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吗?这个童年“神器”惊现奢香村市!

政务   2025-01-28 20:49   贵州  

“不通!不通!一口吹通!”

“吥嘟”这项百年非遗技艺惊现奢香村市!

为村市增添浓浓的年味!

1月27日,在 “奢香村市·实在大方”第二届贵州村市举办地——大方县奢香古镇,“吥嘟”这项百年非遗技艺的体验区,人流如织,“吥嘟”艺人不断在火炉口取料进行“吥嘟”吹制。

吥嘟艺人在奢香村市吹制吥嘟  周训贵 摄

随着夜幕降临,在通红暖和的炉灶前,“吥嘟”艺人们从坩鼎里舀出玻璃熔液,用长长的玻璃吹管将熔液吹成圆球形,高速的搓滚使“吥嘟”旋转,玻璃冷却,“吥嘟”很快成形。看似简单的流程,因为要在玻璃高温与冷却之间的几秒内完成,实则惊心动魄。

吥嘟艺人在奢香村市吹制吥嘟  周训贵 摄

据《大方县志》及《大方文化遗产》记载,大方“吥嘟”烧制技艺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是汉族地区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薄玻璃制造的响器。相传,“吥嘟”这项技艺源于一户石姓入黔始祖,约在清朝时期从山东辗转迁徙来到大方县,生根发芽,如今已有十二代人。

吥嘟艺人在奢香村市吹制吥嘟  周训贵 摄

这个跨越约两千公里的儿童玩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盛极一时。位于大方县的小路坡,家家户户都有烧制玻璃器皿的炉灶,特别是腊月间,彻夜不眠,“吥嘟”制作也成为当时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据了解,村里当时最多的时候有30余只炉子,除了“吥嘟”,还生产烟嘴、簪子、马珠、磨牙棒、号等玻璃制品,“吥嘟”艺人多达60多个,一年四季都在生产,远销云南、四川、浙江等地。2012年,“吥嘟”这套生产技艺被列为县级非遗项目。

吥嘟艺人在奢香村市吹制吥嘟  周训贵 摄

"不通!不通!一口吹通!......"这个叫卖口号也有着新生活开始的寓意。春节期间,在60、70、80后的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除了鞭炮、压岁钱,也许,就是这薄透如纸的玻璃玩物了。

吥嘟艺人在奢香村市吹制吥嘟  周训贵 摄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纯手工的工艺局限了“吥嘟”的发展,传统的玻璃制品,无法与塑料和流水线生产线竞争,“吥嘟”产业逐渐凋落。

也许,昔日这个孩童们奢侈的玩具,也将成为这一代人最为奢侈的记忆。

大方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周训贵   实习生:王娜娜

编   辑:亢清华  杜培先   

编   审:陈忠友

监   制:王筱江

总监制:刘仁军


欢迎

投稿

①小编 邮箱:dfxrmt0857@163.com


大方发布
把镜头对准基层,把文章写满大地,做有温度、接地气的官微。
 最新文章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