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秋冬季节健康防护的重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这些疾病通常具有起病急、传播快、易引发并发症等特点,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医务人员、孕妇、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每次至少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
加强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在室内滋生的机会。
预防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通过消化系统传播的疾病。其中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诺如病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肠道症状,对个人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外出就餐时,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餐馆,确保食物煮熟煮透,避免生食海鲜和肉类。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环境消毒: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防止病毒传播。
预防动物源性传染病
动物源性传染病是指由动物作为传染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从而在人群中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动物源性传染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菌性传染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等)、病毒性传染病(如狂犬病、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等)和寄生虫性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蜱传回归热等)。动物源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体而异,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部分疾病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肾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接触陌生宠物及野生动物,避免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地。不食用病死动物,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
注意个人卫生:在处理动物及其产品时,要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做好个人防护。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均衡饮食:饮食多样化,荤素搭配,避免过多煎炸食物。主食粗细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关注特殊人群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应注意保暖防寒,避免感冒。同时,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治疗慢性疾病。
儿童:儿童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照顾,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及时接种疫苗。
及时就医报告
外出返乡人员在返回前,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目的地的传染病疫情情况。特别是要关注是否有新的疫情爆发或流行,以及当地的防控政策和措施。
如果在返回后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传染病相关症状,应立即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尽快前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和症状。
来源:乌兰察布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