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是法国的,也是欧洲的。
拿破仑的崛起,是因为法国大革命,而法国大革命是王权、新型资产阶级、平民三方利益的博弈。
三方在被称为“旧制度”的框架下共存,这个制度的基础是王权至上,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穷尽国力维持贵族的奢侈生活,贵族则类似于军阀,过着“封而建之”的生活。
也就是说,法国没有统一市场,换句话说,旧制度禁锢了资本主义发展。
法国大革命是以推导王权为特征的,也可以说是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新制度长什么样,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早就想好了。
紧接着,席卷全国的自发性斗争开始了。法国人不仅砍掉了国王和王后,而且资产阶级阵营迅速分化,群殴互砍。
有人奇怪了,为什么同志之间也抡拳互殴,甚至大开杀戒?
因为旧制度虽然失去脑袋,躯体仍在运作,制度惯性仍然很强大,如果彻底废止它,社会秩序就会瞬间瓦解,如果随手拿过来废物利用,便成了窃国贼。
这个问题是谁解决的?
拿破仑。
拿破仑怎么解决的?
转嫁矛盾。
拿破仑将主要精力放在集中对付各路反法同盟,通过军事胜利凝聚法国的人心,用战场上的胜利赋予法国大革命荣誉感和神圣感,将法国人在欧洲的地位大大提高。
在马不停蹄地军事征服的同时,拿破仑将“大革命”思想成果系统化,具体化,成文化,编纂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的这两项成就,犹如防火墙,使他不再担心旧势力反扑。
拿破仑一生的敌人,一是俄国,二是英国。对于英国,他想到的是扶植北美,间接制衡英国。因此,美国在这段时期发展迅猛,搞得英国精疲力尽。
拿破仑死后,法国又开始破破烂烂,似乎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很厉害的“权威”,而不是权威者留下的制度。此后法国的颓废,似乎只是领导者不行。
权威和制度选择哪个,不仅是法国人的难题,也是中国人曾经面临的问题。
比如晚清。
旧制度,及其权威慈禧。
新制度,及其权威光绪。
旧制度,及其权威袁世凯。
新制度,及其权威孙中山。
简单来说就是,慈禧是维护旧制度的旧权威,光绪是维护新制度的旧权威。袁世凯是维护旧制度的新权威,孙中山是维护新制度的新权威。
如果单拿出来袁世凯和拿破仑做一个对比,就会发现法国人在大革命时有个拿破仑是多么幸运,因为拿破仑毫无意义是个维护新制度的新权威。
拿破仑在腥风血雨中脱颖而出,而没有被砍头的原因,是因为他跳出革命,跳出法国,将法国人重新凝聚起来,思考更普遍,更长远的问题。
至于被诟病的法皇登基,即使它可以称之为瑕疵,也是可以原谅的,那是他像一个人那样的“孤芳自赏”,因为他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