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八||祁翠花:我的学校
文摘
2024-07-24 08:37
甘肃
世界上有一座并不算华丽的建筑,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它不是家,它叫学校。我的学校,名叫马蹄学校,我的生命里时刻有它。
我的家乡马蹄的文化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河西儒宗郭荷、郭瑀、刘昞在临松薤谷聚众讲学、著书立说的公元400年之前,这是年代久远的事了。之后的寺院教育,对地方文化的兴起有着推动作用。要说近代学校教育,当属1942年8月,民族人士顾家堪布在马蹄寺南寺建立的蒙藏复兴小学,这所小学应该是马蹄学校的前身。
1973年3月1日,我背着大姐用过的小书包,跟着大姐来到马蹄学校。学校坐落在马蹄南寺脚下。坐西面东,木板雕花校门,左边书写着“团结紧张”,右边书写着“严肃活泼”,八个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校园里有2栋教室,看起来有点旧,但是比起我们在草原上游牧居住的帐篷,不知要强上多少倍了,所以那两栋土木结构的教室在我心中留下高大威武的记忆,在未来的岁月里,我的学生时代,大部分光阴,都与这两栋房子结下了特殊的感情。
徐福仁老师为我们报到,从此,我成了马蹄学校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很高兴的和许许多多同学一起坐在教室里,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涯,我感觉学校里的日子真是很好。我们的书包里新添了从来没有见过的课本。第一课跟着老师背诵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死记硬背会的教育方针,至今记得。我对学习的渴望是很大的。以前老看着大姐背着书包来来去去上学、在家里写作业的情景,现在我也可以这样写作业,听老师讲课了。小小的心灵中那种激动是无以言表的。和同学们在一起,课堂里给我的感觉,每天都是新的。记忆深刻的是,我们在学校里,每周可以上2节体育课,每天还要做2次操。老师把小小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帖到黑板旁边的墙壁上,当然这些纸张上所写的字我们都不认识,老师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让我们认识周会、语文、算术、珠算、体育、音乐、图画等名称。尽管这样,我们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总是乱哄哄地安静不下来,原因是大家把小书包里装着的书全部倒在桌面上,也认不出哪本书是语文,哪本书是算术。就在这种全新的氛围里,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学较。她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是美的。
一年级的生活可有意思了。清晨,星星还在天边挂着,太阳还没出来,我们早已在去学校的路上了。学校离家有五六里远,我们一路上跟着高年级的同学奋力向前,穿过长长的西岔沟滩,翻越高高的西岔垭口,就来到了马蹄河滩,再经过绿草茵茵的一片湖泊和乱石嶙峋、生长着灌木的河岸,远远望去,我们小小的学校,依然沉寂在晨曦里,我们是第一批赶到学校的学生呢!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小鸟儿也唱出了动听的歌声,我们已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整个校园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中午,校园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马蹄河水金光闪耀。而河旁的草原就像铺在大地上的绿色毯子,远处的卧龙山,像一条绿色的巨龙,山上各种树木鲜花,倒映在水波上。同学们像刚出笼的鸟儿,吱吱喳喳地在草地上玩耍,也去附近的山丘上采摘山桃野果、野葡萄、野枸杞果吃。玩累了就去草地南边的山泉里掬水喝,那泉水是甜的,也是暖的。山里的太阳下山早,接近黄昏的时候,放学了,再跟着大同学回家去,看见家里温暖的煤油灯光,疲累感油然而生了。
1974 年,我升入了二年级,这一年学校由原来的小学改建为七年制学校了,殷成林老师担任了学校校长。那年秋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在学校对面的滩地上平整出一块简易的运动场,滩地中灌木丛生,乱石林立,到冬季地面封冻之时,也只平整出围绕滩地的一条环形跑道,铺上了细沙和卵石,跑道以内,除一小块平缓的草地外,仍然布满了灌木、土丘、巨石。尽管这样,我的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体育课,运动会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老师们在这里组织同学们早操、课间操、做广播体操、进行队列、越野等体育活动。环形跑道建成后,学校组织各年级学生参加了趣味运动会。运动会开始之前,各班同学到老师那里抽一张老师手写的题卡,要求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回答问题,当然同学们可以在中途停下来,写出答案。我抽到的是数学混合运算题,看见题目,心中就有了计算的方法,一口气往终点跑去,快到终点时,我停下来在跑道旁的一块石头上写出了答案。