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Gabriel S.Nambafu
通讯作者:Guosheng Li
通讯单位: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汇聚液流电池科研人员超1200人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邀请进群
(备注:单位名称姓名电话、进群)
如图2a所示,与未处理的GC电极相比,使用活化GC电极的CV结果显示出优异的可逆性。扫描速率为10 mV s-1时Fe(BPMG)2的CV图显示阳极峰值分别为-0.25 V,阴极峰值为-0.45 V。如图2b所示,随着扫描速率的提高,电流呈增加趋势。通过线性拟合峰值电流对数(I)与对数扫描速率(n)的曲线图进行的简要分析(图2c)显示斜率为0.77,表明Fe(BPMG)2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既受扩散控制,也受传质控制。
如图3a所示,电池测试表明在库仑效率(CE)为100%的情况下,连续进行了700多次充电和放电循环(≈25天),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容量衰减(<0.0001%/循环)。图3b比较了第1次、第250次、第500次和第730次循环时每个充电和放电过程的电池电压曲线。从这些电压分布中观察到,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充电/放电过程中的过电势会增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减小和堵塞导致的流速降低。图3b的另一个观察结果是放电的CV部分的持续时间在循环过程中增加,而充电的CV部分显示出最小的变化。为了定量说明充放电CE的趋势,图3c显示了充放电容量,以及相对于满容量(CC+CV)的相应比例。观察到CC充电容量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0.0001%/循环),而在730次循环后,CC放电容量下降了≈6%(0.008%/周期)。图3d显示了使用Fe(BPMG)2阳极电解液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以及730次循环后的两条脉冲曲线,典型的放大图显示了3500至4200s之间的曲线。放大图显示电解液的过电势为0.054V,随后在第730次循环时循环电解液的过电压增加到0.094V,与图3b所示的较大循环次数下观察到的较高过电势一致。随后,选取了每个搁置期最后一点的电压值,得出开路电压(OCV)曲线,如图3e所示。消除过电位的OCV曲线表明新鲜电解液和循环电解液之间的电池电压曲线具有可比性,表明长期循环后电池电解液成分没有显著变化。图3f显示了长期循环中Rt、R1、R2和Rm的比较。R1和R2在长期循环过程中变化最小,表明膜和电荷转移性能保持不变。循环过程中电池过电位增加的大部分(图3b)或Rt(总电阻)的增加可归因于Rm的增加,Rm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上述电池堆堵塞引起的流动动力学变化。
在CC+CV模式下评估了Fe(BPMG)2阳极电解液的倍率能力,表明在不同电流密度(5-240mA cm-2)下,总(CC+CV)充放电容量(图4a)的衰减最小。此外,在整个测试过程中,CE(图4b)始终保持在100%附近。然而,当仅绘制CC部分的充放电容量(图4c)时,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容量明显降低,归因于其固有的动力学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当电流降低到较低值时容量会恢复,表明Fe(BPMG)2阳极电解液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高电流密度循环过程中不会分解。图4d显示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电和放电电压分布,表明与CV部分的延长相比,CC部分的电压分布缩短,是由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充电和放电的过电势更高。此外,与先前工作中报道的Fe(NTMPA)2不同,Fe(BPMG)2在各种电流密度下显示出一致的单一电压平台,表明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Fe(BPMG)2存在单一电荷通路,与之前关于Fe(NTMPA)2的研究中报道的两种电荷通路形成对比。在相同测试条件(60 mA cm−2)下Fe(NTMPA)2和Fe(BPMG)2阳极电解液的电压分布(图4e)可以看出Fe(NTMPA)2的电压升高与Fe(BPMG)2的平滑电压分布形成对比。比较了Fe(BPMG)2和Fe(NTMPA)2电池使用图3f中描述的相同方法获得的电阻。与Fe(NTMPA)2相比,Fe(BPMG)2的R1和R2之和没有显著差异(或略小)。相比之下,Fe(BPMG)2的Rm远小于Fe(NTMPA)2电池的Rm。图4f显示0.3 M Fe(BPMG)2阳极电解液在100%SOC下的放电能力在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53 mW cm−2中的输出功率密度,优于0.67 M处较高浓度Fe(NTMPA)2获得的可比功率密度,证实Fe(BPMM)2更快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探索了Fe(BPMG)2的几种可能的配位环境,以捕捉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构象变化,记为S1、S2和S3(图5a)。图5a中报告的结构与之前报告的Fe(NTMPA)2显示出结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配体配位一致性变化。例如,S1构型中的Fe(BPMG)2导致每种BPMG的两个膦酸酯基团与中心Fe以双齿单齿构型结合,留下一个悬空的未结合羧酸酯基团。这种结构类似于之前报道的Fe(NTMPA)2的结构,在Fe(BPMG)2中有一个无界的膦酸酯基团,而不是羧酸酯基团。尽管BPMG和NTMPA在S1状态下的内球配位环境相似,但与NTMPA中的膦酸酯基团相比,BPMG中的悬挂羧酸基团会影响抗衡离子的外球配位。如图5a所示,S2构型的Fe(BPMG)2具有与Fe配位的所有三个官能团(两个膦酸盐和一个羧酸盐),每个官能团都充当单齿配体。从图5b可以看出,在pH值接近8的电池循环条件下,BPMG的氮原子发生质子化,导致它们存在于两性离子态中,有效地抑制了氮原子的键合能力。因此,Fe(BPMG)2最活跃的分子结构可能存在于S1和S2中。Fe(II)(BPMG)2和Fe(III)(BPMM)2的S1和S2结构的相对自由能图如图5c所示,清楚地表明了对S1分子结构的取向,与S2分子结构相比,S1分子结构具有低得多的自由能。
