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故事设计的7个维度,轻松打造精彩小说大纲!

2024-10-18 18:55   北京  

· 每次打算提笔写一个新故事之前,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是直接给人物起名字套情节?
· 你是否只是选择了一种大家爱看的故事类型硬生生套在你的 idea 上,然后让你的故事勉强配合这种故事类型的情节结构?
· 你是否真的找到属于你的故事的独特设计原则了呢?

这几个问题,是不是一下子戳中了正在写文的你的心中困惑?

今天,手哥就要带着「大纲创作法则」来跟大家一起来看看「故事设计」这件事。

一、确定你的故事前提

故事前提就是用一句话交代你的故事。

它是角色和情节最简要的结合,通常包含:开启行动的某个事件、主要角色的某种感受,以及故事结局的某种含义。

故事前提也即我们常说的「写什么」。选择「写什么」,重要性远胜于决定「怎么写」。

之所以必须找出好的故事前提,在于:写作过程中,任何其他决定都以你选定的故事前提为基础,角色、情节、主题、象征都是如此。或许你在形塑角色方面非常了得,或许是构思情节的高手、写对白的天才,但如果选错了故事的前提,那么再做什么也于事无补。

下面手哥举2个关于「故事前提」的例子:  

《教父》( The Godfather ):

一个黑手党家庭的小儿子向射杀父亲的人复仇,成为新的教父。 

《星球大战》( Star Wars )

一位公主陷入死亡危机,一名年轻人运用一身战士本领解救了她,并击败一个星系帝国的邪恶势力。

一个好的故事前提,可以让你在实际下笔之前探索整个故事,以及故事可采用的多种形式,在「故事前提」的阶段,创作故事的宏观策略需要做到:观看全貌,确定故事的整体形态与发展过程。

二、找出故事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将故事组织为一个整体。它是故事的内在逻辑,将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故事的整体格局大于各个部分相加的总和。这正是故事的独创性所在。

能用一句话表述清楚的整体策略,就是这个故事的设计原则。故事设计原则帮助你将故事前提向深层结构推进。

简单来说,设计原则是故事的种子。它是让你的故事变得独创且高效的最重要因素。

故事设计原则依循随故事进程展开的最基本过程而存在。

事实上,大部分故事没有设计原则,只是标准化的故事,叙述方式非常平凡。这就是「故事前提」和「故事设计原则」的区别:所有故事都有故事前提,但只有好的故事有设计原则。故事前提是具体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故事设计原则是抽象的,是运行于故事更深层的过程,而且被以独创性的方式讲述出来。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故事设计原则=故事发展过程+独创性的手法。

重要的是,设计原则是故事「具有结合力的意念」和「具有塑造性的根源」。它是让故事成为单一整体的内在力量,可以让一个故事更具个人风格,有别于其他故事。


确定了故事前提以后,如何从故事前提中找到故事设计原则呢?


从你眼前一句话的故事前提中,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归纳」出故事的形式!



其中,最广泛被应用的形式便是使用一段经历或一场游历所蕴含的隐喻,同样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 and ... ):

故事前提:一个男孩发现自己拥有魔法后,到一所魔法师学校上学。

故事设计原则:一个会魔法的男孩到一所培养魔法师的寄宿学校上学,在接下来的七个学年中,学习如何掌握高级的魔法,如何与大反派伏地魔斗争。

《圣诞颂歌》( A Christmas Carol ):

故事前提:三个幽灵探访一名吝啬老人,使他重新领略圣诞节的意义。

故事设计原则:描绘一个人如何在圣诞节前夜被迫检视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重获新生。

TIPS: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故事并不只有一个设计原则,设计原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你可以从故事前提中一点一滴收集其他你认为可能的故事设计原则或形式,并用它们展开故事。这些原则或形式有各不相同的叙述可能性,当然,每个故事本身也有独有的一套规则和挑战,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即将被读者发觉的问题提前作出预判并用技巧解决,如果写完整个故事后才发现问题的话,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三、故事设计中的大纲应该包括什么?

大多数作者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好莱坞「起因—经过—结果」的三段式结构,但三段式的结构是广泛层面的故事结构,可以随意从外部强加于故事之上。

手哥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故事大纲的 7 个步骤。这 7 个维度存在于故事的内部,以人的行动为基础,因此是故事的核心,是你成为成功作者的基石。

  • 弱点/需求
  • 欲望
  • 对手
  • 计划
  • 对决
  • 真实自我的揭露
  • 新的平衡点
但需要注意:以下这 7 个维度是有机的——隐含于故事前提要旨中——它们必须正确串联在一起,故事才能为观众带来最大的冲击。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维度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在故事的表象之下相互联结,在故事里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一)弱点/需求

