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寺简介
金洞寺,位于忻府区合索镇西呼延村西约1.5千米的山坡上。坐北向南,东西宽54.8米、南北长64.8米,占地面积约3551平方米。据寺内经幢铭文记载,创建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元代延祐五年(1318)重修,明、清进行局部维修,1997年转角殿揭顶维修,普贤殿移位重建。
金洞寺历史悠久,寺内有宋、明、清三个时代依地形高地错落而建的文物古建筑,寺院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过殿、文殊大殿。
文殊大殿是寺内主殿,坐落在2米高的石砌台基上,明嘉靖七年(1528)重建,至今已有492年,面宽三间,进深6椽,隔扇门直棂窗,五踩三昂,悬山顶。
文殊大殿西南的转角殿,创建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至今已有927年,面宽3间,进深3间,呈正方形,平板门,直棱窗,双下昂五铺作,单檐歇山顶。转角殿瓦顶举折平缓,斗拱肥大古朴,殿内梁架全部明露,砍削规整,完全是宋代建筑结构风格,是忻府区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殿内依两个后金柱支持的神龛,系金代制作,是按实物比例制作的二层楼式的建筑模型,神龛下的地面基石采取了罕见的芙蓉座,为其它庙宇所少见,实属珍品。本殿供奉的是神农和伏羲,木雕像栩栩如生,神龛上牌匾书:“先师佑民之阁”。大梁上密布各代墨书题记。有一条清晰可见,上书“忻州达鲁花赤”,这是元代忻州地方第一大员曾经来此祭拜的佐证。
文殊大殿东侧是三教殿,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至今已有479年,面宽3间,进深4椽,隔扇门,直棂窗,悬山顶。殿内原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塑像。三尊教主塑在一起,以三教殿为名,实为儒、释、道三教“统一战线”的殿堂。
三教殿前边是普贤殿,原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殿内原塑有骑大象的普贤菩萨,同文殊、观音、地藏王,被称为西天释迦牟尼佛的四大菩萨。现为一九九七年重建,面宽3间,进深4椽,悬山顶。
南面紧靠山门的是奶奶殿和老爷殿,西侧的一间塑有送子观音菩萨,东头的一间塑有武圣人关羽,中间的一间辟为过殿。
山门、钟楼为清代建筑。
金洞寺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忻府区境内保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研究我国古建筑的宝库之一,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和科学、艺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