拉曼光谱能够监测铁络合物的特征拉曼带(图6a),特别是源自羧酸根基团的信号,而不会中断电池循环。在图6b中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强度图,包括在满充电状态(0-100%SOC)和放电循环(100-0%SOC)期间收集的200个运行拉曼光谱。换句话说,光谱的下半部分代表充电循环,而上半部分代表放电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在测量期间观察到的某些拉曼带,特别是与P-O键相关的拉曼带,显示出与SOC变化相关的强度变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变化似乎是高度可逆的,与Fe(BMPG)2液流电池中观察到的良好循环性非常吻合(图3a)。图6a中显示了不同SOC(0、25、50、75和100%SOC)下的五个拉曼光谱。简要地分配了主要与膦酸酯的P-O伸缩模式和羧酸盐的振动模式相关的拉曼能带。例如,与Fe(II)(BPMG)2连接的985 cm-1处的P-O拉伸随着SOC的增加而呈增强趋势。相反,与位于1000-1060 cm-1之间的Fe(III)(BPMM)2复合物相关的P-O带呈相反趋势,其强度随着SOC的增大而降低。此外,在Fe(III)(BPMG)2的P-O伸缩模式下观察到的峰移范围为15-75cm-1,与之前使用FT-IR光谱报道的Fe(NTMPA)2配合物的类似峰移(≈22cm-1)一致。985和1042 cm-1带的强度与SOC进行了对比,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与线性拟合很好地吻合(图6a插图)。与观察到的与磷酸根的P-O伸缩相关的拉曼带的强度和波数的周期性变化相反,这些变化受到Fe(II)或Fe(III)结合的影响,具体取决于电池的SOC,与羧酸盐相关的拉曼谱带,如935 cm-1(-COO-平面外模式)和1320/1399 cm-1(C-O伸缩模式),在强度和峰位上都保持不变,表明BPMG配体的羧酸根基团不直接参与与铁离子的八面体配位中的络合。相反,最有可能表现为BPMG配体的三个官能团(两个膦酸酯和一个羧酸酯)之间的非键合部分。与Fe(III)(NTMPA)2络合物的S1和S2分子结构中存在的Fe(NTMPA)2相反,Fe(II)(BPMG)2和Fe(III)(BPMG)2中对S1分子结构的取向在区分上述氧化还原反应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类似的理论,如果考虑在第一配位壳中引起最小结构变化或配体重新取向的配合物的更快电子转移动力学,与Fe(NTMPA)2相比,Fe(BPMG)2的氧化还原反应几乎没有配体重新取向。因此,与Fe(NTMPA)2相比,Fe(BPMG)2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充电过程中动力学约束更少或没有额外的高压平台。
Gabriel S. Nambafu, Aaron M. Hollas, Peter S. Rice, Jon Mark Weller, Daria Boglaienko,David M. Reed, Vincent L. Sprenkle, and Guosheng Li,Strategically Modified Ligand Incorporating Mixed Phosphonate and Carboxylate Group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in All-Iron Redox Flow Batteries.2024,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DOI: 10.1002/aenm.202403149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AM:梯度分布的亲锌位点实现高容量的稳定水系锌基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洋团队发表ACS AEM:盐酸胍调节负极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赋能铁铬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华东理工大学徐至&南京工业大学黄康AIChE Journal:掺入ZSM-5沸石的液流电池膜可实现高质子传导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韩国Youngkwon Kim团队CEJ:通过热氧化蚀刻制备介孔石墨毡电极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四川大学王刚/王瑞林团队发表AMI:用于钒液流电池的含有柔性聚磷腈衍生物的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膜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Angew:多齿螯合配体实现高性能锌溴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泽波老师发表JES:液流电池-不对称设计分析与研究方法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阿德莱德大学郭再萍教授AFM:揭示非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双氧化还原型共晶电解液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AMR:先进膜技术推动液流电池产业化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钒电解液最新综述!华北理工大学何章兴教授EF: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解液杂离子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最新液流电池Nature!