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课本,这些词都是在19世纪初到30年代真正出现过的,不是我造的,有一种tricky的美感,这今天我捡出来的。可以扩写其中一些,如果有人想看。
贫困符号学:波旁王朝表演性的低调葬礼仪式
复仇教育学:罗伯斯庇尔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反革命史学:将革命时期的神化和葬礼狂欢视为畸形宗教
殡葬旅游业:19世纪上半叶对参观墓地、停尸间city walk风潮 (可以扩写)
建筑遗忘政策:通过假装翻新建筑,复辟王权抹去建筑物上拿破仑政权及神圣化共和国的痕迹
虔诚破坏:全称“传教士的虔诚破坏”,指波旁王朝复辟后,教堂拆除和共和国有关的象征性浮雕。于1830年被定义。目的是消除革命的“宗教影响”,最大受害者是卢梭和伏尔泰的雕像
伟人地下崇拜:指1830年七月革命几周后, 闹事学生抬着伏尔泰、卢梭等共和国“伟人”、自由主义英雄及烈士的半身雕像在首都四处游走。并与国民卫队一起,强行抬着一名1815年被枪杀的内伊元帅(其实是谁不重要)半身像,破门而入先贤祠,一定要放在正中。以君主立宪国王路易-菲利普颁布了一项敕令“正式将万神殿归还给市民崇拜”结束。
半身像游行:指生于1820年代、没有亲身经历过大革命的学生对革命的效仿,在1830年代,大学生流行抬着各种复辟时期自由派议员半身雕像在城里到处走。
坐着的自由女神不起义:
1830年革命后,面对世俗化共和化的民意,立宪国王路易-菲利普“政府则在玩弄民众的愿望,表面上适应民众的愿望,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抵制民众的愿望”(这话真是非常巧妙,读了好几遍才懂)。当局决定同意赋予先贤祠以“爱国民族特色”,增加抽象的“真理”、“正义”等拟人化雕塑,而弱化直接的革命、共和主题。结果雕塑家David d'Angers把伏尔泰、卢梭、米拉波、拿破仑的剪影混在神话人物和拟人人像中,而他雕刻的“自由女神虽然是坐着的,因此并没有起义,但她头戴一顶弗里吉亚帽,这又是革命的标志”。
将叛乱神圣化的政治权利:
王权被颠覆后,人们非常着急要神化一个某物进行崇拜。 曾经人们提出要集体供奉七月革命五百多起义牺牲者“七月勇士”,这是大革命以来伟人经济的一次彻底创新,将集体力量神化。这种创新很快就被认为是危险的,因为它暗含着将叛乱神圣化的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