我在班里得了第一名,校长奖给我一支铅笔,我太高兴了,那是我第一次得奖,记忆犹新。小学阶段,劳动特别多,老师教我们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习,期末劳动课要考试,“家长成绩单上”往往会写上“该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操行评语。除算术、语文、音乐、体育、美术外,学校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教育,实行半天学习,半天学工、学农活动。学校在春种秋收季节,帮助附近长岭、药草、马蹄三个村的农民干除草、收割、打碾、晾晒、装袋等农活。农忙时季,全校学生跟着老师在农民的地里整天整天干农活,中午时候,学生们被分配到社员家里去吃午饭,农户家通常都做面条。小学生,到别人家去吃饭,总觉得香。每年快进入冬季时,学校里都会购买沫煤,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就会带着学生挖土和煤拓成煤砖,小学生年龄小,力量小,拓煤砖时,弄得灰头土脸,衣服也成了煤黑色。秋天雨水多,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师生们看着满校园乌压压的煤砖正高兴完成了劳动任务呢,突然就乌云密布,马上要下雨了。于是全校学生就都投入到“抢救”煤砖的劳动当中了。大一点的同学三块五块地抱着半湿半干的煤转往煤棚子里飞跑,小一点的同学只能抱一块煤砖,也跑得飞快,大家都知道,拓好的煤砖如果被雨淋,大家几天的劳动成果就前功尽弃了。不论抱几块煤砖,都会紧紧地把煤砖抱在怀里往前跑,待到进入盛煤的简易煤棚,大家都已成了“煤猴子”。我们把怀着抱着的煤砖递到负责码煤的老师手中,赶紧转身奔出煤棚,去抱剩余的煤砖,就在风起云涌的时刻里,老师一身煤,学生也一身煤,总算把煤砖搬入了煤棚。每当那时,我们和老师站在雨点飘落的校园里,心里既兴奋也难过,感觉嗓子眼里都装满了煤灰,许多同学咳嗽流眼泪。拓煤砖的日子里,从来就没有干净的衣服穿,手心里、指甲里都是乌漆麻黑的,头发里全是细碎的煤屑。
秋末去山里拾柴却是最惬意的事情,对小学生来说,那是一次次走向大自然,离开课堂的真正的劳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向山里进发。空气非常好,景色也很迷人,远山近水都沉浸在五彩缤纷的色彩里。草地在秋雨的洗刷下显得非常干净。山里面红一片黄一片,姹紫嫣红的色彩,美丽极了。我们拾柴最常去的是兰花坪南边的水泉子一带。那里有一处流淌着清清泉水的山谷,人称临松薤谷。谷两边山坡上长满了高大的松树,密密层层的。森林里枯根烂枝很多,都是上好的烧柴。同学一边捡拾柴禾,一边摘灌木丛里的野果往嘴里塞。大家吃得嘴唇五颜六色的,也都非常兴奋,不但拾了柴,而且吃到了山里的各种野果。捡拾时间不大,也就捡够了自己所要背的柴。于是同学们在森林里玩一会,采野花,听小鸟唱歌,也看野生的兔子在森林里蹦来蹦去,还有蓝马鸡和一些叫不上名字来的小动物。大家玩得可乐了,有时候还会偷偷看那些藏在高大松树上打盹的松鸡。山里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野果有毒,哪些野果没毒。大家在劳动实践中早已学会了识别野生果子的能力。老师们帮着年龄小的同学把拾回来的柴用绳索捆起来。年龄大的同学都会自己捆柴,大家从小跟着父母去山里拾柴,经验是很丰富的。回学校的路上,虽然负重前行,那些看起来比同学们身体还大的柴捆,压得大家汗水直淌,可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放弃背上的柴捆。老师也背着自己捡拾的柴和同学们一起往学校走。大家休息一阵,赶一阵路。回到学校,在校园的角落处码起来,看着整整齐齐像小山一样的柴垛,心里可高兴了。我小学的5年,每年都要有两三天去山里捡拾柴的劳动。有时候我们还背了小书包,书包里塞满了松塔。把松塔也背到学校里面码放柴的地方,冬天生炉子,容易燃烧。那些自己拓的煤砖和从山上捡来的干柴,就是整个漫长的冬季里教室里取暖的燃料。
小学阶段除了拓煤砖和拾柴以外,其他的劳动也还很多。进入70年代中期。学校基础建设就多了起来。70年代初,学校连个像样的厕所也没有。1975年初,学校在校园西南的山坡根修厕所。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去北寺拆土坯。三十三天脚下绿树掩映着许多残垣断壁,上面有着蓝天白云、亭台楼阁、高山流水图案的画面。也有许多古诗古词,当时不懂它们的价值,只和同学们在那里搞劳动竟赛。学校在山下,寺院在山上。同学们上山下山,不知道一天要跑多少趟。除了去寺院拆土坯背回来,还帮着老师们挖地基。低年级的同学主要是把挖出来的石头运到旁边去,高年级的同学除了挖地基,还要把挖出的土用架子车运走。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些麦草,和了长草泥,老师们穿着雨靴在泥地里走来走去,用土坯砌墙。高年级的同学也和老师一样干着。想起来那时候同学们的力气都很大,因为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参加体育活动,大家都有力气,干起活来也干的比较快,在师生们的努力下,终于修成了两间旱厕。从此,学校里有了像模像样的厕所,男一间,女一间。现在仍然记得那两间没有顶的厕所,也记得在搬石运土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鼓励,背诵“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语文课诗句,还记得寺院里那些有着精美图案的墙壁。
