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茗屋 | 比起现在千奇百怪的篆刻新风,徐三庚应该算是规矩人

旅行   2024-11-16 20:35   浙江  

陈茗屋,又名推之,亦作退之,浙江镇海人,1944年生于上海。其书法以汉简体见长,劲健古雅,风神洒脱。篆刻初受方去疾先生发蒙,继获钱君陶先生指导,宗法秦汉,旁及各家,用刀秀丽中见纯朴,清奇中有变化,神完气足,自具风貌。1983年获“全国篆刻比赛”一等奖,在日本举办十多次个展。著有《茗屋朱迹》《陈茗屋印存》《陈茗屋印痕》《茗屋的字》等书。曾任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谊会理事兼书法社副社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冷印社社员、兰亭书会顾问。



近年来,完全是由于童衍方兄的热心倡导,徐三庚成了印坛大热门。说老实话,这位清代晚期风格强烈,别树一帜的大印家,的确值得我们纪念。

△清末篆刻家徐三庚存照

衍方兄策划了大型的徐三庚书画篆刻展,先后在杭州和上海举办。还出版了精美的作品集。真是不遗余力。上海展在豫园,蒙他电话邀我出席研讨会,惭愧极了,其实我对徐三庚的了解十分肤浅,更谈不上研究。但各位同道的剖析,倒令我长了许多知识。

在研讨会上,衍方兄还指示助手把柜里的印章展品,取出让与会者摩挲赏玩。内中的“滋畬”一印(见下图),衍方兄特地介绍说,是位上海的年轻朋友不久前从东京拍卖会上拍得,花了六十多万元人民币。大家惊叹久之,我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滋畬(徐三庚刻)

因为这方印章,我曾在三十年前就已见过,并钤搨留念。那是刚到日本的年月,有一位同胞留学生找我,想把这方徐三庚印章和其他四五杂印卖给我,希望能卖个五万日元。“滋畬”是名印,大概每一种徐三庚印谱中都会入载的。边款中徐氏还自诩“余最惬意之作”。所以我对那位留学生说,这个印章是不止五万的,估计可值十来万,去卖给经济宽裕一些的朋友吧。另外的几方,石质粗劣,也不是名家作品,不值钱。

她托我帮助找个买家,说洗碗实在太苦,也挣不出学费。八十年代的后期,同胞留学生,日本人称“就学生”,成批拥入日本去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准备做正式的留学生。因为语言不济,课余往往在饭店洗碗,一小时六百、七百日元。基本上是没有休息的,洗了两个多小时,四舍五入,就付你两个小时的工资。那位留学生伸出手给我看,浸了几小时的洗涤剂,都涨得发白。腰也累得挺不直。

过不久,正巧有一位日本篆刻家约我“喫茶”,日本人习惯把喝咖啡叫喫茶,咖啡馆叫喫茶店。我便约上那位留学生一起去,建议开价十二万,让对方还价还掉二万,皆大欢喜。不料日本篆刻家与此印极有缘,拿在手中摩挲,舍不得放下。桃花芙蓉的印材,十分可人。我估计他大概在印谱中读到过。那位留学生又是一副楚楚可怜小鸟依人的模样。一分钱也没还价,当场去银行取款机取了十二万日元。

女学生当然欣喜若狂。当时,对初到日本的同胞来说,十二万日元是一笔“巨款”。

不过,倘若那位女学生知道,过了三十年,这方印章竟然变成了一千万日元,不知会作何感想。算来,也应该是近六十的老妇了。


绳其祖武寿考维祺(徐三庚刻)

徐三庚的作品,过去我不是太喜欢。先入为主,受了老师们的影响。他们总觉得徐三庚格调不高,扭得厉害。可以这样认为,从清代初期到三四十年前,主流篆刻的确崇尚朴实。比照晚清的吴让之、赵撝叔、黄牧甫、吴昌硕四大家,同为晚清的徐三庚跳跃度是大了一点,朴实不如当时的时流。但是,比起现在千奇百怪的篆刻新风,徐氏应该算是规矩人。

我是这样直视徐氏的。好像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漂亮,而且很嗲。还好,嗲得不恶俗。请看这方“滋畬”,美,大方,一点也不讨人嫌。当然,评家说徐氏让头舒足往往过分,虽然苛刻,却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且看这“水”旁,右边下面的长线条处理得很好,吴带当风,但起笔处却向右添加一笔,向右下伸出一斜线。其本意大概是为了增添舞动感。惜斜线虽短,却加大了“水”和“兹”的距离。乍一看,好像是“兹水”两个字。“滋”字显得松散。拙见是多此一举。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小动作必须服从大道理,不能有损文字的完整。不由我想起经历过的无数次的“中国茶道”。穿着唐装的姑娘,手指手臂像跳舞一样在你面前晃动,做出种种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完全没有必要的动作。天哪,再好的茶,也变得像可乐。

徐三庚是一位和上海关系密切的大印家,晚年定居在木埠。他是浙江上虞人。生于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卒于光绪十六年(一八九?年)。比吴昌硕大十四岁。徐氏成名很早,江浙之间,声望很高。当时的名画家任伯年、蒲作英等人极为欣赏他的印章。吴昌硕早年也颇受他的影响。

日本人圆山大迂和秋山碧城曾先后在一八七九年和一八八六年特地到中国,师事徐三庚。他们把徐氏印风带回日本宣传推广。徐三庚是对近代日本篆刻产生深刻影响的第一人。日本人还给他拍了一张照片。他是吴昌硕以前的大印家中唯一留下照片的。

徐三庚生前享有大名。衍方兄近年来对徐氏作品的褒扬,还原其一个客观的历史地位,我是十分赞成的。

本文内容来自《新民晚报》

兰亭书会
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交流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