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与网红

文摘   2024-11-19 05:06   安徽  

大概有小半年了吧,画家张此潜在朋友圈发了段短视频。一位播客在他画室搞直播,介绍张此潜和他的花鸟画。


我对短视频之类的东西素无兴趣,扫了一眼也就过去了。心下想,人老了之后不少会逆生长,此潜兄或许也进入到了返老还童阶段。心中再无牢笼自缚,凡事觉得好玩便去尝试一下,决不肯多想。


好的艺术家都会保有一颗童心,与幼稚不幼稚无关。以澄净之心看待事物,简单透明地看待自然。并不惧怕露出本相,也不会端持、掩饰自己,以所谓的成熟、稳重来抑制内心的喜怒哀乐。


你能强烈地感受到,张此潜画面上的绚烂肆意,发乎心,释怀于笔端;他的笔意里有股孩童般的天真烂漫。


前日此潜兄说,来画室做过直播的合肥朋友过来谈合作,哥给我陪陪客。

见面前我以为来的会是大街小巷、漫山遍野常见那一类的网红、播客,其他人都是她臭美的陪衬;不曾想,见到的却是位稳重而精明的艺术品管理专业人士。


小姑娘姓李,个子不高却极有能量,素颜而朴素。

她学的就是艺术管理。入行十八年,在艺术品拍卖、线上线下推介以及将书画作品转换为商品方面均有深耕。她公司旗下合作的省内外艺术家百余人,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上藏书院书画拍卖直播间”,在业界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并辐射到省内外。她刚刚结束在省国画院展厅举办的一场画戏曲人物的芜湖老艺术家个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较显著。


艺术品市场已趋冷好几年,小李总坚信这是由疯癫走向理性的过渡阶段。传统文化的复兴带动着人们审美喜好的升温,有品质的书画作品一定会有受众与市场。她要手托两面:一是建立起艺术家与艺术品管理公司之间的信任,合作扎根于契约与相互尊重;二是培养书画消费者对艺术品管理公司的品牌以及旗下画家作品的认可与信赖。


李总的爱人小童是濉溪铁佛人,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原先从事房地产行业,最近才决意转投太太麾下做书画主播。

小童曾在高中阶段拿过全国青少年书法一等奖,给我们看他近期的作品,被书家郑国良称赞“气象好”。


李总是在一个朋友那里偶然见到了张此潜老师的花鸟作品。她说“过目难忘”,笔墨、色彩、构图、意韵俱佳,有大师的风范。


老艺术家一般作品功底深厚,可是固化的条条框框也多,与市场喜好、潮流有时就难以融合。张老师难得,他的作品画面活泼,色彩斑斓,不拘一格。

皖北写意画笔墨自由,也很奔放,很容易将情绪泛滥在画面里,搞自嗨,不那么在意收敛、含蓄。张老师的作品笔墨老道与布局出新并举,肆意中有婉约,随性里藏意味,相同题材构图绝少重复。


她有个直觉:懂或不懂绘画的,都会欢喜张老师的画面,它有一种好看又有趣的美感吸引力。


小李对张老师以色代墨的笔法尤为欣赏,称之为张氏一绝。


有些水墨色似乎出自一瞬间的感受,氤氲出摇曳多姿。


张老师的大幅富有气势,收拢在一派清新里。


李总计划明年一月上旬在合肥为张老师举办场个展,作品百幅左右,既有展示与总结的意味,更直接面对线上线下的消费者,让他们建立起对张老师作品的熟悉与喜爱度。


眼前的小李总颠覆了我对“网红”的认知。她在线上直拍间的活跃度,与线下一样的专业而严谨。网络运营,只是开辟了另一条艺术品管理渠道而已。


我昨日进了李总主持的上藏书院“花鸟画大家张此潜个人作品专场竞拍”直播间。她的线上直拍间人气旺,数千人在线,藏家与行家不少。小李总的语言很干净,对作品介绍专业性很到位,粉丝提问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互动热烈。

有数件作品被拍走。


小城画家中,张此潜算是为数不多的职业画家之一。

所谓“职业画家”,单依靠绘画生活。小城的书画无市场基本意识,更无规范,他又是个义兴之人,这种社会身份往往很难在小城被广泛认同。他走过的从艺路中,最为苦恼的,就是不知如何将作品转换为商品,常常陷入尴尬与窘迫的境地。

小李总的艺术品经营管理,正好帮他解决了这一道难题。


老张和小李很投缘,聊得很开心;一开心他又喝个万紫千红。


作者相关文章

到南山望稼楼,找张此潜吃酒去

“得意忘形”的小品

师承


关注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
马尔的视觉,一个普通人的游历、在场见闻与非虚构类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