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意思是说,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带下病等。
寒湿先入皮下,肌肉易受伤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里,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寒湿留在肌肉中,会造成肌肉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小腿肚子发酸、发沉说明湿气重
《黄帝内经·素问》上说:“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热。”寒湿聚集于肌肉,就会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肉酸困乏力。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伤阳,不能化湿,湿寒相加致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痉挛。因此,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常会出现颈肩酸痛、手臂麻木甚至不能抬举等症状。
寒湿头痛的症状表现
●头顶疼痛,感寒遇冷会加剧。
●首如裹,面如蒙,即头重有束紧沉重感,眩晕;双目作胀,乏力嗜睡。
●恶心想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舌苔薄白微腻,脉弦。
寒湿性颈椎病的特点
●颈项酸疼沉重;
●头晕头痛,转动受限;
●上肢无力,感觉异常;
●肌肉萎缩,X线提示颈柱生理曲度改变。
背部受寒,心肺也受寒
中医上讲,“背为阳,心肺主之。”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所过之地,是人类的第二内脏,上面遍布诸如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胆俞等重要穴位。从现代医学来看,背部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支配着背部皮肤及内脏的生理活动。所以,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背部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导致营养心脏的冠状血管痉挛,诱发冠心病,还可导致气管及肺受寒而发生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肺炎等。
研究表明,除久坐少动等原因外,秋冬气候的剧烈变化也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冬季寒湿邪气侵袭,会导致腰背部肌肉紧张痉挛,小血管收缩,引发腰椎局部肌力平衡失调,使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因而会引发与加剧椎间盘突出的症状。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体质虚弱、阳气虚衰,更容易受到冬季风寒之邪的侵袭,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猛增。
腰部受寒,肾气受损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有肾脏,肾气有温煦全身阳气的作用,而全身的正常工作正是靠阳气。一旦腰部受寒,肾气受损,人就会怕冷、无力,出现倦怠、食少、大便稀薄等症状。关节炎、风湿病等也与穿着和气候变化有关,也就是“感受风、寒、湿之邪气,会造成气血经络闭阻不通”,而感到酸软、疼痛、麻木等。所以,对女人来说,养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暖腰,别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