1975年,我上了三年级,学校里有了实验室,当然那是供初中同学用的。我们课余的时候,爬在实验室窗外,看见各种动植物标本、实验仪器,那些发亮的玻璃器皿,在我心里留下难忘的记忆。那一年,学校里还请木工制作了一付篮球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拍篮球,学习投篮,什么防守、三步上篮等名词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我的脑海的。小学三年,我识了不少字,能读书了,偶然得到一本课外书,那是当作宝贝对待的,总是小心翼翼,读了又读,爱不释手。也学会写短文章了,就帮着同学们写加入红小兵的申请书。往往是在早上上学的路上走累了,就爬在路边的草地上写起来,连续写好几个申请书呢。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学校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各种文娱表演,总让同学们充满乐趣。1977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大规模文艺演出活动,除了传统的民族舞蹈,还增加了相声、小品等表演内容。我和班主任老师配合,演出双簧剧《江青》,我饰演女一号江青,老师们都夸我演得好。
1978年对于我的学校来说,是很特殊的,这一年学校初中实行三年制,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学校名称由原来的马蹄学校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学校。闫向钧老师成为我们的校长。学校教育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物,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书包里的图画书、音乐书、自然书设计都精美起来,各种插图把我们的心灵引向远方,在自然课上,我知道了“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这一问题的答案。
时光匆匆,岁月旖旎。1979年,我小学毕业了。在这五年的岁月里,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班干部,从一个贪玩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勤学好问,力求上进的好学生,从一个稚嫩的小妞妞变成了学校主持人、领操员、广播员、大队委。更主要的是,在时间的匆匆流逝中,我对学校的感情更深了,更浓了。
1979年秋学期,我上初中一年级了。那一年,学校面貌发生了一些改变,修建了1栋土木结构的教室。初中年级的同学都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背诵《中学生守则》。学校在校园东北角,靠山坡修建了土木结构的教师宿舍2栋。学校里虽然仍然安排大家参加许多生产劳动,但体育活动也增加了不少。早操、课间操、开展长短跑、拔河、跳高、跳远、爬山、徒手体操、投掷等课余活动,还坚持进行眼保健操。1981年学校持续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这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我的班主任是樊社林老师,他代我们的代数,语文老师是当时的教导主任陈德明老师。后来,李寿山、刘得胜等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当年的老师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他们都很敬业,为我们以后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马蹄区公署划分的植树造林责任区,进行种植、管护,完成植树造林任务。每年4月下旬到5月初,师生移苗、运苗、栽种、施肥、浇水、后期管护,参与全程劳作过程。1982年, 学校举行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33周年庆祝纪念活动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都在师生们种的树林边进行。初中三年我和同学们栽种的杨树,如今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每当我漫步学校东面的树林时,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初中三年,是师生共同努力学习的三年。每天清晨,能看见草地上草色的时刻,我们就起床了,在校园东边的草地上背课文、背定理公式、背政治题,从不松懈。
一大早走进了教室,最先看到的不是同学,而是已经坐到讲台上正批改作业的老师。他们辛勤劳作,只为能让我们有一个好成绩,能考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求学。课堂上,老师们专注地把每个知识点讲清楚。有的讲得忘我,手舞足蹈。有的老师嘴里讲个不停,眼神却飘落到那些听课走神的同学脸上,他会突然把说话的语气抬高来警告那位同学,有时课堂死气沉沉时,老师们会突然讲笑话来活跃气氛,同学们也都参与进来。难忘的语文课下课后,同学们都会围着语文老师问许多问题,而语文老师也会笑眯眯的解答,有时同学不吃饭找他讨论,他也很乐意牺牲自己的吃饭时间来与大家一起讨论。在他的课堂上我是不会走神的,因为他讲得有声有色,完美的画面浮现在我面前,让我身临其境。听这样的老师讲课,还有什么知识是学不会的呢?
