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欣说言语~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出自《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该句意为: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能适中且有节度,叫做“和”。“中”,是根本,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准则,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该句所蕴含的道理:强调“致中和”的重要性,和谐是自然之美,也是为人之道。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人类社会便充分和谐,人把握、利用自然规律的主动性以及人的主体性的价值也就都体现了出来,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天地参”的理想和谐状态。
“和”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阴阳二气只有处于“和”的状态,自然、身体、家国才会健康有序。所谓和而不同,中国文化承认多样性,认为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都是必要的存在;它们交叉融汇在一起,相须为用,才显出生命的活力,使得世界的存在成为可能,构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艺术学研究》
紫禁城建筑的设计理念,映射着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礼记·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中和”逐步升华为哲学、美学乃至伦理道德概念,日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而中华民族的这一理想追求,就集中体现在紫禁城之中。
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笔直的中轴线贯通子午,前三殿与后三宫在中轴线上均匀排布。前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天人和谐、社会和谐、身心和谐。无论是以“保合太和”“致中和”为主题设立的外朝前三殿,还是崇尚乾坤交泰、万物并育的内廷后三宫,“守中致和”的中和之道都是其中蕴含的最高追求。此外,从“允执厥(jué)中”“中正仁和”匾额,到重要典礼仪式上演奏的中和韶乐,从形到名,紫禁城都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和特殊的语言,承载和弘扬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并在后世不断得以传承的中和思想。
——光明日报
同步积累
允执厥中:用于形容为人处事和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又做“允执其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思想体现着人文主义底蕴,蕴含着和平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一以贯之,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不同流派思想中都有关于“和”的内容。比如,道家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意味着当发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人们不妨彼此体谅,结果可以平和情绪、实现和谐。儒家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儒家思想对“和”的追求体现得比较鲜明,讲“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儒家倡导的人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对和谐的追求至今仍沉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具有重要价值。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和”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承认、尊重、圆融。“和”并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团结求合作,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平发展。“和”的方式,是承认彼此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团结包容。“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对于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秉持和平理念的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唤起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推动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为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引、注入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中华文明爱好和平与开放包容的精神,着力促进和平,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开展平等对话协商,为人类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同步积累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出自《论语•子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品德行为高尚的人以正道来广泛结交朋友,但不会互相勾结;而品德卑鄙的人则互相勾结,而不会顾忌道义。(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和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的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至理‘一句’”系列,从今天开始更新啦!公众号“欣说言语”暂定每周二、四、六为大家推送~
鉴于近几年言语的考题中,常会涉及一些诗文、警句,也会引用重要会议讲话中的一些固定表述~因此,该系列旨在帮助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不造成阅读压力的情况下,积累相关内容,争取做到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熟悉~
如果部分内容,能够同时为大家的“申论写作”、“面试答题”积累素材,就更好啦~
伙伴们也可以在留言里补充自己积累过的相关内容哇~相信坚持的力量,一起来争做“积累达人”吧!
言语学习中,欣姐、男姐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