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宋启磊:聚合物膜中水合微孔的选择性离子传输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新加坡国立大学王庆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EES:一种氧化还原介导锌电极稳定锌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山大学于觉知副教授AFM :构建TiC/TiO2异质结提高Ce3+/Ce4+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EES:空气稳定的亚甲基蓝阴极电解液实现千瓦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张绘研究员团队CEJ:具有超高电压和高性能的绿色铕铈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CEJ:一种具有高度变化流道的对流增强流场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江苏大学徐谦&西安交通大学杨卫卫JES: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运行参数监测/估计、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综述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AEM:7.9μm高离子传导性的图灵膜用于高功率密度锌基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南大学王珏副教授ChemSusChem:调节聚苯并咪唑膜中分子相互作用提高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能量效率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曲阜师范大学张雨霞发表JMS:通过共价有机纳米片交联氧化石墨烯增强SPEEK膜选择性用于VRFB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AFM:N-CNTs复合膜赋能锌基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Angew:联苯胺衍生物:一类用于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高氧化还原电位分子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东北大学杨景帅副教授团队Energy&Fuels:氨基化合物功能化的聚氯乙烯基膜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冯大卫发表Nature:软硬两性离子添加剂助力卤化物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团队AM:芘基氧化还原活性分子原位分子重构赋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上海交通大学纪亚团队国际顶刊Joule(IF=38.6)发表液流电池氧化还原靶向反应调控研究成果
【液流电池论文赏析】瑞典皇家理工学院ACS Sustainable Chem. Eng:用于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木质素基电解液
【论文赏析】华中科技大学段将将教授团队AEM :二磺酸配体螯合作用稳定碱性全铁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吉林大学曲大为教授团队发表JES:不同温度下钒液流电池实验与模拟的综合研究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晓宏教授团队发表Angew:亚铁氰化锂降本增效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西安交通大学李印实教授ACS AMI :NiCo2S4纳米片优化溴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论文赏析】丹麦奥胡斯大学Anders Bentien教授JPS: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标准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对膜传输特性进行评估
【论文赏析】深圳大学周学龙教授AFM:In纳米颗粒改性石墨毡电极赋能Zn-Br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辽宁大学房大维教授EA:正负极不对称电极是进一步提高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的有效策略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西安交通大学何刚教授团队发表ESM:锁定共轭平面含硫紫精,赋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华北理工大学何章兴教授电极综述ACS Materials Letters: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的主要障碍及优化策略
【论文赏析】辽宁大学房大维教授CEJ:同步优化导电性和吸附性的电极用于高性能紫精基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西南科技大学张亚萍教授团队发表JES:含自合成三酸酐单体的支化磺化聚酰亚胺膜用于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南方科技大学魏磊&李文甲&香港科技大学范新庄CEC:液流电池用高性能多孔电极:比表面积和反应动力学的改进
【论文赏析】东北大学赖勤志&四川大学王倩教授JPS:功能区域化催化剂促进溴氧化还原动力学用于溴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哈佛大学Michael J. Aziz 教授NE:温和的pH解耦具有实用的pH恢复能力的水系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北京化工大学程元徽教授Small:Fe-N4原子改性的碳纳米管提高V4+还原为V3+的动力学用于制备钒电解液