数学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时常会找一些同学谈心,顺便辅导同学不会的题。感觉那时候的老师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我们。物质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复习资料少之又少,班里一位家境比较宽裕的同学购得一套《中考复习资料》,现在记得同学们怎样挑灯夜战把整套资料上的习题抄下来的情景。不知不觉,初中三年的时光悄然离去。风过无痕,记忆却无处不在。在最美的年纪遇到最辛勤的老师,与老师一起努力,过了一段完美的、不留遗憾的初中生活。我深刻怀念的还是我那勤奋的老师们。
1982年秋天,我考上甘肃省张掖师范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已是八月中旬。忙完转粮转户口转组织关系这几件事后,父亲送我去学校报到,我和父亲都很高兴,面对考上师范的我,父亲更慈爱了,我永远忘不了父亲扛着行李走在我前面的背影。我想,《项脊轩志》中那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矣!”也是父亲当时最想说的吧。父亲待我办好手续后就回家了,我开始了三年的中师生活。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我师范毕业了,心心念念地想回到自己的母校,但事与愿违,之后四年的时间里,我在祁丰和明花的学校里工作着。终于,1990年那个美丽的秋天,我调入了自己的母校。
秋天的风带着喜悦,携着卧龙山的松柏味,轻轻拂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是一种和谐与生机交织的旋律,如同母亲温馨的摇篮曲,萦绕在耳边,给人安宁与希望。
虽然远行星辰大海,归来仍是少年。我放下行李,就在校园里到处溜达,学校还是我学生时代的老样子,只是在校门外的石滩上,矗立起了两栋砖木结构的家属院。校门换成了铁栅栏,进入校园,看见我当年的教室,也看见老师们的办公室,都还是老模样,房屋虽破旧,但给我的却只是亲切与温暖。当年教过我的大多数老师都在。我就像回到了老家,一切都熟悉,一切都亲热。
我脸上洋溢着笑容,很愉快地接受了老校长安排我的工作,担任小学教研组组长,一年级班主任,教语文课。我在这里邂逅了爱情,成了家,搬进了初三我住校时住过的那间宿舍里。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交流。这一年,学校里活动丰富多彩,团支部开展读书、读报、读刊的“三读”活动。教师、学生利用体育课、劳动课、课外活动时间在学校校门口平整出一个运动场,用小石块镶嵌跑道。老师们还自制乒乓球桌、跳绳、山羊、跳箱、哑铃、跷跷板、沙包、毽子等体育器材,体育教学搞得红红火火。马蹄区机关干部职工运动会中,学校代表队获得篮球、排球冠军。学校首次举办全校性冬季越野赛和“五项达标”运动会。学校修建了校门、围墙、办公室和教室,办学条件比之前好了许多。
1993 年又是一个难忘的年份。9月,全校教职工参加在马蹄区公署召开的马蹄区学校教师“四制改革”动员大会。学校推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
经全区教职工大会投票选举,樊社林任马蹄区学校校长,张新禧任教导主任,王鍼任总务主任。学校完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指标,通过省地验收。
之后,我开始担任初中班主任,代语文、政治课。我和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年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的青春是岁月的一个短片,阳光般灿烂,花儿般鲜艳,高山般伟岸,流水般甘甜。岁月能带走青春的年华,却带不走青春的心态。
一间教室,几十名学生,也许成就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像山间的小溪,我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远方;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
我带着一颗平常心,追寻诗和远方,做孩子的知心人,分享快乐与悲伤,让教与学活动成为了我幸福的源泉。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心灵窗户一扇扇地打开,让生命脉芽破土而出,让智慧的火花流光溢彩。每节课下课前,我拿出3-5分钟时间对整堂课旳内容、意义、学习效果等做个归纳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让学生更好得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引起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永久兴趣。我想,教育本身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应是引领,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种引领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没有不会学旳学生,只有不会教旳老师。”我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当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当老师。”我用这句话影响自己。
