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这样,当走过了千山万水,见得多了,阅历深了,认知变了,悟得透了,这时,你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办过的事,才发现以前自己认真做的事有的是没有价值的。
每个人不是一开始就会管理的,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刚做校长时,先是学习管理理论,而书本上的理论,无法帮助你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遇到问题,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改变,通过自己的经历体验找到实践认知。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有了感悟,才是真正的实践,自己的成长。
2005年4月,我到一所重点中学担任校长,顿然担起了千斤重担。重点中学,质量是第一位的,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办学质量是一道必做的考试题。
参加校长培训时,有专家把学校比作企业,说培养学生就像来料加工,第一步要严格挑选原材料。许多精明的校长意识到,生源是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步。所以千方百计地去各地寻找成绩优异的学生,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还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第二步是优化技术和工艺,要尽可能达到顾客需求的标准。学校也应这样,既然社会通过考试成绩衡量办学质量,学校就应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在学习中,发现企业的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对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价值。我仔细研究后,在2007年,把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引进到学校。那时,一家培训机构来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模仿企业的管理,构建起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管理老师。我以为只要建立了精细的对老师的管理制度,学校的管理效率就提高了,办学质量也就起来了。
结果,在执行中发现,管理过于精细,操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效率至上的思维方式,导致管理者目中无人,而学校管理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冷冰冰的“物”与“机器”。学校的“土壤”显然不是企业“土壤”,企业的管理方式在学校明显水土不服。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在学校推行了三年后,效率没有提升,反而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的矛盾更突出,更尖锐。
做管理,只是照着书本学习知识去应用还是不行的,必须有自己的实践认知后,才会有新的体验,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2014年9月,市政府开始在卫生、教育系统推行企业卓越绩效管理,定期评选“政府管理质量奖”。由于以前有教训,我引不引入卓越绩效管理心存疑虑。
2014年12月,市政府的领导率领校长们到深圳考察学校。回来后,边学习,边揣摩,边研究,这次学习发现管理学校,校长关键要做好五件大事,那就是“做梦、用人、分钱、做事、建防火墙”,要把这五件大事落实到位,又必须建立起系列的执行文件,把每一件事落实到人,我们又研制出了《卓越绩效管理执行文件》等操作办法。但在执行中,发现设计得太细,操作起来依然越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不能太机械化,不能像企业那样去做。其效果也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卓越绩效的管理思想要学习,但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推行才有效果。
两次涉水体验,我就在揣摩企业管理,学校究竟应该学习什么?企业家管理企业,他核心就是解决两个问题:激励与监督。激励更多的人干活,监督那些偷懒的人。从人性角度看,偷懒是人的天性。企业解决这两个问题,他们做了许多创新。学校也应该在激励与监督上做文章。
学校的“土壤”不同于企业,教师更不是工厂的工人。教师职业非常特殊,老师工作的水平、质量、效率无法精准测量。对老师工作的真实投入无法精准评价,从而无法判定老师是否偷懒。
有的校长想得很简单,以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提高质量。防止老师偷懒,工作不认真,就要求老师上班下班,要签到签退,中途领导还要抽查坐班情况,把坐班情况拍照发到工作群里,就连临时出校门也要签字,将教师牢牢束缚在学校里,没有一点人生自由,没有了一点工作乐趣。
还有学校做得更加过分。老师一课教案写多少页、教案上要备哪些内容、教案上要人人签字、每周作业批改多少次、上课只能讲多少分钟、需要找多少学生谈话,都规定得十分精细,搞得老师没有一点创造的空间,人的活力被绑得死死的。
还有学校在老师考核中为了做到“精细”而片面追求“数据化”。在操作上,设计出繁琐的考核指标,通过分项赋值,得出教师的个人考核分值,并将这一考核结果作为评定老师等次、发放奖励津贴的依据,让老师不得不从,不敢不从,没有了人情味。
如今学校根据上级的要求,所有工作都要留痕,就得事事拍照,处处留痕,以便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
从公办学校退下来后,经常与老师们聊天,发现学校对老师采取的管理措施越复杂、越严格、越琐碎,其效果就越差,越会引起老师的反感。
用企业思维对学校老师进行精细化管理,任何工作都要量化和考核,大家只能按照规定做,看似效果显著,立竿见影,实则是饮鸩止渴,极为荒唐,忽视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背离了教育该有的初衷和规律,值得所有教育管理者深思。
在海德工作了四年,我清醒地意识到,老师是不能被“管”的,只能被尊重和信任——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他们的专业,尊重他们的价值,唤起他们内心的良知和对教育的激情,相信他们能真心对待学生,教好学生,这样的效果远比所谓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强得多。
作者:董云,原湖北枝江一中校长,现广东清远海德外国语学校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