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0年,即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命令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率领8万大军打响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随着唐朝先后击溃了薛举、李轨、刘武周等诸多割据势力,整个西北,都已经被唐朝纳入了掌控当中。而在当时的北方,有能力和李唐政权抗衡的,便只剩下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家了。
▲唐初各势力割据地图
此时的王世充,占领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窦建德则是占据了河北、山东等地。这两家若是联合起来,势力甚至比唐朝还要更强。
武德三年冬天,唐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王世充的地盘也在一天天缩小。
12月初,在各路唐军的强大攻势下,徐州(今河南许昌市)、亳州(今安徽亳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三地也全部归降唐朝。
作为军事统帅的李世民,打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争中经历了好几个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但都化险为夷,唐军士气大振。精通兵法的李世民不会让王世充钻任何空子。如此一来,王世充只能步步后退,最后退回到洛阳城内,打算死守洛阳城。
王世充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上,感觉一种无边的愤怒和恐惧,正在把他一点一滴的吞噬。在这个即将灭顶的时刻,还有谁能向自己伸出援手呢?
王世聪想起一个人只有这个人能挽救郑帝国覆亡的命运。
窦建德。
王世充不必忧虑,因为窦建德肯定要出手,道理很简单--唇亡齿寒。洛阳是窦建德的南面屏障,一旦被唐朝扫平,李世民的兵锋就会直指河北,所以窦建德绝不会坐视王世充的灭亡。
青城宫战役,围困洛阳
李世民觉得对洛阳发动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李渊批准了李世民的请求。
2月13日,李世民率大军进驻洛阳城西北面的青城宫(陕西省宝鸡市的青城山)。
中原之战中最为激烈的这场青城宫战役就此打响。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王世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顽强。然而尽管王世充已经拼尽了全力,这一仗他还是输了。
因为郑军跟唐军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尤其在野战方面。
王世聪万般无奈调转马头向洛阳狂奔。李世民,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洛阳城下总共斩杀、俘虏了七千余人。
唐军随后便将洛阳团团包围最后一个阶段的工程开始了,唐军从2月下旬开始围攻洛阳,但是最后的攻坚战却比李世民想象的艰难得多。
在久攻未克的情况下,李唐军队也是人马困顿,不仅总管刘弘基请求班师,就连远在长安的李渊也是下旨召回。但李世民顶住了压力,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坚持是有效的。不多久,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请降,在一顿里应外合的操作下,王君廓顺利拿下了虎牢关,为此后阻击窦建德来援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世民,不再选择强攻,而是选择了围而不攻。
李世民做出这个布置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洛阳城的城防,十分牢固,城内粮草也十分充足,军队数量更是超过十万。如果唐军强攻的话,势必会出现极大的伤亡。反倒是用这种围而不打的方法,可以慢慢耗光洛阳城内的所有粮草。一旦城内粮草耗光,王世充除了投降之外,再无任何办法。
到了这个时候,王世充的灭亡,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了。
......
由此长期缺乏补给的洛阳城终于陷入了绝境,一时间“服饰珍玩,贱如土芥”,都眼巴巴的想要一口饱饭。万千腐尸的恶臭弥漫在整个东都的上空,堂堂东都仿佛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王世聪面朝东方望眼欲穿,窦建德啊,窦建德,你到底是来救命的还是要来收尸的?