【论文赏析】东北大学杨景帅团队ACS APM:磺酸盐和铵盐接枝的聚(靛红三联苯)膜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西湖大学王盼教授JCIS:纳米普鲁士蓝水系胶体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浙江大学郑梦莲教授AFM:静电纺丝分级孔结构的复合电极用于无枝晶锌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团队J. Energy Chem:高性能低成本全铁液流电池可实现长时储能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四川大学王刚&王瑞林团队发表ACS AMI: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含磺化多孔材料的新型磺化聚酰亚胺复合膜
【论文赏析】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晁栋梁教授团队NSR:拯救死二氧化锰稳定锌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一种介导和催化动力学的指标
【论文赏析】郑州大学付永柱教授最新综述: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前景
【论文赏析】华北理工大学:高性能钒液流电池用高活性氮磷共掺杂碳纤维@石墨毡电极
【论文赏析】东北大学杨景帅教授:新型两性离子交换膜增强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
【论文赏析】哈佛大学Michael J. Aziz 教授NE:温和的pH解耦具有实用的pH恢复能力的水系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浙江大学郑梦莲教授发表JES:不对称支持电解质策略用于缓解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不平衡问题
【论文赏析】深圳大学周学龙教授Small Methods:双梯度电极实现超高面容量的锡混合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李南文研究员团队JMS:具有可调形态的不对称多孔聚苯并咪唑膜用于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泽波博士团队发表JES:钒液流电池导流优化设计的数值分析
【论文赏析】清华大学席靖宇教授CEJ:铋纳米片诱导锌沉积实现长寿命水系锌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华东理工大学徐至教授JMS:具有快速和选择性离子传输功能的Pd2+配位聚苯并咪唑膜用于碱性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北京化工大学程元徽教授JES:水系液流电池的长寿命可逆铬阳极电解液的螯合方法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JACS:铋单原子调节石墨毡电极提高钒液流电池功率密度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徐州工程学院钱彭华团队发表JES:钒液流电池用交联穿插结构调控的高性能两性聚醚醚酮复合膜
【论文赏析】浙江大学郑梦莲教授JES综述: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多孔电极结构参数及优化研究进展
【论文赏析】东北大学赖勤志&四川大学王倩教授JPS:利用界面-电场调节吸附能力促进锌-溴液流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
【论文赏析】湖南大学何清/彭桑珊&长沙理工大学曾光教授团队JMS:通过聚合物超分子侧链增强伪纳米相分离最大限度提高液流电池膜性能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曲阜师范大学张雨霞团队发表JMS:钒液流电池用含阳离子共价有机纳米片的超高离子选择性复合膜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西南科技大学张亚萍教授团队发表JPS:具有支化结构和独特二胺单体的磺化聚酰亚胺膜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泽波博士发表CEJ(IF=13.3):基于仿生机制的不同阻块液流电池流场设计
【论文赏析】东北大学赖勤志&四川大学王倩教授JPS:氧化还原靶向催化剂为高功率锌溴液流电池开发新的反应路径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清华大学王保国教授团队发表Angew:用于液流电池的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自支撑共价有机聚合物膜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Angew:锌铁液流电池在-10°C下稳定运行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教授团队发表Angew:基于空间位阻调节的高稳定性全铁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大连化物所李先锋&张长昆&李胜海研究员Nat. Sustain.:空气稳定的萘衍生物电解质用于可持续的水系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浙江大学郑梦莲教授Small:在碱性液流电池中利用层状双氢氧化物阵列介孔工程的附加吸附作用提高的离子传输
【论文赏析】清华大学席靖宇教授JES:炭黑涂层SPEEK膜用于高效的全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浙江大学郑梦莲教授EA:铜锌双金属有机骨架作为保护层用于无枝晶锌沉积的锌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唐奡研究员JPS:一种基于碳纸的高功率密度钒液流电池流场设计策略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江苏大学徐谦教授团队发表JES:基于分形流场改善非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论文赏析】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唐奡研究员CEJ:高选择性的共价三嗪骨架交联微孔聚合物膜用于超稳定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浙江大学高翔院士&宋浩教授JES:一种高效稳定地生产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高性能V3.5+电解液的催化剂
