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的疾病、死亡和时代

文摘   历史   2023-07-30 11:56   河南  


 


勃列日涅夫时期使我们严重地停滞了

——莫洛托夫



1982年冬,大雪覆盖下的莫斯科,所有电台统一播放着哀伤的古典音乐。街上的人们交头接耳:“他死了?”“对,是他死了”。


没有悲痛,没有兴奋,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抽离感,像从雪地中拔出了腿。十八年的勃列日涅夫时代,青年人已经变成中年,中年人已经变成老年,而大家都已经腻烦了他。

勃列日涅夫早已不适合工作,自1974年以后,他的健康情况就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同时患有心脏病、白血病、颌骨癌、肺气肿等等严重的疾病。



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和镇定剂,他在会议上总是昏昏欲睡或望着某处发呆。国际部副部长布鲁坚茨回忆说,“勃列日涅夫有时会将脸转向一旁,凝视着一个地点,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身在何处。”翻译苏霍德列夫回忆说,“越往后,他越处于一种奇特的状况,仿佛没有睡醒的样子。”

颌骨癌使勃列日涅夫的语言功能严重受损,讲话超过25分钟便会吐字不清。1977年1月17日,勃列日涅夫在图拉发表讲话,不一会儿他就将不同的词语混读一通,让人完全无法理解,有时他还停下来问自己:“我读得对吗?”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可在电视的综合报道中,这一切都删节无遗。

为了维护勃列日涅夫的形象,他的健康情况在国内一直受到保密。但在国际上,勃氏糟糕的身体已经不是秘密。1974年冬天,法国总统德斯坦接见勃列日尼夫后,发现他“步履维艰,仿佛每一步都要判断方向前进似的...”“吐字十分吃力。他的双唇张合之间,我仿佛听见变软了的骨头的碰击声…”



1981年夏天,西德前总理勃兰特会见了勃列日涅夫,他在回忆录写道:“我见到的勃列日涅夫,身体状况十分可怜。无论在会谈期间或宴会席上,他照本宣读讲话稿都十分吃力,进餐时他只是用叉子不停地翻动小吃。”


勃氏老态龙钟,却没有人敢劝他退休。1979年4月,勃列日涅夫对身边人嘟囔道:“我想退休了。”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契尔年科马上召开会议,所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您怎么了,我们需要您这面旗帜,跟随您的是全国人民,您应当留任。”在大家反复开导,极力挽留下,勃列日涅夫勉为其难地说“如果你们都这么认为,那么我就再干一干吧”。


不仅没人敢劝退,就连劝休息也是一种禁忌。有一次,恰佐夫求助于安德罗波夫,让他去劝劝勃列日涅夫遵从医嘱并多休息。但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便去找“灰衣主教”苏斯洛夫。苏斯洛夫对于将这样棘手的问题抛给他非常不满,无精打采地说,有机会我会同他谈谈,但很明显他也不敢那么做。



为了挽救勃列日涅夫的健康,高层使尽了浑身解数。“我们什么都试过了”恰佐夫说:“我们还从蒙古请来一位巫医,他实施针灸,运用各种各样的藏针疗法和烟熏疗法,但丝毫无助于事。”由于勃列日涅夫容易疲倦,官方活动便被加速推进,在克里姆林宫的各种宴会上,服务员们不停地换菜,以至于大家都吃不上几块好东西。


尽管如此,勃列日涅夫的身体还是无可挽回地衰弱下去,老人家的眼睛不再有神,而是空洞而狐疑,人也不再幽默风趣,仿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每逢发生不愉快的事,他便昏昏欲睡。


身体如此衰弱,还如何治理国家呢?在勃列日涅夫的最后时光里,契尔年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每当会议讨论结束,契尔年科便悄悄走到勃列日涅夫身边,轻轻地说:“这里需要念一念”。勃列日涅夫大梦方醒,每念完一条,与会的人便齐声说:“全都明白了。我们同意您的看法”,于是决议通过。可不要以此认为契尔年科架空了勃列日涅夫,此人平庸到可以绝对信任,他真心希望勃列日涅夫可以长命百岁,就像没有本事的儿子孝顺有退休金的父亲一样。


勃列日涅夫另一个信任的是苏斯洛夫,在苏共无数次斗争中,此人历经三朝而不倒,掌管意识形态长达几十年,靠得不是圆滑,而是绝对的守拙。不是本职工作苏斯洛夫从不过问,名誉头衔金钱也通通不感兴趣。唯一让苏斯洛夫兴奋的,就是如圣女般守护苏联的意识形态圣火,如经院哲学家般整理庞杂的红色经典和各种决定。总之,苏斯洛夫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和教条主义者,因此不管谁上台都要用他。


1982年1月,身体稍硬朗的苏斯洛夫先行一步,死于心脏病。1982年11月6日,勃列日涅夫授勋时,奖章从形容枯槁的手中掉了出来,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11月7日,已经神志不清的勃列日涅夫坚持拖着病体检阅十月革命65周年阅兵式。仅三天后,即11月10日,他就在睡梦中溘然长逝,享寿76岁。


噩耗尚未向全国报道,有经验的人已经猜到了。当天下午7点15分起,苏联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被一部列宁的纪录片替代(勃列日涅夫的党证是2号,列宁是1号)。主持人也由常服换上了丧服,所有的广播都在播送柴科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乐,电视取消了音乐会的转播,人们议论纷纷“一定是他死了。

11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安德罗波夫悲伤地宣布:“国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我们的同志和朋友,一个忠于事业的人、具有伟大精神的人与世长辞了...”三天后,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在万众瞩目下举行,按照惯例,苏联领导人身前所取得的所有勋章都将由专人用天鹅绒垫子捧着供人瞻仰,而每人照例只能捧一枚勋章,但由于勃列日涅夫身前有大大小小200多枚勋章,每个天鹅绒垫子上就得放上多枚勋章,最终一共44人获得捧勋章的殊荣。


接下来的步骤出了点儿差错,勃列日涅夫的遗体要被抬往工会大厦供人瞻仰三天,而后安葬在列宁墓旁。但由于棺材的材质不够结实,停棺时勃列日涅夫的遗体从棺材底部跌落了出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在后来下葬的过程中,由于新换的棺材太过结实,入土时又发出一声闷闷撞击声。经过好一番折腾,勃列日涅夫同志总算退休了。



该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他浓眉大眼,形象正派。比起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既不残暴也不冲动,和同僚的关系相处还算融洽。他的信条是,我活,也让别人活。所以他让官僚集团好过,也给了平民一点福利。如果做个一般的工作,勃列日涅夫的才华应该可以胜任。


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袖,勃列日涅夫的才能就完全不够看了。他不爱读书,爱好虚荣,连马克思列宁那些基本理念都搞不清楚。在他统治晚期,疾病腐蚀了他的意志和智力,衰老磨灭了他的勇气和魄力,以至于本来就平庸的他变成了一个老迈无能之辈,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共高层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动摇他的地位,这只能说明苏共的官僚体制已经像勃列日涅夫的身体一样无可救药。


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说,专制体制把人变成政治侏儒,而一群侏儒不可能支撑一个伟大的帝国。勃列日涅夫死后不到10年,他留下的国家就分崩离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统治集团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能代表人民的时候,它就注定被时代的浪潮所抛弃/


作者:自由的海豹,历史学博士在读,《自由的海报》主编







自由的海报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