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拼一次!她是不服输的川大杨蒙竹

教育   2024-11-25 20:14   四川  


心之所向

便一如既往

川大2019级临床医学

五年制的杨蒙竹

以医学为志向

以热爱为动力

一路磕磕绊绊

却从未停止前行


因为热爱

所以义无反顾

“填报高考志愿时,所有志愿都与医学有关。”杨蒙竹对医学专业的向往由来已久。


儿时由于体质较弱,频繁出入医院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但每次去医院,负责照顾她的儿科医生总是温柔耐心、轻声细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她身体上的不适减轻了许多。


在年幼的杨蒙竹心中,医生给她的初印象就像电视上经常展现的那样,神圣而充满光环,深深地烙在了她幼小的心里。


然而,命运并未按照杨蒙竹的期望展开。考上川大时,她没能进入心仪的临床医学专业,但并未因此气馁。了解了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后,她没有任何犹豫,决定为了梦想再拼一次!


“自己仿佛重读了一遍高三。”为了自己的热爱,杨蒙竹忍痛割舍了许多参与校园活动和学生社团的机会。每次听到同学们在聊天中讲述学生活动中的成长和乐趣时,她心中总会泛起一丝羡慕之情。


除此之外,无论是成功的几率,还是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都让她压力倍增,内心煎熬。她也害怕再次失败,害怕努力付诸东流。


抱着“再拼一次”的决心,杨蒙竹一次次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经过近一年的奋斗,终于如愿以偿,转入临床医学专业。


杨蒙竹外科动物手术操作练习(右一)


回顾那段经历,杨蒙竹发现自己实在有些“莽”,不管是高考志愿填报还是选择转专业,她锚定了对临床医学的热爱和坚定,“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认定了便义无反顾地为之努力。”就这样,她饱含一腔热爱,破釜沉舟,“莽撞”地闯进了临床医学。


根植生活

科研创新就在身边

在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对杨蒙竹而言,让她成长最多的是参加科创竞赛。


第一次与医学科创项目相遇,是大二寒假的一次社会实践。当时新冠疫苗刚刚研发推广,低龄儿童与老年人群暂时不能接种。


家中的亲朋好友询问原因,这引起了杨蒙竹的思考:“新冠疫苗是否真的对老年人身体存在危害?受社会舆论影响老年人是否有主动接种疫苗的意愿……”


她将生活观察转化为研究问题,与同学们一同开展以“老年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意愿”为主题的研究,寒假期间走访社区居民、问卷调研、分析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论文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


杨蒙竹与团队成员对居民进行走访


“科研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深。”回忆第一段科研经历,杨蒙竹认为,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研究问题,科创的第一步就在身边。


屡败屡战

收获的成长不会骗人

初发论文的杨蒙竹对于医学科研充满希望与憧憬,恰逢“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启,她便同团队成员一起将寒假实践的初步成果转化为“挑战杯”学术科技项目。


当时,团队成员通宵达旦,撰写了几十页的立项书,兴致勃勃地提交后却未过校级立项。与此同时,杨蒙竹的“大创”项目也并不顺利,连续两年申报均止步院级。科研之路在顺利开启后似乎遇到了难以跨越的瓶颈。


然而,杨蒙竹并未因眼前的困难而止步不前。“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找短板,然后去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也许是尝试本身。”


杨蒙竹为大创项目进行标本收集整理


在第三次尝试“大创”时,杨蒙竹作为负责人带领成员一步一步踏实向前推进。她让自己真正深入到项目之中,了解项目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何处,关键核心部分该如何处理。


一次次修改、一遍遍打磨,项目申报书在团队无数次崩溃又无数次咬牙坚持中终于完成。经过多次评审答辩,杨蒙竹团队的项目最终获得国家级立项。


“科创竞赛试错的过程是必要的,要探索如何将项目落到实处,从每一段经历中获得成长是关键。”杨蒙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先后荣获了挑战杯国奖、互联网+国奖……


心之所向,便一如既往。杨蒙竹在认清学习临床医学的不易后依然饱含热爱,坚定向前。如今已经直博的她,正一步一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今日大川】

采写丨 王怡 宋婧雯  

编辑丨宋婧雯

责编丨王允保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服务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发布各类招生简章;提供报考资讯及报考指南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