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有力量 共谱团结曲
——记玉溪市政协委员、峨山县政协委员钱俊宏
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界别的玉溪市政协委员、峨山彝族自治县政协委员,钱俊宏注重发挥密切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和作用,扎根基层文艺战线,不断挖掘和创作文艺作品,用彝汉“双语”歌唱的形式赞美新生活、讴歌新时代。在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道路上,他用铿锵有力、优美豪放的歌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他的歌声传遍了彝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唱响了彝乡“双推”的主旋律,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合力。
传承彝族文化,立志走出大山。钱俊宏从小受到当地彝族“四腔”“海菜腔”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立志要传承和发扬好彝族传统文化。善于学习的他乐于接受新事物。从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那一刻起,他就怀着“到大山外去看世界、去歌唱新时代”的梦想。他通过努力读书学习走出了大山,到玉溪师范学院就读。1995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山区小学当了一名教师,继续用歌声鼓励、引导山区各族学生向大山外探索和学习,为山里的孩子“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
扎根基层群众,践行文艺为民。1997年,钱俊宏调入县群众文化工作队,虽然舞台变大了,但他“文艺为民”的初心和情怀从来没有改变。他与工作队的同事一道,始终把传承和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作为文艺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创作和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背着背包深入乡(镇)、村组进行宣传演出。近几年来,共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演出200多场,惠及观众达26万人(次)。由于节目接地气、通俗易懂,深受基层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由他本人创作并演唱的《酒歌醉太阳》《厨房歌》《阿哥阿妹等着你》等彝族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度极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传唱,让各族群众在以歌声为媒的情感交流中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两条腿”走路,传承创新发展。他始终坚信彝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唱好彝族歌曲也是在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彝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彝族传统文化价值、影响力的自信心,不断加强文艺作品创作,让更多的文艺作品成为激励彝乡各族儿女不断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作为峨山县“晚霞彝韵”合唱团指导教师的他,与退休干部胖文生一起走村入户、走访群众,感悟彝乡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精心收集一手资料,在填词、作曲等创作环节精心打磨,终于,一首《共产党诺沙啦》(《共产党好》)彝语歌曲问世,他带领100多名合唱团成员唱出了彝乡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铿锵誓言。
交流互鉴共融,唱响美丽彝山。他和工作队秉持“多创艺术精品、唱响彝乡峨山”初衷,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守正创新,创作了一批彝族歌舞、花灯小戏、快板、小品等剧目和作品,深入基层、乡村山寨,利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的好声音。同时,工作队还代表省、市先后到北京、广州、呼和浩特、南京等地演出,得到省外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达到合作交流、互鉴学习、宣传峨山的目的。
从事基层文艺工作近30年来,钱俊宏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演唱比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6项、市级奖项18项。
他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创作出更多切合基层各族群众文化需求的文艺作品,用歌声凝聚起各族群众的人心和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更多情感认同,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更加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4年07月30日第08版)
作者:李益杰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