1994 年3月,学校实行每周五天半新工时制度。周末、周日,我总有干不完的活儿,除了管理住校生的日常,给他们洗衣、理发、缝补衣服都成了我的义务,我辛苦并快乐着。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购置了电吉它、笛子、小号、手风琴以及部分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组建了马蹄区学校乐队。学校里有了地面卫星接受设备。这一年,学校新修建了办公室、教室、家属院。我也住进了宽敞的家属院。
学校教师学习民乐县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三苦”教育精神,抓学校管理,抓三风建设。教师方面抓备课—讲课—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等环节,学生方面抓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我坚持每天挤出半小时时间,自编教材,教给学生们语文基础知识。有了浓浓的教与学氛围,学校在校学生增加到297人。初中六科合格率和优秀率名列全县前茅,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为一等奖。1997年是值得记忆的年份,学校小学双科合格率100%,优秀率85.9%;我当班主任的初中六科合格率86.9%,优秀率42.4%。学校获小学“双科”合格率、初中“六科”合格率一等奖。秋季初一年级招收53人,我又担任了班主任。学校先后被中共张掖地委、行署评为地级“标准化管理优秀学校”“德育教育示范学校”。我也被张掖市总工会授予“巾帼建功十佳”。肃南教育界有人提出“远学民乐,近学马蹄”的口号,很是鼓舞人心。
1998年3月,我在职进修取得高一级学历。1999 年7月,我所代的班级在全县初中毕业会考中,六科合格率达92%。2002年,我和几名老师被派往肃南一中参加首届肃南县教师计算机培训,从开机到制作动画片,进行了系统学习。2003年, 学校建起计算机教室,配备教师机,学生机,我们都成了合格的微机课老师。学校开展藏语第二课堂,进行民族语言教学。建成卫星小站+电视+DVD教学信息化模式,小学6个年级实现用信息化手段教学。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我们的学校在不断前进。2005 年6月,学校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学校。2006 年8月,学校搬迁至小寺儿滩新校址,四栋平房和一栋教学楼投入使用。学生们住进宽敞明亮的四栋平房,坐在三层双面综合教学楼中读书,告别用煤炉取暖时代,学生个人卫生状况有了根本性转变。师生平整校园、种植树木、养花种草绿化硬化美化校园。2008年,学生公寓、水冲厕所、食堂和餐厅建成投入使用。2009年,学校建成校医室,配备兼职校医。启动全县学生营养工程,在校学生每天可喝到一斤牛奶。幼教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
进入校园,白墙红瓦的教学楼在明净透彻的蓝天映衬下,显得那样的俊秀典雅。右边是绘有蓝色标线的排球场和篮球场,左边是种植着松柏鲜花的绿化带。每天课外活动时,同学们仿若一个个自由无虑的山中精灵,玩耍得惬意极了。教学楼前是庄严的旗台,每周星期一早晨,升旗手在这里升起五星红旗,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心中充满了爱国热情。教室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同学们朗朗的学习声,清脆悦耳,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校园里有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多功能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室等各类功能教学用房。学校开展音乐、手工制作、民族舞、健美操、乒乓球、阅读、棋类、钢笔字、美术、美文欣赏、书法、足球、篮球、科技和双语教学等十多个兴趣小组活动。图书室里面摆满了各种图书,小说、作文、童话……任师生翻阅。
学校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天堂,教室里清脆悦耳的读书声,音乐室优美的歌声,体艺室一件件精美富有创意的小制作,操场上孩子们精神抖擞的面容……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而我,是这个学校的一分子,一个教者,我从不厌烦自己每天的三点一线,也不迷恋外面世界的精彩,与三尺讲台上快乐地享受着每一分钟。我和同事们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备课,上课,互相商讨着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哺育着那一个个成长中的将要绽放的花蕾。在三尺讲台上,于挑战中锻造坚韧,让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成功的光芒。
我的母校,教会我包容与探索,我的生命波澜壮阔,我以热情去拥抱每一片未知的梦想。
2009 年1月,学校高标准完成“两基”迎国检标准化验收。8月,学校三层框架结构的学生公寓楼竣工并投入使用。2012 年10月,我和学校教师王师鹄、樊年林主编的校本教材《诗韵祁连》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2014 年10月,教师周转宿舍投入使用。我住进了设施俱全的楼房里,告别了升火做饭,用柴煤取暖的日子,我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教师。学校同时建成标准化塑胶运动场。操场设有直跑道、学生足球场、体育器材室、看台等设施。学校配备触控一体机,全校9个班级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数字网络化教学。
