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六!上海地铁这条线路延伸段开通初期运营!首末班车时间和运营间隔公布→

时事   2024-11-28 18:49   上海  

好消息来了!

17号线西延伸工程

东方绿舟站(不含)至西岑站

本周六(11月30日)

首班车起开通初期运营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东方绿舟站(不含)—西岑站顺利通过安全评估,具备初期运营条件。经市政府批准,计划于2024年11月30日首班车起开通初期运营。西岑站通车后,17号线全线车站增至14座,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车站增至510座,全网络运营总里程增至837公里。




西岑站结构:岛式高架三层站台 

17号线西延伸工程(东方绿舟站<不含>—西岑站)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由既有东方绿舟站向西延伸至西岑站,共设一站一区间。西岑站为岛式高架三层站台,未来可与市域铁示范区线换乘




西岑站始发首班车5:30 
末班车22:30

西岑站通车后将作为17号线西端终点站。首末班车方面,西岑站往虹桥火车站站首班车时间为05:30,末班车时间为22:30虹桥火车站站始发首班车到达西岑站时间为06:45,虹桥火车站站始发末班车到达西岑站时间为23:46




西岑站为17号线大交路终点站

运行交路方面,西岑站开通后将作为17号线“大交路”终点站。17号线工作日早晚高峰列车运行采取“大小交路”模式。其中,“大交路”运行区段为虹桥火车站站至西岑站,“小交路”运行区段为虹桥火车站站至淀山湖大道站。如要往西岑方向的乘客请注意列车行驶的终点站。另外,工作日平峰时段和双休日全天,17号线采用单一“大交路”运行。




西岑站平均行车间隔:
早高峰6分钟,晚高峰8分钟;
工作日平峰10分钟,
双休日高峰7分钟

运行间隔方面,早高峰期间,虹桥火车站至淀山湖大道区段列车平均间隔为3分钟,淀山湖大道至西岑区段列车平均间隔为6分钟;晚高峰期间,虹桥火车站至淀山湖大道区段列车平均间隔为4分钟,淀山湖大道至西岑区段列车平均间隔为8分钟;工作日平峰,列车平均间隔为10分钟;双休日高峰时段,列车平均间隔为7分钟。




车站开通2个出入口
2部无障碍电梯

车站设施方面,西岑站初期运营阶段开通1号口和4号口,共2个出入口。同时,为了方便乘客通行,车站安装了2台无障碍电梯。其中1台站厅至站台的无障碍电梯位于付费区内,1台地面至站厅的无障碍电梯位于非付费区靠近1号出入口处。此外,车站公共卫生间(含无障碍厕所)位于站台层,方便乘客使用。




西岑站闸机采用“常开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西岑站通车后,该站的进出站闸机将同步采用“常开门”模式。常态时,闸机扇门默认保持开启状态,乘客刷卡或扫码后,经确认闸机屏幕显示“绿色通行”箭头,可直接通行。为了引导使用,车站在闸机处设置了易拉宝和导向标识,并将加强现场巡视,为乘客提供帮助。至此,上海地铁全网络共有22座车站闸机采用“常开门”模式。




提升通勤效率 注入发展动力

西岑站通车后,17号线将实现西岑科创中心与青浦新城、虹桥枢纽乃至上海中心城的快速交通联系,大幅提升西岑科创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通勤效率,为青浦区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开通后,欢迎广大乘客市民提出意见建议。运营方也将持续提升17号线的服务和保障水平,用高质量运营满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



水乡韵味勾勒延伸新线 

折扇造型显现江南人文

下面

跟随记者走进西岑站

全方位了解17号线西延伸线



精心建造
融合设计打造最美水乡景观车站




西岑站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首座换乘门户节点,对助力华为青浦研发基地及西岑科创中心等沿线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要。车站结合江南水乡整体风貌进行双站(示范区线西岑站)融合设计,通过错落有致、交汇融合的建筑造型设计,以立面V型钢柱桁架系统与屋面折叠桁架系统搭配,实现了建筑结构和空间的一体化,生动展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韵;西岑站屋面造型为一把徐徐展开的折扇,象征着海纳百川、包容共济的上海城市精神;外立面折扇形的玻璃幕墙与银灰色的钢骨互相辉映,呈现光影幻化、晶莹剔透的效果。



室内环境设计与外立面共融共生,和谐统一的色调、化繁为简的设计手法还原了设计的本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建筑之美。



倾心设计
融合创新营造美好出行体验



西岑站内,文化艺术长廊与现代水乡文化相映成景,为乘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打造出一座有温度、可阅读、功能完备、乘用便捷的换乘枢纽。设施设备通过集约设计手法,达到整体与局部、功能与美观的平衡,实现简约而明快的空间效果。



以《潮涌西岑》为主题的公共艺术提取江南水乡的"水"为创作元素,代表了联系长三角地区的情感纽带。设置在出入口和站台层的"时代潮""生活潮"和"科技潮"三件作品,以不同的色彩和造型排列方式,表现潮流涌动、水波荡漾的视觉画面,作品旨在将水乡的灵动、温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现代公共空间中,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和情感共鸣。




匠心独韵
大跨度矮塔斜拉桥
与水乡地貌和谐共生



跨拦路港桥以其180米的主跨成为国内轨道交通工程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桥,桥梁设计精巧,造型轻盈而富有力量,梁高、塔形与拉索布局和谐统一、刚柔并济,视觉效果出众。免维护混凝土水波纹艺术浮雕和景观照明,既展现结构之美,又彰显光影魅力。运用挂篮及支架反压技术、全封闭定型化挂篮兜底等创新工艺,确保了挂篮悬臂浇筑作业对航道通行的零影响。模拟建造、桩基自平衡检测技术、实时挂篮后锚监测系统、挂篮行走防倾覆装置、异形栏板一体化成型等新工艺的应用,增强了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与耐久性,保障结构品质,提升行车安全。




一面大屏全面控制
构建国内领先综合监控系统



17号线西延伸工程采用了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综合监控系统,通过重塑底层架构,将传统的三层架构变成了二层架构,统一设备数据接口形式和接入标准,接入车站物联网络和车站数字化运行系统,在一面大屏上就能实现车站日常管理多系统的集成和控制。



这相当于将原先的各个独立的专业系统整合到了一起,实现车站日常业务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强化了工作人员对车站各类运营信息、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的感知能力和操作效率,极大提升了日常服务管理和运维生产水平与效能,为上海地铁在新线建设中就为运营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新工艺突破
铸造“零缺陷”精品工程



项目团队不断开拓创新,采用预制化、模块化、标准化工艺,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品质,提高效率与质量,降低了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同时,在装配式消防泵房、直流设备整体绝缘地坪、穿外墙管线“洛克赛克”模块化封堵方案等创新技术上的应用,大幅提升了车站运维的安全性。工程中还首次采用横向设排水坡的预制道床,轨道精铺设、细打磨,打造平顺无啸叫无积水的轨道结构,让列车运行更加平稳顺畅。




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施工与设计深度融合



17号线西延伸工程首次在轨道交通正线建设中采用EPC模式,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实施。该模式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深度融合,建立联合风险监控体系,并引入了BIM+GIS可视化协同管理平台,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工程建设。同时,建设集团推行“四制一单”工作机制,明确标准、排查隐患,实现优胜劣汰,确保高效管控。




来源:东方网、上海地铁shmetro

部分文字记者:王佳妮

编辑:宋世平

审稿:钱程灿

东方网
点东方,看上海,知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