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各个章节,基本上都是环环相扣的。也就是说前面学的知识点,到后面还要学,还要用。前面学的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后期可能就是深入地学习,更具有一般性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先学有理数的加减,再学它的乘除运算。以后会学到实数的加减乘除,再到后面的二次根式。你会发现前面的没学好,后面学起来就很吃力。
又比如大家是先学了三角形的全等,它的性质和判断,之后才会学相似。其实大家有没有发现,全等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相似,只不过是对应比例是1:1。
通常大家做一些找规律的题,不也是先从一些具体的数出发,先观察它们的规律,再去归纳总结它的通项公式吗?这也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因此建议大家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单元都不要落下,最起码要保证基础过关。即使以后有掉队迹象,要补起来也会容易很多。(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初中数学学习本身,孩子们要过三道坎。只要有一个不过关,120分的总分,上限就是90分,这个一点不夸张。
第一个坎:计算关。计算难点分两块,一个是小学四年级的分数(通分与约分),它涉及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熟练程度。大家可以看到,有不少孩子到六年级了,在写计算结果时,很多分数都不是最简形式。不是他们不知道,最后写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而是他们数感程度不够,看不出分子与分母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所以说,看一个孩子做分数的约分化简,还有通分的熟练程度,或多或少能看出一个孩子的数感程度。
另一个是初二的根式。在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去做题,比如通分都不熟,只能全凭感觉去蒙。二次根式这个章节的内容,一做就错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又会严重地打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是函数关。初中要学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其实这都是高中幂函数的一部分。所以初中的一次函数(虽然简单,但极为重要)没过关,后面其它函数的学习,一定会让你头痛不已。初中的应用题基本上也都是函数。很多学生在一次函数就倒下了,完全没有数形结合的思想。
而且我觉得一些数学老师,并没有把学生教会,或者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函数。只是一个自变量,一个因变量的去让学生背概念。学生们学得一头雾水,越学越不会。函数在中考至少三十分,学不好就都丢掉了。初一数学还行,初二成绩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次函数这里学不会了。
第三关是几何的三线合一。三线合一是初中几何最核心的内容,几乎所有的考点都围绕它展开,包括后面学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图形折叠。这个知识点吃不透,几何要丢至少一半分。
初中几何要过关,三角形全等这一部分,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吃透。它的作用不亚于做乘除法时要用到的工具:九九乘法表。全等这一部分,是以后学相似,包括其他的四边形的基础。因为很多几何题,最终都需要转化成三角形来解。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造全等,把看似毫不相关的条件,把它们建立联系。
添加辅助线是一个难点,有些题辅助线作出来了,题就解决了。有些题辅助线没画出来,想破脑袋也解不了。如果你觉得辅助线不好作,没有太好的思路,可以看看下方的《几何辅助线》,让你学会作辅助线,搞定初中几何题。
至于怎么学,网上有太多人教了。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自悟最重要。学会自主学习,这是一种能力。老师只是一个辅助作用,相当于教练,他能发现你目前存在的问题,帮你指出来。接下来的操练,肯定要自己去执行,当然这个执行过程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否则又会陷入无法举一反三的困境。所以说一个好的老师能提高你的效率,能提供给你适合的题目,但真正把问题解决掉还是要靠自己。
相关阅读
为什么都说初二是严重的两极分化阶段的开端?尤其是数学更加明显
你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
知识点是第一位的,题是为知识点服务的,太多人把这个顺序搞反了
想学好初中几何,必须吃透三角形这部分内容,否则后面一定会吃亏
小学的这五种数学思想能灵活运用,对于未来的数学学习将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