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他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在《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中写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倚重和惋惜之情。邓小平同志在悼词中赞扬他“在一生的工作斗争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和人民革命军队的作风”。
毛泽东《吊罗荣桓同志》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曾带领部队在苏北地区作战,为江苏的反侵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期间,他总结敌后抗战经验,创造性提出了对我军作战影响深远的“翻边战术”,强调应采取“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坚决支持边沿区斗争,以对付敌人的“蚕食”推进。赣榆战役便是一场由他亲自领导的成功运用“翻边战术”的经典战例。
1943年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3月10日,八路军与115师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115师和原山东军区各旅、只对番号全部撤销,对外仅保留115师番号。罗荣桓任115师代师长、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苏南抗战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隶属山东抗日根据地滨海区,而日伪军盘踞固守的赣榆县城,则是日军新海地区的一个卫星城,同时也是“扫荡”“蚕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其时的县城,由一圈五六人高的砖墙围裹着,墙根下是两三丈深的水壕,墙高城厚,工事坚固,碉堡林立,易守难攻。城内驻扎着日伪两个团和伪保安队、盐警队共2000余人。
1942年4月,罗荣桓与代表中央到前来视察工作的刘少奇合影(地点为今连云港市东海县西朱范村)。前排左起:黎玉、刘少奇、萧华、罗荣桓;后排左起:周长胜、陈光、梁兴初。
1943年11月,日军集结两万多重兵,企图对鲁中和清河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驻赣榆城的伪和平建国军第36师71旅旅长李亚藩,奉日军上村旅团长的密令,准备伺机“扫荡”滨海,企图打通海州到青岛的沿海公路,策应日军对鲁中和清河区的“扫荡”。
为粉碎日军阴谋,罗荣桓指示滨海军区先发制人,采用“翻边战术”,攻克赣榆城,打乱日军进攻部署,进行反“扫荡”。战役由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和政委符竹庭具体指挥,以军区主力老6团、23团以及海赣独立营等部队执行这一作战任务。考虑到是城市攻坚战,罗荣桓特批了3发九二步兵钢炮弹,以加强攻城火力。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这3发炮弹对我军以少胜多拿下赣榆城起了重要作用。
11月19日晚9时半,我军通过内线关系诓开城门,突击队员突入城内,迅速占领东街和城北门。随后,主攻部队6团1营、3营和23团1营相继突入。分头向伪旅部、142团和伪保安总队驻地猛攻。激战至20日下午2时,赣榆城内伪军大部被歼,伪71旅旅长李亚藩和伪142团团长张星三率残部退守中心大炮楼。大炮楼建在原县衙内,四周有石砌围墙、壕沟、明碉、暗堡,是李亚藩的指挥所。我军将敌指挥所包围得水泄不通。
抗日战争时期的罗荣桓
总攻前,我军一面将步兵钢炮作抵近射击准备,一面致信伪旅长李亚藩,劝其弃暗投明。伪军躲在大碉堡内狂妄叫嚣:“八路弟兄们,你们没有炮,有炮就投降……”话犹未了,一发炮弹准确地从大碉堡2楼窗眼钻了进去,一声炮响,伪军狂呼:“老八路来了!老6团来了!”因为伪军们都知道老6团有一门“九二”步兵钢炮,是平型关大捷的战利品。
随后,我军又第二次致信李亚藩,限其10分钟内率部投降。然而10分钟后,大炮楼里依旧没有动静。于是我军打出第2炮将,将李亚藩指挥部大炮楼顶层掀掉半边,伪军一阵鬼哭狼嚎,李亚藩只好派出副官举着白旗出来谈判。
陈士榘(右二)、符竹庭(右一)在攻打赣榆城的前沿阵地指挥战斗
谈判时,李亚藩的副官一边鞠躬行礼,一边喋喋不休地提出一些无理条件,妄图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我方识破其卑鄙伎俩,严厉斥责其赶快回去告知李亚藩无条件投降,否则我军将继续炮击。
伪副官回去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反应。下午3时,我军打出第3发炮弹,炮弹精准落进伪旅部后院,同时我方轻重机枪、掷弹筒、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战士们劝降喊话声震耳欲聋。
伪军不知我军到底还有多少炮弹,心理发虚。伪军家属们更是害怕再次遭到炮击,哭爹喊娘,催着李张二人赶快投降。在我军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李亚藩、张星三以下伪71旅官兵及伪保安总队、伪盐警队、伪警察局20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
赣榆县城解放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一举攻克海头、兴庄、石桥、大官庄、卢沟子、李巷子、海脐子、桥南头等伪据点13处。
赣榆战役,我军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战果,缴获步枪2000余支、轻机枪8挺、掷弹筒40余门、战马30多匹、汽车2辆、子弹2万余发、炮弹430 发、粮食20 余万斤,其他军用物资堆积如山。我军阵亡3人,负伤37人,仅消耗子弹4000余发。11月26日,罗荣桓特电嘉奖参战部队。山东《大众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均在头版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胜利消息。
1955年,毛主席为罗荣桓授勋
赣榆战役的胜利,是罗荣桓“翻边战术”的成功实践,其中“三发炮弹拿下赣榆城”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令人称奇。此战不但粉碎了日军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的阴谋,有力配合了鲁中和清河区的反“扫荡”,而且积累了敌军工作经验,创下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经典示范,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著,1987年版,第2卷第380—381页)。
作者简介:
吕修军,男,197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今海军航空大学)。历任政治处干事、政治部干事,宜兴艇政治教导员、江阴艇政治教导员、吉安舰政委。2014年转业后任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连云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执笔省级社科课题一项,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参编史志著作多部。理论文章获市主要领导批示一次、国务委员批示一次。
编辑:朱振鑫
发布:常雪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