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方剂之枇杷清肺饮

文摘   2024-12-16 16:31   北京  


枇杷清肺饮的起源可追溯至清代名医祁坤所著的《外科大成·卷三》中的枇杷清肺散。原文记载:“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宜枇杷清肺散。”该方由枇杷叶、桑白皮、黄连、黄柏、人参、甘草构成,全方具有清肺泄热,和胃下气的功效,是治疗肺风粉刺的名家要方。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它吧!



1

方解

祁坤的《外科大成·卷三》所记载的枇杷清肺散中有6味药材,其中枇杷叶性微寒、味苦,入肺,胃二经,能够降肺气、清肺热,具有和胃下气、降逆止呕的功效,蜜炙后可增强润肺的效果;桑白皮性寒、味甘,主入肺经,泄肺中之水气兼顾行水消肿,可使肺热从小便而出,可助枇杷叶清肺热之功,蜜枇杷叶与桑白皮共为君药。


黄连性寒、味苦,入心、肝、胃、大肠经,主泻心胃火盛,专泻中焦之火,清肠胃中结气积热;黄柏性苦、味寒,入肾、膀胱经,苦寒入下焦,清下焦之湿热,黄连与黄柏为臣药。桑白皮、黄连、黄柏三药合用,可清泻三焦之热,加强清肺泄热的功效。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二经,有补虚健脾,托毒外出之功效,还能反佐寒性药,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药性,为使药。

纵观全方,枇杷叶、桑白皮、黄连可以清泻肺、胃中的湿热,桑白皮、黄柏等可以行水消肿,使热毒从小便而出,人参、甘草补纳元气,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清泄肺胃蕴热而不伤脾胃之功,达到了“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2

现代运用——痤疮

痤疮是一种涉及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面部、胸部和背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颜面区域是肺、胃、大肠经络的所过之处,因此痤疮通常与肺、胃、大肠的郁热有关。而枇杷清肺饮可以泄肺胃湿热,是临床治疗痤疮的常用方剂,《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还将枇杷清肺饮列入肺经风热证痤疮的推荐方。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痤疮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额外口服枇杷清肺饮及其加减方。研究结果显示,结合使用枇杷清肺饮的治疗组,其有效率显著高于仅使用西药的对照组,表明枇杷清肺饮能够显著改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的症状,并提升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



3

现代运用——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亦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一项研究中,82名患有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了红蓝光照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红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枇杷清肺饮的口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皮损面积、红斑、皮脂溢出、脱屑以及瘙痒程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特别是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枇杷清肺饮对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是有效的,而且治疗周期越长,治愈率越高。



现代临床中,枇杷清肺饮主要用于肺胃蕴热引起面部痤疮粉刺的治疗,临证时需要辨证分析,探清病因,从整体观念入手,治疗时中西结合,以达标本兼治。



作者:崔勇教授科普团队

本篇执笔:赵汉青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魏杰,李彦玲,李嘉瑞,等.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的处方考证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10):2480-2483.

[2]李宇琦,胡泽萍,张福明,等.经典名方枇杷清肺饮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06):797-805.


中日医院皮肤健康驿站
传播皮肤健康科普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