【论文赏析】韩国科学技术院Carbon Energy(IF=19.5):由三层聚苯并咪唑膜组件实现的高效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泽波博士团队发表EA:析氢反应对全钒液流电池性能影响的评价
【论文赏析】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焉晓明教授JMS:柔性哌啶烷基链组装的先进刚性咔唑基膜用于中性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北京化工大学谭占鳌教授综述:基于金属配位化合物的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国石油大学徐春明院士团队(徐泉、牛迎春)NRE:用于铁铬液流电池的均匀分散铋金属纳米催化剂改性碳布电极
【论文赏析】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焉晓明教授JMS:一种高分子量可溶性高磺化聚苯并咪唑膜用于提高钒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和长期稳定性
【论文赏析】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丁美教授团队ACS:Co2P改性电极的协同效应促进先进的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香港城市大学支春义教授&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EES:通过再生“死锌”实现低成本锌基液流电池阳极电解液利用率99%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常州大学汪称意教授团队发表APM: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丙磺酸和十八烷基侧链功能化的聚(联苯哌啶)两性膜
【论文赏析】新加坡国立大学王庆教授AM:一种通用的锌基液流电池库仑效率补偿策略
【论文赏析】恭喜我司客户上海交大纪亚团队发表JES:带有聚多巴胺桥接PTFE纳米颗粒的高性能SPEEK膜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CS Energy Lett:稳定、不渗透的六氰基铁酸盐阳极电解液用于非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头部锌溴液流电池产业公司江苏恒安储能综述:锌溴液流电池碳基电极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论文赏析】天津大学黄成德教授EA:富氧空位掺杂的WO3/GF作为DHAQ/K4Fe(CN)6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新型电极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深圳理工大学梁国进老师发表CS: 基于加合物化学具有局部高碘浓度层的复合膜以实现高度可逆的锌碘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上海大学丁鹏研究员JMCA:提高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能量效率-界面工程策略导向的碳基异质结构电极
【论文赏析】香港城市大学张瑞勤教授AFM:尿素诱导锡均匀沉积用于长寿命锡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吴晓宏教授CEJ:氧化还原介质在水系碘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实现了快速的反应动力学和高的碘利用率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天津大学赵力&邓帅教授课题组发表JMCA: 将热再生电化学循环和液流电池相结合的新型高效集成系统
【论文赏析】江西理工大学谢志鹏教授:一种高性能Eu/Ce全稀土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于大规模储能
【论文赏析】东北大学赖勤志Small:海胆状介孔的TiN空心球促进溴基液流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
【论文赏析】中国石油大学徐泉Energy&fuels:氮掺杂氧化铋改性碳布作为铁-铬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双功能电催化剂
【论文赏析】大力电工余龙海/罗丽娟团队CS:35kW钒电池堆实时温度变化及其对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论文赏析】华北理工大学何章兴Energy & Fuels:钒液流电池双功能电极原位修饰策略的回顾与展望
【论文赏析】沈阳化工大学张本贵和王康军JMS:传导增强型含金刚烷的聚芳醚酮膜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清华大学席靖宇JES:精细致密的铋电催化剂实现高功率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哈尔滨工业大学卢松涛/张红团队发表JMCA: 水合共晶溶剂同时调控碘转化及锌沉积构建锌碘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复旦大学王永刚&扬州大学王财兴(Nature communications):高电压无枝晶锌碘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团队综述:锰基液流电池展望
【论文赏析】香港科大邵敏华CEJ:基于N-杂环连接TEMPO和双电子联吡啶的高可溶性和无交叉性全有机氧化还原电对用于水系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权威综述FR:锌基液流电池展望
【论文赏析】韩国科学技术院AEM(IF=24.4):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磺化聚苯并咪唑膜