与窦建德对决
此时的窦建德实际上一刻也不敢耽搁,因为他很清楚陷入绝境的王世聪随时可能投降或者覆灭,万一真的让李世民占据了洛阳,那么他坐山观虎斗的好处就全部落空了。
三月,窦建德出动了他几乎所有的十万精锐,大举南下,进至虎牢关,并派人通知王世充。
李世民也面临着他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唐军与王世聪已经打了足足8个月,早已疲惫不堪,而且在此前的进攻中又遭遇挫折,士气已大不如前,而窦建德是以逸待劳。
在李世民看来,两线作战的风险固然很大,但一旦成功,便可一场平定河南河北,奠定一统天下的根基。所以李世民绝不可能放弃,他要放手一搏,孤注一掷,最终选择了这个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的策略围洛打援,两线作战。
此时的李世民活脱脱就是一个年少气盛好勇斗狠的典型。
这一年李世民才23岁。
武德4年3月25日,李世民分兵两处,齐王李元吉率领唐军主力继续包围洛阳城,李世民和秦琼、尉迟敬德、李勣、程咬金等人率领三千五百精兵进驻虎牢。
三千五百精锐,阻击十万大军。这种方案,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疯狂。然而李世民做出这个选择,却有他的道理。
一个是虎牢关易守难攻的地势,只要将虎牢关掌握在唐朝手中,完全有可能凭借少量兵力,将窦建德挡在虎牢关外。
至于李世民的另一个依仗,便是麾下这三千五百名最精锐的玄甲军了。玄甲军是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从武器装备到士兵素质,都远超其他军队。
公元621年,虎牢。
李世民和窦建德站在这座天下雄关的两侧,义无反顾地开始了他们的巅峰对决。
这是一场历史性的较量。
这是一场命运的轮盘赌。
两个逐鹿的英雄都已压上他们的所有。
两个命运的赌徒都已买定离手。
最后上帝微笑着掷出了骰子......
虎牢之战,夏朝的终结
从武德4年3月下旬到4月末,构建的率10万大军被虎牢发动了多次进攻,却被唐军一一击退,始终无法前进半步。
李世民一面命令部队拼死抵抗,一面派出一队精锐骑兵绕到了窦建德的后方,切断了窦建德军队的补给线。
形势急转直下,夏军士气低落,每天都在盼望班师回朝。
窦建德被李世民死死的挡在虎牢关外,一挡就是一个多月。
原本,窦建德也并非毫无机会,摆在面前的有着更优选项,但窦建德偏偏选择了放弃,正所谓''慈不掌兵''便是如此。
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谋士凌敬建议道,''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原本窦建德已然采纳,但王世充不断催促下反而失了分寸,更是把继续劝谏的凌敬架了出去。妻子曹氏劝告,同样无济于事,窦建德选择了最坏的道路。
事实上,假若听取凌敬意见,窦建德大军便如入无人之境,不仅夺下了大片地盘,更是震慑李唐,来个围魏救赵也未尝不可。
此后,李世民散布了一个唐军战马草料已用尽的假消息。
窦建德果然中计,在误以为唐军草料用尽以后,大军进逼虎牢,列阵迎敌。
窦建德大军从板渚出牛口列战阵,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擂鼓前进,好不威武。
请看《旧唐书》记载:
会窦建德以兵十余万来援世充,至于酸枣……(秦王)亲率步骑三千五百人趣武牢。知建德自荥阳西上,筑垒于板渚,太宗屯武牢,相持二十余日……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兵士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敛退。太宗曰:“可击矣!”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继至。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俄而众军合战,嚣尘四起。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就这样,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精锐,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
活捉了窦建德之后,窦建德麾下的大军,也就彻底作鸟兽散。而当李世民带着被俘的窦建德,来到洛阳这边之后,王世充见到窦建德已经被俘,自己再没了援兵,也就彻底没了抵抗的心思,直接开城投降了。
就这样,李世民一战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彻底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而虎牢关一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纵观李世民的这段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李世民之所以能够一战平定两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李世民会审时度势,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战王世充的时候,李世民利用王世充麾下人心浮动的缺点,先除掉王世充的外围势力,然后再围攻洛阳。对战窦建德的时候,则是利用窦建德缺乏攻城装备的劣势,同时将虎牢关和玄甲军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所以才能战胜窦建德。
所以,想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学会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找到对手的劣势,这往往是决定胜负最关键的条件。
资料参考:
《大唐兴亡三百年》王觉仁
《旧唐书》