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原子级精准活性中心在高温、还原条件下易团聚致失活的工业应用难点,近日课题组娄阳教授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stablishing metal-nonoxygen bonds to improve thermal stability of Pt1/CeO2via coating boron nitride”的研究成果。通过在二氧化铈负载的 Pt 催化剂上涂覆薄层惰性氮化硼 (Pt1/CeO2@BN) ,利用多孔超薄氮化物的稳定性和吡咯氮的强配位能力,建立了惰性层包覆调变原子分散金属中心配位环境、增强金属-氧键键强的方法,显著提高了原子级分散金属中心在苛刻反应条件下的稳定性。
第一作者:张琦(江南大学)、唐璇副研究员(华东理工)
通讯作者:娄阳教授(江南大学)
研究内容: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尤其是铂族金属负载的金属氧化物广泛应用于非均相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贵金属价格上涨促使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高效的原子级分散催化剂,即利用率高达100%的单原子催化剂。然而,单原子催化剂在极端工作条件下,尤其是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活性位点丧失和催化效率下降。因此,大量研究致力于提升其稳定性。因此,从科学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策略来构建既具有优异的活性、稳定性的具有原子级分散金属中心的工业催化剂。
在“Establishing metal-nonoxygen bonds to improve thermal stability of Pt1/CeO2 via coating boron nitride”这项工作中,娄阳课题组设计并构建了超薄氮化硼包覆的氧化铈负载的Pt单原子催化剂(Pt1/CeO2@BN),通过构建Pt-N键增强金属氧键的键强,实现了原子级分散Pt中心电子态和载体氧空位浓度的精准调控,在高温氧化(空气中900oC持续3.5h)和还原(氢气中1000oC持续1h)条件下,成功保持了铂物种的原子级分散状态,并在140oC时将CO氧化的TOF提高了4倍。
该包覆层策略为开发在极端反应条件下高活性、高稳定性具有原子级分散金属活性中心的工业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目前该系列技术已获中国专利授权4件,基于该技术所开发的高稳定、低贵金属用量的原子级分散Pt基催化剂,已经成功应用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取得极好的经济收益。
图文导读:
图1.氮化硼包覆Pt1/CeO2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Pt1/CeO2@BN催化剂通过两步法制备,在50oC氨硼烷脱氢形成聚合物包覆层,之后在1000oC煅烧,在催化剂表面形成BN涂层(图1a)。研究人员根据XRD证明了相同制备条件下未包覆BN的催化剂表面有Pt颗粒产生,同时Pt1/CeO2@BN中Pt呈高分散状态(图1b),HR-TEM和XPS(N 1s 和B 1s)进一步证明包覆氮化硼涂层的形成(BN涂层厚度大约5层)并表明Pt-N键(398.2 eV)的存在(图1c-d)。
图2.氮化硼包覆Pt1/CeO2中Pt物种的电子态。
CO-DRIFTS和XPS (Pt 4f)谱图证明Pt-N键合作用使得Pt1的电子态从高氧化态转变为近金属态(图2a-b)。Raman谱图证明BN的引入,减少了Pt-O键的量(比Pt1/CeO2减小了约5倍左右),表明由于Pt-N键的形成,减少了Pt-O键的量(图2c)。H2-TPR谱图进一步证明由于Pt-N键的形成,导致Pt与CeO2相互作用力减弱。
图3.氮化硼包覆Pt1/CeO2中的缺陷结构。
XPS (Ce 3d和O 1s)谱图显示Pt1/CeO2@BN中氧空位浓度较高,比Pt1/CeO2增加了约2倍左右,结合Ce 3d和O 1s的XPS光谱分析,可以明确看出,用BN包覆Pt1/CeO2有助于生成氧空位(图3a-b)。UV-Vis测试进一步证明BN的引入提高了Pt1/CeO2氧空位浓度,并显著降低了Pt1/CeO2的带隙(0.1 eV)(图3c-d),更利于电子传递,从而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图4.氮化硼包覆Pt1/CeO2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Pt1/CeO2@BN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O催化性能以及空气和氢气气氛下的热稳定性。相比于Pt1/CeO2,Pt1/CeO2@BN(1:50)的T50降低至126oC,与Pt1/CeO2相比降低了90oC,TOF为Pt1/CeO2上的4倍。经900oC空气老化3.5h和1000oC氢气老化1h,Pt1/CeO2@BN的T50保持不变(图4a-b),并研究了Pt1/CeO2和氨硼烷不同质量比以及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图4c-d)。
图5.氮化硼包覆Pt1/CeO2中Pt物种的状态。
Pt1/CeO2@BN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结构定性。经900oC空气老化1.5h~3.5h和800oC~1000oC氢气老化1h,Pt1/CeO2@BN仅观察到CO线性吸附峰并且峰位置基本保持不变(2085 cm-1左右)(图5a、5c)。然而Pt1/CeO2明显Pt团簇/颗粒的CO线性吸附峰(2050 cm-1~2070 cm-1之间)(图5b、5d)。进一步证明,通过氮化硼包覆形成Pt-N键合相互作用增强了原子级分散Pt物种的结构稳定性,并改善了其电子态。
作者介绍:
张琦研究生简介: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铈基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唐璇副研究员简介: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低碳烷烃等污染物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电子束敏感催化剂本征结构的精准解析。在原子尺度下精准识别催化剂的本征活性位点,阐明活性中心的形成规律、反应机理以及动态结构与催化反应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而针对性开发系列应用于环境和能源领域中的先进催化剂。迄今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atal.、J. Am. Chem. Soc.、Adv. Mater.、Nat. Commun.、ACS Catal.、Appl. Catal., B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