【论文赏析】西湖大学王盼Angew:一种用于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多电子高电位螺芴基正极电解液
【论文赏析】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慧云AM综述:一篇综述全面了解VRFB膜材料
【论文赏析】华中科技大学段将将教授团队ACS Energy Letters:磺化配体工程实现稳定的碱性全铁离子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吴雪梅/逄博JMCA:醌可转换硫酸根离子传导侧链用于高选择性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华北理工大学何章兴教授综述ACS Nano:一篇综述全面了解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三维电极材料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西安交通大学杨卫卫教授发表JES:一种用于钒液流电池的高性能和超稳定的分级嵌套网络孔隙碳电极的开发方法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天津大学李彬团队发表ESM: 通过仿生多级配位环境构建策略实现稳定的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华南理工大学梁振兴教授团队JEC:空间位阻屏蔽紫精抗碱蚀实现超稳定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RFB)
【论文赏析】大连理工大学吴雪梅/逄博JMS:基于自支撑COF纳米纤维的离子传导膜用于提高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效率
【论文赏析】华南理工大学彭新文教授团队ACS :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富含杂原子分级的多孔生物质碳
【论文赏析】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丁美教授团队JCIS:通过甘氨酸调节Zn2+的溶剂化结构实现长循环中性锌铁液流电池(ZIFB)
【论文赏析】天津大学蒋浩然教授JES权威综述:一篇综述真正读懂锌碘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大连海事大学马相坤教授团队JPS :分级碳链网络“盔甲”为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长期循环稳定性保驾护航
【论文赏析】中南大学李洁综述ESM:基于多金属氧酸盐团簇的新兴氧化还原液流电池(POM-RFB):性能指标、应用前景和发展策略
【论文赏析】香港理工大学巫茂春教授JPS:高倍率长寿命锌溴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郑州大学付永柱&郭玮AFM:硼掺杂构建的缺电子位点诱导碱性锌铁液流电池中锌的均匀沉积
【论文赏析】中科大&宿迁时代储能徐铜文&杨正金30页权威综述JEC:pH中性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解液和膜的进展与展望
【论文赏析】大连理工大学吴雪梅JPS:醌可转换酚羟基侧链构建高选择性离子传导通道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李先锋十八页权威综述ACS EL:一文了解液流电池五十年的“前世今生”
【论文赏析】上海交通大学王丽伟教授JPS:同步调节溶剂化壳和电极界面用于可持续锌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部分氟化二氧化硅与可调烷基交联剂复合多阳离子碱性膜用于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ACS AEM:一种亚10μm厚度的超低面电阻离子传导膜用于高功率密度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AFM:高分子稳定性多环叠氮(PA)衍生物用于长寿命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FB)
【论文赏析】中国石油大学徐泉教授团队Nano Research:铁铬液流电池高活性电极的制备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IECR:基于新型铅基阳极电解液的铅-溴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西南科技大学张亚萍/李劲超团队发表ACS AMI: 用于VFB的交联型含氟磺化聚酰亚胺膜的构建和研究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吉大李昊龙教授发表Angew: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纳米团簇的超分子修饰Nafion膜用于高选择性质子传导
【论文赏析】湖大吴雄伟&湖南农大曾宪祥ACSAMI:通过微蚀工艺在石墨毡上原位生长非晶态MnO2作为高性能钒液流电池的高效催化剂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大连理工大学朱秀玲教授发表CEJ:采用磷酸预溶胀策略构建酸掺杂含氟聚(芳基吡啶鎓)膜实现高性能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团队AEM:原位垂直排列的MoS2阵列电极用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无络合剂的溴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大徐铜文教授团队Nature 子刊(IF=27.6):支撑液流电池400mA/cm2超高电密运行的阴离子交换膜
【论文赏析】华东理工大学徐至&南京工业大学黄康J. Membr. Sci.:一种疏锌界面工程实现超长寿命锌基液流电池的晶面操控
【论文赏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孟晓宇副教授JPS: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上原位生长共价有机框架以实现液流电池膜的质子选择性传输