主角从故事开头就深受某个或多个严重「弱点」牵制。他内心缺失某样事物,这状况严重到即将摧毁他的人生。

这个主角必须满足自己内在的某种「需求」,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通常必须克服本身的弱点,以某种方式有所改变或成长。

手哥在这里再次强调,主角的需求对故事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这个需求是故事的源泉,同时也决定了其他步骤。因此,你在创造故事主角的需求时,留意以下两个关键点:

关键点 1 :主角在故事开头时不该觉察到自己的需求。

如果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需求,故事也就结束了。主角应该在故事接近结尾时,在「真实自我的揭露」阶段才察觉自己的需求。这时,人物的成长和经历才会更加丰满。

关键点 2 :赋予主角道德层面及心理层面的需求。

在一般故事里,主角只有心理层面的需求(即主角必须克服的是性格上的严重缺陷,但这个缺陷不会伤及别人,只会伤害他本人)。但在较出色的故事里,主角除了心理层面的需求,还有道德层面的需求。

所谓道德层面的需求,指的是主角必须克服某种道德层面的缺陷,并学习如何善待他人。

一个有道德层面需求的角色,在故事开头总会以某些方式(他在道德层面的弱点)伤害别人。这么做可以扩大主角的影响范围——他的行动不只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如此一来,就能更有力地打动观众。

运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这样能避免把他写成一个完美的人。一个完美的人看来不够真实,没什么说服力。如果一个角色没有道德瑕疵,有道德缺陷的对手往往就会喧宾夺主,因而为故事带来反作用力,让它变得可以预测。

(二)欲望

欲望就是主角在故事中想要得到的事物,亦即他的具体目标。欲望进入戏剧后,观众才会对故事发生兴趣,把欲望视为观众「循之前行」的故事轨迹;观众借由它和主角搭上「同一趟车」,一起追求他的目标。欲望是故事的驱动力,是牵系所有其他元素的那条线。

欲望与需求关系紧密。在大部分故事里,主角达成目标,他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我们来看看自然界的一个简单例子。

一头狮子饿了,需要食物(生理需要)。它看见一群羚羊经过,紧盯着其中一头年轻的羚羊(欲望)。如果能捕获这头小羚羊,它就不会再觉得饿了。

作者可能会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混淆需求和欲望,或者认为它们属于故事的同一个步骤。

这两个独特的故事结构步骤共同构成故事的开头,因此必须清楚区分它们各自的作用。

所谓的「需求」,与角色必须克服的内在弱点有关。一个有某种需求的主角,总是在故事开头就受自身弱点牵制。

至于「欲望」,则是角色的目标。主角一旦产生欲望,就会朝特定方向前进,并采取行动来达成目标。

角色的需求和欲望,对观众也有不同的作用。

需求让观众看到,主角必须如何转变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需求是整个故事的关键,但隐藏在表象之下。

欲望让观众与主角共同追求某样事物,即使在故事情节经历各种转折、变化甚至偏离主轴时,他们仍为此与主角并肩前进。欲望是浮出表面的,让观众思考故事想传达的是什么。

举一个《拯救大兵瑞恩》的例子,来看看需求和欲望的关键差异:

需求:主角约翰·米勒心存恐惧(心理和道德层面),仍要善尽职责。

欲望:找到大兵瑞恩,把他活着带回来。

主角真正的欲望,是在这个特定故事里想要什么,而不是他在日常生活中想要什么。

TIPS: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作者会跳过弱点/需求这个步骤,直接以欲望开场。

可是,借由欲望开场虽然能让故事起步很快,但也牺牲了故事本应有的意外变化,破坏了故事的结局。弱点/需求是所有故事的源泉,赋予主角在结局的转变可能性,也让故事变得具备个人特色,更有意义。

(三)对手

作者对于主角的对手——又称对立角色(antagonist)——常有误解,认为这个角色就应该看起来、听起来都是坏蛋,无恶不作。如果这样看待对立角色,你永远也无法写出好的故事。

相反,你必须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对手,去看他在故事中发挥的作用。一个名副其实的对手,不只是阻挡主角达成欲望,更与主角竞逐同一个目标。

TIPS:这种定义对立角色的方式,与主角的欲望是有机联结的。

只有让主角与对手竞逐同一个目标,他们才会发生正面冲突,而且会在整个故事中多次对决。如果主角和对手各有目标,两人无须正面冲突就能各取所需,这样一来就没有故事可说了。

观察一些出色故事,乍看之下,它们的主角和对手追逐的并非相同目标;实则殊途同归。例如,侦探故事看起来是主角追捕杀人凶手,对手想逃走。事实上,他们是为了众人会相信哪一个版本的事实而交手。

塑造与主角追逐同一目标的对手,诀窍在于找出两人之间最深层面的冲突。

这时写作需要叩问的就是:


他们之所以展开争斗,
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

关键点:这个目的必须是你故事的焦点。从主角的具体目标着手,找出正确的对立角色;任何想阻止主角达成目标的人,就是主角的对手。

TIPS:有些作者常会提到,他们创造的主角的对手就是主角自己。但这是个会引发各类结构问题的错误。我们说主角在与自己对抗,指的其实是主角内在的弱点。

(四)计划

没有计划,就不可能有行动,在生活和故事中都一样。主角通过计划来战胜对手,达成目标。

如何让计划同时与欲望及对立角色产生有机联结?

