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辰(中国投资咨询)
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其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股权投资基金受到金融市场波动、宏观经济政策、信息不对称、退出渠道不通畅等多方面影响,对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出发,梳理股权投资基金面对的主要风险,进而探讨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防范和应对。
01
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
股权投资基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投融资体制创新,助力新兴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本市场筹资功能不强,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的问题,还能实现企业资金合理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新形势下,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呈现以下五个发展趋势:
首先,新质生产力为股权投资基金指明方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经济创投数据显示,2023年融资额超百亿的细分领域有12个,包括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技术和制药、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新材料、跨境电商、AIGC/大模型、自动/无人驾驶、机器人。可见,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投资方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将成为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领域。这不仅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还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国资LP逐渐成为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据统计,2023年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及政府引导基金等政策性LP的出资占新募人民币基金的LP披露认缴出资总规模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20.4%增至2023年的40.6%。同时,国资背景机构的新募基金规模、投资案例数及规模占比也超过全市场的50%,显示出国资在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政府、服务产业,成为整个股权行业,乃至金融行业的必修课。
第三,行业整体面临退出难的问题。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目前处于调整过渡期,股权投资基金存续期限到期问题亟待解决,导致存量项目退出需求暴增。另外,2023年各地财政加大了对子基金DPI的业绩考核,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亦面临到期退出的阶段。清科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退出合计环比上升32%,IPO退出事件占比下滑至40%,并购退出事件占比下降至7%,上市后减持等其他退出方式增长明显。
可见,“非IPO退出”已成共识,S基金、项目方回购、资产包出售等多元退出渠道被拓宽。
第四,并购重组市场稳健回暖。并购市场方面,证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政策文件,强调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其中产业并购成为主流。但是,由于早期一轮重组的大规模爆雷,市场会变得更加谨慎,而真正的产业重组和整合往往周期较长:一级市场还处于去泡沫阶段,并购重组市场的估值相对合理,一二级市场项目估值匹配度上需要较长时间。在并购重组市场上,政策暖风频吹,但不会爆发,稳健的回暖将会是主基调。
最后,现代行业监管体系日渐完善,政策引导长期资金有序入市。2023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私募基金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填补了行政法规监管空白;同时,国家层面持续加强培育机构投资者,引导长期配置型资金参与股权投资。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金规〔2023〕5号),通过调低部分风险因子等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为险资开展权益投资提供政策保障。“资管新规”对合格投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股权投资的出资主力。
可见。中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正在经历积极的变化与调整,旨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风险要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股权投资基金的决策和运作。
02
股权投资基金面对的主要风险
在审视了中国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状况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股权投资基金在顺应发展趋势、拥抱新机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首先,股权投资基金面临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变动风险。股权投资基金的本质是金融投资,受资本市场影响巨大。当市场紧缩,特别是短期利率提高时,项目交易可能因为融资成本不断提升而终止;在资本市场疲软时,即使投资项目IPO,退出时的DPI也不尽人意。另外,政府政策特别是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如出台某项投资活动的限制性或鼓励性法规等,也将对股权投资基金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基金管理机构自身风险也会影响股权投资基金安全。这些风险通常包括:一是基金管理机构由于风险准备金不足、控制负债规模和期限结构不科学、基金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在违约担保等情形,最终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二是基金管理机构因与交易对手履约过程中任何一方的主观原因或客观困难无法按照合约规定执行造成的信用风险;三是公司或员工的经营管理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准则惯例等产生的合规和道德风险。
最后,也不能忽视股权投资基金被投企业的风险。被投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能否实现商业闭环,行业壁垒和行业门槛有多高?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是否具有投资价值?面临的竞争对手如何,采取的竞争策略如何,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让人满意的解答,就都会产生风险。例如,最近几年硬核技术投资热,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即使投资项目IPO,也不一定赚钱,到底采取什么方式退出,预期回报多少,都需要全盘考虑,方能应对风险。
综上,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股权投资基金要想稳健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的风险控制策略。只有这样,股权投资基金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把握住新的机遇,同时有效地规避和控制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03
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应对措施
从上一节内容可以看到,股权投资基金面对的风险来自多个方面。这意味着决策时不仅要深入分析市场趋势、监管政策等外部因素,而且要持续优化基金管理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针对各类风险,处理应对时也要分类考虑,“各个击破”。