【论文赏析】西安交通大学何刚教授团队Angewandte Chemie:降本增效—高性能萘二酰亚胺新材料助推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元家树发表Small:从退役LiFePO4到NaFePO4—连续流电化学合成橄榄石结构NaFePO4材料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Angew. Chem. Int. Ed.: 用于锌-铁氰化物液流电池的新型碱性电解质化学
【论文赏析】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刘建国JMST: 用于高性能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氮、磷、硫共掺杂碳纳米管/三聚氰胺泡沫复合电极
【论文赏析】香港城大支春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梁国进NC: 以淀粉为媒介的胶体化学用于高度可逆锌基多碘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大徐铜文/杨正金教授Adv. Mater(IF=29.4) : 用于长寿命碱性锌液流电池的双功能电解质添加剂设计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马小华团队发表JES:通过ZIF-8诱导的物理交联同时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H+电导率和H+/V4+选择性
【论文赏析】李先锋EES(IF=32.5): 固态溴与Ti3C2Tx MXene载体的可逆络合:超低自放电溴基液流电池高活性电极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四川大学王刚团队发表Polymer:一种含咪唑环的低钒离子渗透率新型磺化聚酰亚胺膜用于全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奥胡斯大学&浙江大学Adv. Sci: 通过纳米限制氢键网络实现高效氢氧根离子传输的壳聚糖复合膜用于碱性锌基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武汉理工熊斌宇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Hao Wang:一种新型的零维动力学模型用于研究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容量损失机制
【论文赏析】丹麦技术大学李庆峰和东北大学杨景帅团队CEJ: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和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酸掺杂支链聚联苯吡啶膜
【论文赏析】上海交通大学纪亚团队ESM(IF=20.4): 水性有机氧化还原靶向液流电池的电位预测:DFT计算和实验验证
【论文赏析】中科院金属所唐奡: 一种通用添加剂设计策略,用于调节溶剂化结构和氢键网络,以实现低温全铁液流电池的高度可逆铁阳极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中科院张锁江院士团队发表NE:加入LLZTO填料的离子交换 Nafion 复合膜可实现高倍率锂浆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重大周小元发表Nanoscale《高效催化剂与配对反应组合在超低电压下实现安培级CO2电解制备化工原料》
【论文赏析】赵天寿院士团队Science Bulletin: 用于高压水系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二羧酸钴联吡啶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论文赏析】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宋启磊Nat. Mater.(IF=41.2) : 亲水性微孔膜用于选择性离子分离和液流电池能量存储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卢少微/刘兴民团队发表JES:在MXene片上原位生长CoO修饰全钒液流电池电极
【论文赏析】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吴雪梅/陈婉婷团队ESM(IF=20.4):自支撑磺化共价有机骨架作为钒液流电池的高选择性连续膜
【论文赏析】浙江大学俞自涛教授&宁波理工学院孙洁博士Energy:碳纤维表面形貌和官能团的量化对钒液流电池中的传质系数影响研究
【论文赏析】华东理工大学徐至教授团队JMS:具有高效质子选择性传输通道的聚苯并咪唑-共价有机框架混合膜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正金JPS:一种适用于中性pH的水性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高溶解性、易获取的紫精负极电解液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蒲雄发表JPS:使用具有催化作用的Co-N-C复合阴极提高锌溴液流电池的效率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大连理工大学朱秀玲教授发表JMS:通过侧链工程构建用于高效钒液流电池的高性能氟聚(芳基哌啶鎓)离子交换膜
【论文赏析】西安交通大学李印实ACS:用于液流电池的颗粒键合催化剂修饰电极:将两相界面扩展到稳定的传质和高效的氧化还原反应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南京大学金钟/刘玉竹课题组发表JACS:超稳定吩嗪二氧烷酸的筛选及其在高容量水系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南京大学金钟/刘玉竹课题组发表ACS:具有水溶性氨基酸侧链的仿生萘醌两性衍生物用于高稳定性水系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厦门大学陈嘉嘉ESM:调整水性{CoW12}多氧化金属簇的内外球电子转移行为使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压超过1.5V