2015 年9月 我获得第二届“北京•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为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我给学校捐赠我写的长篇小说《天山祭》《九九重阳》,诗集《生命痕迹》,历史诗歌鉴赏集《诗韵祁连》,图文集《祁连山北麓野生花卉集锦》和我购买的一整套当代文学作品集、一整套茅盾文学获奖作品,共计200多册。
2017年,我退休了,离开了求学八年的母校,离开了从教三十年的讲台。在祁连山下的这座小学校,我生于斯,长于斯,梦想于斯。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承载着我无数青春的梦想和希望,而我的教书育人生活,是那星辰与雪山——那是无尽的远方,也是无垠的可能。
我回望曾经走过的足迹,看见我的学校坚实的脚步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仰望星空,每一个闪烁的星星都寄托着我对学校的热爱。
图片:
樊年林
作者简介:
祁翠花
肃南县马蹄学校退休教师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DE1NjA0Nw==&mid=2652511736&idx=1&sn=0f776efda377b822d21c429e73b757d1
肃南文学
让那些怦然心动的胸口,让那些斟满了激情的喉咙,让那些发黄了的纸张,找到了张扬个性的天堂。
最新文章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钟美燕作品:黑帐篷里的电影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李国生作品:路见美好(下)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李国生作品:路见美好(上)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安光生作品:那天的你(外一首)
千里祁连水共天 一腔热血著华章——初品《山川如此多娇》有感‖飞雪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十六||安光生:携手奔向远方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十五||贺德彪:梦中的乡卫生所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十四||王延军:生长的村庄(外一篇)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十三||柴达虎:家乡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十二||王振武:都麻山下一家亲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十一||李均:做客
皇城根下,一座避暑宫廷的雪影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九||苏柯静想:肃南的美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八||祁翠花:我的学校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七||白云峰:小康路上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文学展播之六||贺继新:山水肃南话景观(外一首)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樊年林:幸福岁月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任武德:踏歌肃南 (组诗)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李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七十华诞赋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张国强:双脚踏上幸福路
牧歌肃南·吟唱家园||苏柯静想:我要用心挥写肃南
长篇小说《缘分的天空》研讨暨“讲好肃南故事”文学创作座谈会在肃南举行
肃南县作协举办“讴歌新时代 谱写新肃南”2023年诗歌品读会
华伟新作:祁连之春
安光生作品: 多情的乌兰撒塘(外二首)
激昂高歌正当时‖写在《牧笛》创刊20周年
安光生作品:夜雨山城(外二首)
【山外来风】黄玲作品:回首往事皆是歌
汤得福作品:春回祁连
肃南县作家协会“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文学作品选(十七)
肃南县作家协会“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文学作品选(十六)
肃南县作家协会“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文学作品选(十五)
肃南县作家协会“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文学作品选(十四)
肃南县作家协会“众志成城﹒同心抗疫”文学作品选(十三)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