1.外部环境变动风险的应对措施
面对股权投资基金外部环境变动带来的风险,需采取多维度的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研究,对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通过提前预判形势来降低宏观经济波动给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二是加强行业和产业研究,精准研判拟投企业所处的行业,避免投资出现方向性错误,并实行组合投资,始终保持一定的资金流,保证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此来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三是鼓励定期交流、交换信息、研判形势、研究问题,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2.基金管理机构自身风险的应对措施
针对基金管理机构自身风险,首先,需搭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更好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做到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风险防范,事后风险复盘问责。风险控制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机制体系和工具体系。
(1)目标体系方面,需要与公司经营发展的投资方向、投资地域和聚焦行业等相结合,与公司的预算和风险偏好相匹配。
(2)组织体系方面,需要筑牢三道防线:投资业务部门是第一道防线,严控风险源头;第二道防线是风险控制部门,强化风险监测与风险预警;第三道防线是监督部门,开展事后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3)制度体系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公司各类风险控制制度,根据监管政策、法律法规的更新,适时进行调整。制度体系当中,既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传统重点风险领域,还要建设重点领域和重大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制度。
(4)机制体系方面,需要涵盖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考核问责机制、投后复盘机制等。
(5)工具体系方面,需要做好投资行业、地域、金额的集中度管理,建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负面清单,按照监管和制度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和风险的评估报告。
其次,还需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新设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为例,根据最新的监管要求规定,排除特殊情形,负责投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合计持有不低于实缴资本20%。通常,PE机构市场化激励体系会按照固定、短期、中长期多元激励的方式设计。例如在CARRY激励机制设置上,可以在分配时间、总额分配、激励对象、个人分配、节奏安排和退出安排上进行操作。
再次,顺应数字化趋势,搭建数字系统,将数据资产纳入风险管理中,提升专业投资能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投资机构应全面提升对数字化管理认知能力,从战略、技术、数据获取、组织等方面帮助企业提升数字化水平加速“进化”,完成从“信息差”到“认知差”的转变,预判趋势的发生,完成不同趋势间的比较和判断。
搭建数字化管理模块,在项目资产层方面建立核心模块,包括财务分析、估值分析、风险管控、投资回报分析预测;在事前、中、后台日常运营管理方面,重点模块包括项目库的建设、投资数据沉淀、投资主体流程管理、财务闭环、全流程风险评估管理和团队绩效表现等;在投资人管理方面,进行投资者适当性数字化管理、投资者风险偏好设置、风险测评、信息披露等。
最后,需要完善投资决策机制。投资决策应秉持谨慎性原则,扎实开展投资前可行性论证和尽职调查;分析评价所投项目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收益指标是否可行、风险是否可预期可控制可承受,必要时可按规定聘请专家进行咨询。基金管理机构还应保证投资决策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符合基金合同所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等要求。
3.股权投资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
结合项目实际,首先,要做好项目风险评估。项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商业风险评估、财务风险评估、法律风险评估、交易合规风险和退出风险评估。当前一级市场退出压力较大,投资机构难以应付,还引发募投环节的阻塞,大量回购诉讼,进而传导至被投企业和实际控制人,违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故交易合规和退出风险评估尤为重要,且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交易合规风险评估主要涉及工商登记、税务、外汇管理、部委批文,以及IPO准备等阶段,任何阶段的合规风险都将影响到下一阶段的进程,从而影响到投资的时间成本和回报率;退出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退出渠道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充分评估上市不能、并购不能、回购不能和清算不能等风险。
其次,要设置估值调整机制。估值调整条款的“调整方式”有股权回购、现金补偿或股权补偿;触发“估值调整”的事件包括业绩类、持续经营能力、创始团队、上市退出等。该机制通过对估值调整权利义务的设置,帮助投资方控制和锁定投资风险,解决融资公司资金短缺的难题,并有效约束和激励融资公司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价值,因此成为股权投资过程中最具效率的机制安排。
再次,要加强项目投后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对被投企业进行财务监管、参加企业决策会议、定期巡访、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加强投后管理。同时应设置风险预警指标,设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当被投企业出现业绩下滑、经营异常、财务造假等违约行为,应立即成立风险处置小组作出风险应急预案,能较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损失。
最后,需要注意优化退出机制。项目退出环节的实质就是将投资项目变现,这也是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控制的关键。目前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包括上市转让退出、挂牌转让退出、协议转让退出和清算退出。项目投资前既要明确最佳的退出目标,又要从风险防范角度预先与被投企业达成可行的退出措施,如强制清算、优先清算、回购措施,做到“留有后路”。从后端风险角度审视股权投资基金交易文件,既要抓牢项目端的投资风险,也要避免因基金缺少相应的清算程序、延期程序及特定事项的授权等约定而使基金在未来陷入决策僵局。
综上所述,稳中求进既是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也是我们在面对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时应持有的态度。只有在保障稳定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创新和发展,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还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确保每一项投资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科学论证。同时,对于被投企业和项目,我们更要擦亮眼睛,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回报可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作者朱辰,现就职于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投资咨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