻”,而不是习惯性地一味“守”下去,现在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攻守之势已经易位,我们自己还要强化这种攻守之势的易位,德国人现在已经开始对中国服软了,难道不是吗?
这一轮,德国,作为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体,和欧洲最强大制造业国家,肯定是要垮掉的,而且是要彻底垮掉,我们前面也讲了,跟错了美国,反错了俄罗斯,又被中国新能源汽车一顿摧枯拉朽,是必垮无疑的。
其实德国人想怎么样?会怎么样?跟中国也没太大关系,但他们经验和教训还是要吸取的,从繁荣到萧条也就两三年,反过来对中国来说,如此天赐好机遇也就在这两三年,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中国人也要好好总结经验和教训,谁都别得瑟。
▼参考资料和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裁员闭厂、消费投资信心不足,德国经济模式该如何纾困?》
●德国吃喝玩乐《德国陷入裁员危机:舍弗勒、大众、博世等巨头纷纷裁员》
▼【我谓昆仑】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