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书法虽几乎全面歇菜,但若非要评其中名留青史的,估计唯有张即之了......他的书法不仅骨力清奇,且传说还有“避邪”作用,且一字难求。
张即之作为南宋有巨大影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艺术具有自身的风格特色摆脱了北宋诸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评价张即之的书法艺术“运笔结字不沿袭前人”。张即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在不沿袭前人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自成一家风骨。
张即之书法艺术最大的风格特色在于布局缜密严谨工整、俊秀之中表现出笔力的道劲给人一种十分清朗的感觉。
张即之所书写的大字主要汲取了颜真卿的骨架特点,显得十分雄健而粗壮,并且显示出豪迈的气势,因为书家用笔强劲浑厚,具有运笔流畅自如、精神焕发、雄浑丰腴的显著特点。
张即之书写的小字也具有浑厚的特点,但在浑厚之间介入轻细的笔画使轻细的笔画和粗重的笔墨之间相互映衬,往往在同一个字中兼用了粗细笔画形成了笔墨的浓淡粗细变化无穷的景象。欣赏其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活泼清新的感受。
张即之的书法笔锋多样笔势劲峭。之所以形成此种风格特色,原因在于张即之书法是在唐人的基础上,糅合了其写经书体风韵而成的。其小楷圆润、成熟而精巧而在章法上则显得循规蹈矩。
张即之虽然进士出身,但是并不追求仕途上的显赫,长期隐居山林之中,一生潜心佛学和四海之内和佛僧为友。张即之以楷书作为工具,纵情于佛经之间,在其书法艺术的审美上形成了静默平和的取向。
张即之在当时就负有盛名和南宋王朝敌对的金人,也不惜花费重金求购张即之的书法作品。
民间传说张即之是"水仙"悬挂张即之的书法作品可以消灾避邪。但是因为古人大部分是迷信的关于张即之书法作品具有消灾功效的传说,在客观上提高了张即之书法艺术的知名度,直接促使张即之的书法作品广为流传。
张即之书写的《金刚经)书法作品是其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张即之所书写的《金刚经》有多种分别书写于不同的时期均为祭其父母妻子所书写。
现珍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金刚经》是张即之为祭祀其亡父而书写的,书写于淳祐六年( 1246)当时的张即之61岁,其笔力之力度被蒋士铨称赞为“六十老翁笔有神腕力,屈铁回千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张即之为“杨氏—娘”亡辰而书的《金刚经》书写于淳祐八年( 1248)当时张即之63岁此版本的“ 金刚经》在艺术风格上劲秀、端庄。
张即之所处的时代从皇帝到朝廷大员再到官方和民间学者,信奉佛学书法艺术亦备受人们的关注佛学和书法艺术是当时的流行文化。张即之将盛行于当时的佛学与书法艺术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当时流布极广、 影响较大的佛经书法确立了其在楷书上的杰出地位。同时,由于张即之在楷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又反过来促进了其所抄写的佛经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张即之的书法艺术作品在南宋、元朝初期就享有崇高的声誉,不仅在我国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日本的书法艺术同样具有一定影响。张即之的书法艺术作品和杨瓒的琴、赵镃的棋、赵孟坚的画被称之为南宋末期的“琴棋书画”四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