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参赛即摘金,他两年刷新福州20年纪录!

教育   2024-11-14 16:00   福建  


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菊熙



在近日举行的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福建省代表队6金、13银的历史最好成绩。其中,福州一中林家卫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并成功签约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这是20年来福建第四位、福州首位进入物理竞赛国家集训队的学子


为何林家卫能刷新福州纪录?他有什么样的学习、竞赛经验?家庭和学校给予了什么样的支持?近日,记者走进福州一中,就此采访获奖学生、教练团队和学校校长。



从“小白”到金牌,仅用了一年




林家卫是连江人,2022考上福州一中参加物理竞赛的学习;高二上学期代表福建省参加2023年物理决赛,获得金牌;一年后再次参赛,再获金牌并进入国家集训队。


林家卫

很多人都惊讶,林家卫从物理竞赛“小白”到国赛金牌的路程仅用了一年时间,如此顺遂。福州一中物理竞赛总教练刘玲却说:“家卫初中阶段数理功底以及综合能力比较强,因此福州一中的物理竞赛系统培养体系的指导下,林家卫很快进入物理竞赛的学习的快车道。”


出现这样的“奇迹”,一方面是福州一中对于教育规律的尊重,另一方面,林家卫的家庭支持功不可没。


福州一中物理教研组组长王丽姜告诉记者,他们重视物理本然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概念建立、规律获得的过程;注重培养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同时,教研组设置大学物理实验室、量子实验室等,为学生的拓展学习提供硬件支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内驱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科技创新和科学探索中来。


王丽姜老师说:“只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我们在学生心底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将助力他们在探索求知的路上行稳致远。”


刘玲老师告诉记者,林家卫的爸爸妈妈属于不鸡娃”的家长,对家卫的培养兴趣为主导从小到大,只在小学报过很短时间的英语培训班,学过两三年钢琴,只考了六级,看孩子没兴趣,也没有逼迫他。


今年国赛,上午考理论,林家卫发挥失常,整张卷子出现多处失误,出考场后情绪低落,教练团队也为他惋惜不已。反而林家卫的父亲在电话中很乐观地安慰大家说:“就算都考不好,相信孩子通过自己努力,也能考上理想学校。”这段话就像定海神针一样,让大家都放松下来。最终,家卫成功逆转,入围国家集训队。

反观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早早地送孩子去参加竞赛培训。刘玲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地基都还没打扎实,就开始建房子,能稳固吗?太早介入,竞赛方法也很有可能是错误的,对孩子的天赋是一种过度消耗,也容易把学习兴趣和信心补没了,得不偿失。”



“感谢母校和老师保护了我的青春”




林家卫的物理启蒙老师、连江启明学校教务处主任郑自云对这位得意弟子的创新性印象深刻。他说:“课堂上,家卫勇于独立思考,对于老师讲错的易混淆知识点,敢于提出疑问,不迷信权威;课堂下,他善于发散思维,经常用数学公式来解物理题,学科知识互相渗透,思路很开阔。”


在采访中,刘玲、黄瑞典等多位物理竞赛指导老师多次强调了福州一中全面发展的价值观。物理竞赛作为一种选拔的方式,没有明确的考纲,必然要追求极致,接近完美,才能保持稳定。而“完美”的获得,必然包括了通过一定程度的刷题来获得计算速度的提升。


其中一位竞赛教练黄瑞典老师告诉记者,林家卫刷新纪录也是努力的结果。他介绍说,之前也有学生物理天赋很高,但很反感应试刷题,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在看书上,甚至去看英文版的四大力学。考试时,他题目都会做但因为熟练度不够,因此与省队失之交臂。


但这并不妨碍这名学生对物理的热爱,目前他在美国读博士,主攻天体物理方向。去年,他回母校时说“感谢母校和老师们,在我高中阶段没有因为物理竞赛考试给我压力,保护了我宝贵的青春。让我能保持着对物理纯粹的热爱,不断前进。



周末回家,书包从来不打开




在此次竞赛中,福州一中高二学生林纪昆拿到了一枚宝贵的金牌。过程充满戏剧性。9月底,省赛选拔17人,他列第18名,半个月后,由于其他省份有选手弃权,福建省多了一个省队名额,他搭上末班车参加国赛。10月底决赛,他以全省第六、全国第167名的成绩获金牌(总共175人摘金)。


省赛到国赛,只有两周时间,为何能取得佳绩?


林纪昆说,首先是时间上的投入,摒弃杂念,一心备赛。其次,是心态上放松,“自己因为耽误了两周,确实水平有所下降,对决赛上取得成绩就没有那么高的心里期待,因此更放松,在考场上思维更加活跃”


刘长强老师说,高一刚进物理兴趣组时,林纪昆的心思没放在竞赛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通过针对性考试,他成绩稳步提升,逐渐建立了自信。


从左至右:林纪昆、刘玲老师、家卫

至于物理学习方法,林家卫和林纪昆都提到了两点,一是保持兴趣和热爱,二是多思考。林纪昆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例,用四个公式就能精准描述很深刻的原理,你不觉得很奇妙吗?


在同班同学兼舍友林艺丰、刘宇轩的眼中,林家卫是一个学习效率超级高的人。“下课后在宿舍从来不做题,周末回家书包从不打开。”之前某一次期中考,林家卫只提前了两周备考,结果还拿了班级第三。


去年,林家卫首次国赛摘金归来,舍友们准备了横幅,打算挂在宿舍门口,被低调的林家卫“秒”摘。舍友还爆料说:“家卫很喜欢吃泡面,每次大考前最喜欢唱搞笑版的《好运来》,很解压。”说着还掏出手机,准备现场展示视频,被林家卫快速阻止,大家笑成一团。


物理竞赛教练团队与两位金牌学生



“最核心的是奥赛教练队伍建设”




近二十年来,福建共有4名学生进入到物理竞赛国家集训队,其中一人来自莆田一中、一人来自福州一中,都在蔡辉森校长任内。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他又有哪些经验和心得?1112日上午,记者进校采访时,蔡校长表示:“竞赛出成绩,是幸运,也是努力的成果,更是方法的胜利。”


蔡辉森校长(左一)与竞赛团队合影

概括来说,就是优秀奥赛教练、优秀竞赛苗子、培养体系(初高中衔接)、激励制度(师生奖励)、硬件支持(实验室、竞赛教室)“五位一体”,缺一不可。


福州一中“五个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是对人才的发现和培育。”蔡辉森校长强调,其中最核心的工作是奥赛教练队伍的建立,“要选择真正对学科有热情、业务能力水平高、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加入竞赛教练队伍,再由老师去发现优秀的学生。”同时,在硬件设施、外出培训、评优评先等多个方面对竞赛队伍予以鼎力支持。


此前,在莆田一中,这样的政策坚持了三年,成绩就出来了。后来到了福州一中,也很快取得了明显进步,今年更是刷新了福州二十多年的纪录。


当然,相较于浙江、湖南、湖北等竞赛强省,福建在学科竞赛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蔡辉森校长相信,只要继续坚持“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就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希望可以用35年的时间,培养出我们福建自己的优秀竞赛教练,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


编辑:黄硕思

审核:郑武平  张敏

海峡教育报
发布权威招考资讯,共享优质学习资源,举办教育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