【论文赏析】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团队AEM:在石墨毡电极上无金属制备氮掺杂垂直石墨烯,增强高性能液流电池的反应动力学和传质
【论文赏析】郑州大学付永柱Chemical Society Review(IF=46):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功能材料的优点与应用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曲阜师范大学发表《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高离子选择性磺化聚醚醚酮/多两性离子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杂化膜》
【论文赏析】香港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团队ESM: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高催化空心Ti3C2Tx MXene球修饰石墨毡电极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清华大学赵雪冰课题组发表CEJ论文:《转化液流燃料电池为高效氧化HMF生产FDCA的可控反应器》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团队EEScience (IF=32.5): 基于机器学习的钒液流电池成本、性能预测及优化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清华大学赵雪冰课题组发表CEJ论文:《使用电沉积修饰泡沫镍阳极用于高效FDCA和电能联产的液流燃料电池》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团队Joule(IF=39.8): 低成本碳氢化合物膜可实现商业规模的液流电池用于长期储能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新加坡国立大学陈仲欣发表ACS Catalysis论文《钌掺杂对碳化钼硝酸盐还原活性的摆动析氢作用》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新加坡国立大学陈仲欣发表AMR论文《用于流水线生产的单原子催化剂工程:从催化剂设计到反应器理解》
【论文赏析】中科院金属所严川伟JEC:通过Zr-MOFs重构质子通道实现用于钒液流电池的高离子选择性和质子传导性SPEEK复合膜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吉林大学李昊龙发表NL论文《通过超分子对Nafion进行离子-纳米相混合以增强其在液流电池的质子选择性》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重庆大学周小元发表论文《强耦合的Ag/Sn–SnO2纳米片在安培级电流下将CO2还原为纯HCOOH溶液》
【论文赏析】郑州大学付永柱Chemical Society Review(IF=46):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功能材料的优点与应用
【论文赏析】郑州大学付永柱Chemical Society Review(IF=46):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功能材料的优点与应用
【论文赏析】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严川伟/刘建国CEJ:通过简易合成的开创性三聚氰胺泡沫基电极作为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发展方向
【论文赏析】湖南大学何清教授团队AEM(IF=27.8):用于高性能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膜的超分子侧链拓扑介导的伪纳米相分离工程
【论文赏析】香港科大赵天寿院士ESM(IF=20.4):定向微纤维与多孔碳纳米纤维交织:高功率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新型电极
【论文赏析】南科大赵天寿院士:在石墨毡电极上组装具有增强反应动力学和传质性能的无金属参与的氮掺杂垂直石墨烯可用于提升液流电池性能
【论文赏析】哈佛大学J. Aziz综述ACS Energy Letters(IF=22):通向高功率密度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途径
【论文赏析】韩国科学技术院JMS:用于VRFB的亚20nm超薄全氟磺酸接枝氧化石墨烯(PFSA-g-GO/PFSA)复合膜
【论文赏析】中科院金属所刘建国团队CEJ:通过金属有机框架“连接剂”实现先进聚苯并咪唑复合膜并将其应用于高性能钒液流电池
【论文赏析】南开大学陈军院士Advance Materials综述(IF=29.4):用于水系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有机电活性材料
【论文赏析】祝贺我司客户武汉理工大学熊斌宇团队发表JES论文:基于门控递归单元神经网络的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流量感知数据驱动模型
【论文赏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团队综述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利用可持续化学原理开发液流电池技术
【论文赏析】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团队综述:液流电池与电堆尺度流场(从不同视角提供液流电池流场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新见解和新思路)
【论文赏析】韩国科学技术院Siyoung Q. Choi团队: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具有热形态控制的高性能超薄全氟磺酸膜
【论文赏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席靖宇团队:钒液流电池的V(II)/V(III)活性分布及析氢副反应起始电位分布的原位作图
详细了解
液流电池材料/单电池夹具/电堆/测试系统产品
点击武汉之升新能源官网
www.whzs-v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