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军中伙食天花板”,吃得比飞行员还好?但他们也是最苦最累的

时事   历史   2024-11-21 15:00   湖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职业,每天的伙食都有鲍鱼、龙虾,饭后还能随手来个蛋挞,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们的日子过得既滋润又惬意?但当这份“奢华”出现在潜艇兵的餐桌上时,却是一份辛苦生活的特殊注脚。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海面之下,他们的“海鲜盛宴”里藏着的是辛酸、隐忍,还有浓浓的使命感。  

提到军队的伙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陆军的大锅饭:早餐一碗热粥几个包子,午饭配几道荤素小炒,偶尔还能吃上一顿火锅改善伙食。对于空军飞行员来说,伙食标准更高,餐标一天能达到六七十元,营养口味更加全面。然而,说到最让人“流口水”的军队伙食,非潜艇兵莫属——鲍鱼随便拿,龙虾堆成山,连西芹炒虾仁都能算“素菜”。这样的场景,乍一看好像高档自助餐厅,但这其实是潜艇兵在任务期间的“日常餐”。  

然而,这份看似丰盛的餐标背后,并不是因为潜艇兵们日子过得轻松,而是为了应对他们独特的工作环境。  

潜艇的任务往往持续时间很长,一旦下潜,连续数周甚至一个月都无法返回港口,补给次数也被严格限制。为了能在漫长的任务中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潜艇兵的伙食以蛋白质丰富、易储存的海鲜为主。鲍鱼、龙虾、扇贝这些食材,不仅冷冻后口感和营养损失较小,还能满足长时间工作的体能需要。  

但别以为顿顿吃鲍鱼是件多惬意的事情。刚开始或许新鲜,吃久了,再鲜甜的海味也会变成一种单调的负担。有潜艇兵笑称:“天天鲍鱼,梦里都想吃顿白菜炖粉条!”  

在潜艇上做饭,可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为了降低被敌方声呐探测到的风险,潜艇炊事班不能使用明火做饭,只能靠电磁炉和电锅解决问题。这样的烹饪方式虽然安全,但少了“锅气”,菜的香味和口感都大打折扣。比如,白灼大虾虽然看着鲜亮可口,却少了爆炒那种香气扑鼻的诱人味道。  

更麻烦的是,潜艇内部空间狭小,炊事班得严格控制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无论是切菜还是装盘,动作都得尽量轻。为了保证伙食供应,他们往往采用蒸、煮、白灼这些更安静的方式。虽然食物不一定难吃,但相比于陆地上的热气腾腾,总少了几分烟火气。  

潜艇出任务初期,炊事班还能供应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随着任务时间延长,这些食材很快会被冻干蔬菜、罐头食品替代。虽然冻干蔬菜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维生素,但吃起来既没口感,也没有太多味道。为了给官兵提振士气,偶尔加点蛋挞、甜点这样的小零食,成为他们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  

而这样的伙食安排,其实也是对潜艇兵高压生活的一种心理补偿。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哪怕一口蛋挞,也能带来片刻的安慰。  

说到潜艇兵的生活,不妨先回想一下疫情居家的日子。那时候,哪怕是待在宽敞的家里,有网络、有电视,我们很多人都忍不住对着窗外发呆,渴望透透气。而潜艇兵呢?他们几十天甚至上百天,待在一艘长几十米的钢铁战舰中,除了机械的轰鸣声,听不到任何自然的声音。空间狭小,床铺窄得连坐起来都困难。  

睡觉同样不是件轻松的事,舱内温度常年在40℃左右,机械设备的噪音让人难以安眠。而淡水资源的稀缺,让他们连洗澡都成了奢望,往往只能用湿巾简单擦拭一下。  

除了生活条件的艰苦,心理上的压力也让人难以承受。没有日升日落的自然时间,潜艇兵只能靠人为规定的18小时作息来调整生活节奏:6小时执勤,6小时休息,6小时进餐或进行其他工作。时间久了,这种机械化的生活节奏让人疲惫不堪。  

潜艇兵的工作环境充满了看不见的危险。除了敌方的反潜鱼雷威胁,他们还要面对复杂的海底地形和不可预测的自然险情。2014年,我国372潜艇在巡逻时,突遇海底“断崖”,差点酿成大祸。全体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配合,才化险为夷。  

这样的惊险时刻,潜艇兵经历的并不少。深海之下,他们用自己的隐忍和坚守,为祖国筑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安全防线。  

鲍鱼、龙虾这样的“海鲜盛宴”,看似奢华,其实是潜艇兵特殊任务环境下的无奈选择,也是对他们艰苦生活的一种补偿。这些隐秘战士的身影,或许从未出现在聚光灯下,但他们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让祖国的海疆更加安宁。  

军志方略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