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清风故事汇(67)】贤相的罪名

民生   2024-11-25 21:33   上海  

刘瞻(820 - 874),连州人,唐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四年又登博学宏词科(唐代科举制度考试科目,登科者地位崇高,即可入仕)。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入朝,历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咸通十年,加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宰相之职。

在刘瞻担任宰相期间,唐懿宗最心爱的女儿同昌公主因病去世,唐懿宗一怒之下把为同昌公主医病的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二十多人以诊断不当的罪名问斩,又把这些医官的家属亲人三百多人逮捕,关进死牢,准备斩首。这个案子一时之间震动朝野,身为宰相的刘瞻得知消息大为吃惊,赶忙召集起谏官,跟他们商量劝谏皇帝一事。可皇帝正在盛怒之下,谏官们都唯唯诺诺,不敢去摸老虎屁股。无奈之下,刘瞻亲自出马,一人去劝谏皇上。他的谏文写道:“修短之期,人之定分……纵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今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懿宗看了很不高兴,刘瞻不顾,仍据理力争,惹得懿宗大怒,把刘瞻贬到了离京都万里之遥的驩州(今越南义安一带)为司户参军。

唐懿宗命翰林学士郑畂草拟罢免刘瞻宰相职务的诏书。郑畂没有找出他的罪名,反而在诏书中表扬他道:“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贿,惟畏人知。”意思是这位宰相居住在一座占地不大的房子里,还是租来的,却坚持拒绝贿赂,并且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廉洁的行为。

后来唐僖宗即位,刘瞻平反,官复原职,长安的百姓听说他将要回来,无不欢欣鼓舞,准备凑钱请百戏在城门口迎接这位贤相。可刘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改变了自己的行程,躲开了百姓的迎送。《新唐书》记载:“瞻为人廉约,所得俸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无第舍,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终始完洁。”


清风寄语:

廉洁奉公“做”胜于“说”,刘瞻的践行就是最好的实例,也因此而为后世景仰。

廉洁奉公,不是在台面上“慷慨激扬”地扮演光说不练的“演说家”,更不是台上台下两张面孔充当“两面人”。党员干部唯有脚踏实地、诺于言、践于行,“廉洁”才有落地的动因和土壤,才能开出“廉花”。

廉洁奉公,也不仅仅是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场坚定,还是尺寸之功的累积,是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党员干部要做到慎微,重视和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尤其是对喝点小酒、打点小牌、贪点小利等作风上的“恶小”,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注意慎小事、拘小节,不能放纵细枝末节,避免小过积累成大错。

坚持行廉洁之事,才能做廉洁之人。




来源:综合自网络

摄影:倪媛颖



文明城桥
生态城桥、活力城桥、宜居城桥、人文城桥、智慧城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