计划必须一直聚焦于如何击败对手、达成目标。主角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计划。或者,在犯罪、悬疑等特定类型故事里,由于计划非常复杂,借由角色之口进行计划的陈述/袒露,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对决

「对决」就是主角与对手的最后冲突。它决定谁会胜出,达成目标。

最后的对决可以是暴力冲突,也可以是言语冲突,当然,也可以是心理冲突。

而「对决」的部分,也将成为整个故事的高潮点,这里的描写也是最为考验作者笔法和功力的部分。

(六)真实自我的揭露

对主角来说,对决是剧烈而痛苦的经历。对决的严酷考验,让主角对于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获得重要启示。

故事的质量如何,主要基于真实自我揭露过程的质量。而要想打造出色的自我揭露过程,首先要了解的是:这个步骤和主角的需求一样有两种形式——心理层面的,以及道德层面的。

在心理层面的自我揭露过程中,主角剥除表象,不再隐藏其下,第一次诚实地面对自我。剥除表象不是被动的,但也不容易。

这是主角在整个故事中最积极、最困难、最勇敢的行动。

TIPS:不要由主角自己过分强调自己学到了什么。太刻意、太说教的内容,只会让观众敬而远之;理想的方式是通过行动引领主角进入自我揭露的过程,以此表明他获得的体悟。

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
哈克明白了过去认为吉姆低人一等一等是错误的。他宁可下地狱,也不愿意把吉姆的下落告知吉姆的主人。

(七)新的平衡点

在「新的平衡点」状态下,事态恢复正常,所有欲望消失。唯一且重大的差异在于主角经历煎熬后,抵达的是更高还是更低的人生层次,这也是强调的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是主角根本的、永久的改变,也依托于主角真实自我的揭露是否是正面的。

👋

关于故事大纲的 7 个维度讲解就到此结束啦,为了方便大家的消化理解,手哥用电影《教父》的故事给大家具体说明一下 7 个维度在这个特定故事中的展现:

《教父》

主角: 麦克·柯里昂。
弱点: 麦克年轻、青涩、未经历练、过度自信。
心理层面的需求: 克服他的优越感和自视清高的心态。
道德层面的需求: 保护他的家族,但避免像其他黑手党领袖那么残暴。
欲望: 向射杀父亲的人报仇,以保护家族。
对手: 麦克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索罗佐,但真正的对手是势力更大的巴兹尼。巴兹尼是隐藏在索罗佐背后的势力,他打算消灭整个柯里昂家族。麦克与巴玆尼为了家族存亡、为了谁主宰纽约的罪恶世界而战。
计划: 麦克的第一个计划是杀死索罗佐及保护他的警官。第二个计划则是一举消灭其他家族的领袖。
对决: 最后的对决,以交叉剪辑呈现麦克参加外甥的浸洗礼仪式的同时,五个黑手党家族的领袖遭到杀害。麦克在浸洗礼仪式上表示自己信奉上帝。克雷门萨朝走出电梯的一群人开了一枪。莫格林眼睛中枪。麦克跟着仪式声明远离魔鬼撒旦。另一名枪手走过旋转门,射杀了另一个黑手党家族领袖。巴兹尼遭射杀。汤姆将特西欧送入谋杀布局。麦克将卡罗处死。
心理层面的真实自我揭露: 没有。麦克仍然相信自己的优越感及自视清高是合情合理的。
道德层面的真实自我揭露: 没有。麦克变成残暴不仁的刽子手。作者采用很高级的故事结构技巧,把道德层面的真实自我揭露交给主角的妻子凯伊:门在她面前砰然关上的那一刻,她明白麦克变成了什么样的人。
新的平衡点: 麦克杀死敌人,「跃登」教父之位,在道德层面却堕落为「魔鬼」。这个以往不愿与家族的暴力犯罪扯上关系的人,如今成了家族领袖,不惜杀死任何出卖或阻碍他的人。

当然,故事结构是一个逻辑性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你所构思的特定故事类型进行调整与修改,但掌握了这个思路,你的故事大纲写作也会多一条思索的路径。

盐选作家助手
知乎小说怎么写,找手哥,包教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